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上,人們很難將“運動健將”和“肌肉萎縮”聯想在一起。不過,國人通常所說的“漸凍人症” 在美國和加拿大又被稱為盧·格裏格病。這種病就是以上世紀初紐約洋基隊一位著名棒球運動員盧·格裏格的名字命名的。 漸凍人症和盧·格裏格病的學名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自從1869年首次被一位法國醫生描述之後,這種病隻是偶爾出現在神經科醫生的病案記錄和醫學期刊論文裏。要不是深受球迷愛戴的球星盧·格裏格因為得了這種病被迫提前退役,並且過早的離開了人世,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這樣一種專門侵犯運動神經細胞和隨意肌肉組織的惡性疾病。 盧·格裏格(Lou Gehrig,1903年 6月19日—1941年 6月2日)是美國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棒球巨星。他創下的記錄有些過了半個世紀之後才被打破。因為他擊球穩、準、狠,而且連續2130場比賽次次出場,在體育界贏得了一個“鐵馬”的稱號。正是因為他在運動場上的出色表現,當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向他發威的時候,成百上千萬人通過當時各種媒體,同時見證了這種疾病是如何悄悄襲來、慢慢蠶食、最後侵吞了一代體壇名將的完整過程。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最初降臨盧·格裏格是在1938年賽季中期。他開始感覺疲乏、無力。雖然賽季結束時場上總體表現超過平均水平,但比起一年前他自己的戰績,差別十分顯著。這說明分布在盧·格裏格大腦和脊髓的部分運動神經元已經開始出現病理改變,部分失去神經支配和營養的肌肉組織無法正常收縮、產生健康狀態下同樣的力度。 到了1939年春天集訓的時候,盧·格裏格的競技狀況進一步下降。他跑場摔跤、擊球無力、動作不諧調、缺乏速度。連場地記者都看出來一定有什麽超出盧·格裏格所能控製的因素在左右他的場上表現。他明明看見球過來了,舉棒的時間和位置非常好,但揮出去的時候卻沒有力量。這正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特點:出現進行性退化損傷的、隻限於運動神經元。其它神經功能,如視力、觸覺、判斷力,並不受影響。為全隊勝負考慮,他主動退出了5月2日在底特律的一場比賽。從那天起,盧·格裏格結束了他的棒球比賽生涯,同時也在棒球圈裏創下了連續2130次參賽的最高記錄。 1939年6月,他被正式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在後來的兩年時間裏,盧·格裏格的病情一步步惡化。從走路步態不穩到肌肉震顫痙攣,能夠隨意支配的肌肉活動越來越少,好像一個慢慢被冷凍起來的人。最後,他發展到全身肌無力,連吞咽、呼吸都無法維持。終於在1941年6月2日離開人世。年僅37歲。因為盧·格裏格的影響力,當人們再次提到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時候,自然想到他的名字。 醫學史上,盧·格裏格病是唯一用一位患者的名字命名的主要疾病。它從一個角度告訴人們,無論是誰都有可能成為這種疾病的受害者。不同的是,每個人最初感覺肌肉活動不聽使喚的身體部位可能不一樣。盧·格裏格最初擊球力度不足、跑步摔跤;另一些患者也許首先發現無法像平時一樣正常用筷子夾菜。隨著時間推移,病情惡化的速度也因人而異。多數人在發病後隻能生活2-5年時間。 目前,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也沒有根治它的有效方法。即使近年來上市的新藥,也隻能有限的延長患者生命(以月計算)。治療措施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幫助患者克服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殘障。 希望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醫學研究終有一天能將今日的不治之症變成曆史的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