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國

天涯浪跡 四海漂泊 多少故事
正文

收病人紅包的毛病該怎麽治

(2010-06-30 09:15:37) 下一個

——醫生收病人紅包的事情不僅讓我國老百姓提起來就覺著頭痛,世界上也有不少國家存在這個問題。象瘟疫一樣,它有時候“隻帶菌、不發病”;時不常報出“個別病案”;一不小心還可能“流行”起來、讓健康人反到覺得處處受孤立、不好做人。

拿印度醫生開刀

——據來自印度的報道,幾年前有一位病人因為胃不舒服到醫院看病。經過診斷,醫生告訴病人:胃裏長了一個膿包,需要馬上切除。不過也沒那麽急。手術前病人還有時間回去準備3000盧比現金作為醫生的額外“酬勞”。病人覺得醫生要小費不合理。既然拿了政府薪水,就應該盡職盡責為病人服務,不能額外收病人的錢。醫生見病人頭腦清楚,以為是在討價還價。若幹回合之後,醫生亮了底線:“小費”數額降到1000盧比,其中500盧比作為首付款,必須手術前支付。不想病人有心眼,第二天一手交錢,一手簽字的時候,“紀檢”官員突然出現,抓了個正著。事情被媒體公開後,許多病人回過頭來“秋後算賬”,要求退錢。據說有些醫生不得不向銀行貸款償還賄款。搞得醫院上下很久都肅靜不下來。

收紅包正常不正常

——沒病的時候,人們都覺得醫生是一個高尚的職業,素有白衣天使的美稱。因為隻有做醫生的人才有能力救死扶傷;有氣量不計較個人得失、把他人健康和新生作為對自己的報酬與獎賞。然而一旦生病、有機會接觸現實生活中的醫生,就又會覺得醫生也是人。醫生也有自己的難處、也有賬單要付、也希望能把解除病痛、甚至救人一命所付出的勞動標上一個客觀合理的價格。究竟都有哪些因素決定一個從業者該拿多少報酬才算合理呢?這裏麵包括職業培訓需要的時間和費用、職業的機動程度和複雜性、職業對注意力的要求,等等因素。不過實際工資的多少,又必須和支付能力相適應。我國和印度醫生的工資標準都又由相關部門製定,沒有太多浮動餘地。於是,有些醫生就把個人期望和實際收入的差值開個方子交給病人買單。收紅包的現象在美國很少出現,原因是所有醫療服務已經明碼實價,每個醫生的賬單都是由醫療管理機構、醫療保險公司、甚至醫生個人預先製定。病人知道自己該付多少錢。多數情況下病人隻會抱怨付的太多、不必另外費心討醫生高興。有時候,病人事後也會以各自的方式表示對醫生的感謝。內容從一句客氣話到捐資支持醫生的醫學研究。輕重完全由病人決定。

——無論那個國家,因為病人沒有支付能力而拒絕治療、都是缺乏醫德的表現。

給醫療體製開處方
——收紅包本身並不是最讓人頭痛的現象。作為一個民族的醫療保障體係,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避免出現有病不給治,沒病亂開方的情況。事實上,防止資源浪費和提高民族健康素質,不僅客觀上受市場經濟調節,而且和醫生收入來源有著直接關係。分析收入來源,醫生付出勞動的回報不外乎有兩個方麵:固定工資和按項收費。如果作過長時間觀察,醫療管理部門就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任何一種單一的收入來源都會傷害醫療保健事業的根本利益。比如說,固定工資給醫生看病收入封了頂,看多看少都一樣,很容易造成病人看病難的結果。相反,按服務項目收費鼓勵多勞多得,有時候又會造成小病大治、重複檢查,必然出現浪費資源的現象。1985年以前,美國實行醫療服務按項收費,吃了不少苦頭。90年代以後,固定工資開始和按項收費同時出現、成為主流醫療管理體製。其目的顯然是希望兩種收入來源發揮各自的調節作用、互相取長補短。無論結果如何,都可以為我國醫療體製改革提供參考模式。

——然而,一個國家在醫療保健方麵的開銷和他的經濟實力有不可分割的關係。醫生收紅包也是工資低的並發症。隨著經濟繁榮,國民總產值提高,醫生工資也將和國際水平更加接近。美國醫生收入高,已經把從病人身上索取紅包當成是一件讓人臉紅的事。相對來說,能進入美國醫生掃描範圍的隻有製藥公司。不過藥廠的紅包也不白給。稍不小心,就可能在為藥廠試驗新藥、或開給病人未經批準的藥品時出現違規。最後,被醫學會切除出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