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
2022 (2)
2024 (1)
有一天,我跟人講“所求即所得”。
如果不是非說不可的時候,我是不會說這個的。我寧願把自己的荒謬小心翼翼地藏起來,免得它淹沒在世間浩淼的真理之中。
再說,即便對於能夠接受這種說法的人,相比“去山洞外麵看一看真實”(朋友語),追求幻象也遠遠不夠高大上。不說也罷。
說的時候,我謹慎地選擇了詞語和例證。但結果仍然不免荒謬了。
所求即所得。對於相信這個世界是心像投射的人來說,或者哪怕僅僅是相信一點心理學的人來說,也未必荒謬如斯。經典的說辭是“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流行的說法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可惜人們通常隻是笑納了警句華麗的外表,而將其內涵如數奉還。
回想起來,有幾年我曾經見神求神,見佛求佛。那一年聽說靈光寺的菩薩靈驗,趕過去和廟裏的和尚談好為強子辦祈福法會。二千塊錢,與人合著辦一場。算是掂量這位駐寺菩薩功力的試訂單。我這邊剛談完,轉過身卻被強子一把拉著離開。強子說,給錢才保佑人的不是真正的神。我不免心中歎息:即便魔鬼坐在對麵,我也會上前談一談的。男人在關鍵的時候實在拎不清。
我倆從靈光寺下山直奔缸瓦市教堂。畢竟,以人的無助終究需要一個求的去處。
我終於還是沒有得到所求的東西。不過這並沒有妨礙我一根筋地在荒謬的路上越走越遠。
荒謬的是我的語言,未必是我的心。我慢慢體會出,此“求”非彼“求”。卻是剝開表象,一層一層向內心深處探尋,認識自己的過程。需要直麵那些內心的隱痛,躲閃,不滿,焦慮,無望的企盼,無助的尋求。需要阻斷情感的一意孤行,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去感知世界。需要相信世界並非我們所看到的樣子,而是我們所想像的樣子。
這些看似故弄玄虛的說法,卻是我自己十幾年來一點一滴的體會,一步一步走過的路。我將它分享於你,隻是想讓你知道,沒有什麽樣的關切可以更真更誠。每個人都隻能走自己的路,而我指給你看我歪歪斜斜的腳印。
恰巧朋友推薦了SCARCITY(中文譯名: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的節選。雖然沒有讀完整本書,我想書中的觀念在某種程度上為我的思考提供了依據:
稀缺對注意力的俘獲,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所見和所見的速度,而且也會影響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識。
這種不由自主的俘獲,雖然會使我們集中注意力,但同時也是伴隨一生的負擔。因為我們總是將關注點放在稀缺上,思想總是圍著稀缺打轉,所以就沒有那麽多精力投入人生中的其他事物。這不僅僅是一個比喻說法。關於心智的容量,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帶寬”(bandwidth),是可以直接測量的。我們發現,稀缺會降低所有這些帶寬的容量,致使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減弱我們的控製力。
在稀缺所引發的後果中,有一項尤為重要——稀缺會進一步延續並加劇稀缺。
貧窮之人會一直窮困潦倒,忙碌之人會永遠日理萬機,孤獨之人會終日形單影隻,而節食之人也總是會以失敗而告終。
……
我們求,是有因為缺乏的感覺。而我們不知道的是,缺乏的感覺令我們更加缺乏。我們求得越多,越無力自拔。(這個道理在“吸引力法則”中早已講過,隻是本書貌似更加科學和權威)
“求”的秘訣在於,去感覺你的富足。
每當朋友遇到孩子成長的問題時,我會說,每一次煩惱的時候,你就感謝,感謝命運最好的安排。
每當朋友遇到難以擺脫的焦慮時,我會說,每一次焦慮的時候,你就笑一笑,體會一下幸福的感覺。
每當朋友遇到無法相處的關係時,我會說,每一次不快的時候,你就為對方祝福。
每當朋友遇到健康問題時,我會說,閉上眼睛,感覺一下健康的狀態,並且感恩。
……
你不停地感受,直到你擁有。你不需要很多努力,隻需要一些耐心。
也許這個說法太過簡單,有人不屑,有人小試。但沒有人像我這樣,不停地離開,又不停地回到這條路上來。驗證過一些結果,又在等待更多的驗證。始終無法放棄。
因為,我還沒有找到其它的路。
雨
乳白色的紗簾滑落
光線就躲到後麵去了
雨 在天地間漫舞
自娛自樂
很多道理看起來似乎都是悖論。隻能在生活中慢慢體會。
寫完這篇,發現人的內心有太多看不清的東西。所以,又有了續篇。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