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國

天涯浪跡 四海漂泊 多少故事
正文

坐下來談痔

(2010-06-26 21:45:28) 下一個

 

痔在西方醫學中起源於古希臘語,意指“動不動就出血的靜脈”。可見從很早的時候起,痔就間斷性地破壞了人們自然、規律的生活習慣。現代醫學沿用著古老的詞匯,肯定了痔的形成離不開靜脈的參與:認為血液通過靜脈回流受阻是形成痔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指出, 痔瘡流出的血應該屬於動脈血,因為血的顏色和酸堿度與動脈血一致。需要更正的還不隻這些,曆史學家甚至有理由認為決定十九世紀歐洲局麵的滑鐵盧戰役最後誰勝誰敗的重要因素,與法軍統帥拿破侖的痔瘡發作有很大關係。痔瘡給人帶來刺癢、銳痛、使人焦躁難忍、坐臥不寧,更別說騎馬打仗了。人生道路上少不了拚搏奮鬥,誰也不希望再有痔瘡擋道。然而,據統計發現,人類個體中大多數都患有痔瘡。如此,怎樣才能減輕自己的困擾,又如何應對不測風雲呢?

首先,痔的形成與局部靜脈回流有直接關係。影響靜脈血液回流的因素包括:缺乏纖維素並因此造成便秘,是肛門肌肉張力增加的起因;坐便時間過長;或者平時工作中以坐勢為主,缺乏運動,都不利於局部血液循環;而肥胖過度;舉抬重物;懷孕等,則會增加腹腔和盆腔壓力,同樣不利於局部血液循環。如果這些因素得不到注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痔。痔並非靜脈曲張,而是由動脈叢、靜脈叢、動靜脈吻合支、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的功能結構。根據痔所在的位置可分為內痔和外痔。內痔位於直腸內靠近肛門的部位,一般情況下不易發覺。隻有當痔發炎成瘡,腫大下垂時才引起刺癢、燒灼、痛疼的感覺。

為了避免痔瘡帶來的痛苦和不便,首先應該從預防入手。預防可以從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避免精神緊張和焦慮;每天注意進食足夠的蔬菜、水果以補充纖維素;常取坐位的人應定時起來活動,改變姿勢;每天至少應飲用6杯水;定時或及時排便,避免蹲坐過長;也不要過於珍惜上廁所的時間,更不要同時看書、看報紙、解算數學難題,等。另外, 使用柔軟的手紙也有益無害。有過痔瘡體驗的人往往最知道預防為主的重要。

痔瘡是人類特有的病症,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選擇直立體位所付出的小小代價。當人行走、站立、或坐著的時候,腹腔內部髒器的重量就會壓向盆腔,使直腸周圍血液回流受到很大影響。從比較醫學的角度研究,四條腿行走的動物就不受痔瘡類疾病的煩擾。而長時間保持直立體位,再加上體力勞動、更容易引發痔瘡。據說在一千四百多年前,一位愛爾蘭傳教士聖菲亞克渡海來到法國巴黎附近。當地主教熱情接待,並許諾給他一塊土地安身。有趣的是,主教答應聖菲亞克:隻要是一天之內翻過的地都可以歸他。聖菲亞克並沒有用犁深翻,而是用小鋤翻起一層土皮。即使這樣,一天下來,聖菲亞克還是勞累過度, 得了痔瘡。他痛苦的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祈禱上帝助他免除病痛折磨。時間久了,石頭上竟留下聖菲亞克和外脫痔的痕跡。畢竟禱告有效,聖菲亞克終於脫離了痛苦的折磨。那塊石頭也因此出了名。以至延續到許多年後,同病相連的人們仍然絡繹不絕的從世界各地來到這塊曾經顯過靈的石頭前,撫摸著上麵留下的壓跡,祈盼同樣的奇跡能在自己身上重現。

現代醫學所取得的成就對古人來說也如同奇跡一般。最起碼得了痔瘡已經不必為難,也不要暗自強忍。 應及時請醫生診斷。看病的目的是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特別是當出現便中帶血的情況。如果診斷確是痔瘡,臨床上有許多藥物可以幫助減輕痛苦,加快好轉的速度。即使不得不用外科手術的方法摘除痔瘡,現代醫學也已經可以最大限度的減輕手術步驟帶來的痛苦。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方。所以,及時請教醫生是對痔瘡或痔瘡疑似患者的最好建議。

(原載《健康是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