《追趕西沉的太陽》是一部描寫海外遊子的小集子。
讀中學的時候,有一天班上一個男生透露、家裏正在給他申辦護照簽證,準備送他移民到美國去。幾個關係不錯的同學還挺為他惋惜。美國,人生地不熟的、有意思嗎?記得當時他靦腆地笑著安慰大家,說手續很繁,能不能辦下來還難說呢。他出國的理由是繼承爺爺的遺產。真是時代變了,不是國家領導人、使領館職工、或援外人員也可以出國。沒幾個月工夫他就拿到了全套手續。全班坐在一起向他告別、合影留念。
他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出國定居的國人。說話已經三十二年過去了。
後來,改革開放的國策漸漸深入人心。認為出國等於白日做夢的人越來越少,夜裏正常夢見出國“走了”的人數與日俱增。有一陣子,一部分人見麵不再問候“吃了嗎?”或者“上哪去?”,而改成“還沒走?”“什麽時候走?” “不是說走了嗎、怎麽又回來了?”。想走的人裏,出去繼承遺產的當然是極少數。多數人出國還是為了留學、陪讀、打工、外嫁、經商。也就是常說的“前五類”。那時候出國,單位還有歡送活動,發個日記本作紀念。
想當年,申請北美學校的準留學生大多需要通過英語水平考試。考試的名稱翻譯成中文,正是那個人人都在心裏默念著的期望:托福。這項考試由美國人設計,定時定點、名額有限。最要緊的是,不能托人代考、或花錢買成績單。從領取有限額的申請表開始,就必須由本人出馬。為了報名考托福,成營成團的準研究生擠在一起搶拿申請表。想想,如果這次拿不到、就得再等三個月。三個月以後拿表的競爭者隻會多不會少。於是,越想越後怕,越後怕越急,越急越擠。雖然左右都是知識分子,急了的時候力量也不見得小。有一次差點兒把代辦單位、當時前北京地質學院的鐵門擠垮了!
都說看熱鬧的不怕事兒大。路邊兒還真有人和著老調子唱了兩句新詞:母親教兒學東洋,妻子送郎上考場。
算起來,那也是二十三年前的事兒了。
後來,出國的人多起來,待遇也相應發生了變化。送日記本作紀念的好事沒有了。畢業後工作不到期限的人想出國還要上交“培養費”。同時,早期出國人員陸續回國探親、休假、甚至工作。國內親朋好友這才知道“歸來時空空的行囊”唱的大概是舊社會。親人們回國帶進來的東西雖然不占地方,卻很有份量。都是外匯和購買“四大件”、“八大件”進口電器的免稅指標。買大件是件大事。不光回國人員本人跑前跑後,連報關的、倒票的、拉貨的,都跟著一塊兒忙活。讓位於北京鼓樓附近的出國人員服務代銷點兒正經紅火了好幾年。
最近十幾年,中國的國際地位連續以預想不到的速度向上攀升。祖國強盛給個人事業發展創造了機遇。來華人數逐年增加,從辦簽證排隊等候的時間上就可以體會一二。剛剛搞定國外身份沒多少年,申辦中國簽證又成了國人業餘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為從表麵看,辦簽證的外國人裏外國出生的外國人還是沒有中國出生的外國人多。等待簽證的時候沒事幹,有人免不了自我欣賞有朝一日“一人兩照”的大膽設想。展望歸展望,眼下我們這些當年拚命搶托福考試申請表的人,還有機會在中國駐外使領館簽證處的長隊裏照上一麵。
回國發展的人多了,使得出國和回國人數逐漸接近起來。回來晚的,發現八大件指標已經取消多時。回國人員送禮不小心就把中國製造出口的東西又帶了回來。也是中國生產製造能力提高了。有人出國專門搶購由中國深圳代工生產的“蘋果牌”手機。與此同時,出國人員的組成也發生了變化。在“前五類”的基礎上增加了“新五類”。外逃的不算,主流新五類包括:旅遊、探親、上學、生子、投資移民。而且,每年新五類出國的人數大有超過前五類的勁頭兒。
親情、鄉情是中華民族割舍不掉的傳統情感。“父母在不遠遊”,“水是故鄉甜”。然而,一旦走出國門,你會驚奇地發現世界上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華人。無論走到哪裏,不管口味是否正宗,總能找到中餐館。海外遊子人口之眾,早已超過許多國家的公民總數。
究竟什麽原因,讓千百萬炎黃子孫離開家園,在異國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發奮圖強?他們怎麽能在陌生的人群裏站穩腳跟、鶴立雞群?他們為什麽永遠忘不了自己的祖國、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來自東方的訊息?
這本集子裏記錄著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