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距離產生美 (zt)

(2010-12-25 11:04:25)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7270

小鎮地方偏僻,就業機會相應地大受限製。在我校工作的教授常常麵臨配偶工作無著的困境,其中甚至有因此放棄大學教職的鐵飯碗而搬遷的。當然,也有夫妻分居兩地,必須每次單程駕車三四小時才能“鵲橋相會”的通勤(commuter)伴侶。我常想,這裏寒冬臘月天氣惡劣,每次長途開車耗油又煩人,能長期堅持,維護一段長途情緣實在不容易。

同事中有位教育係的K教授,如今已年過耳順,可是身材嬌小,行動敏捷,言辭爽利,望之如四十許人。聽別的同事說,在她的先生退休之前二三十年的時間裏,兩人一直兩地分居,直到最近幾年才終於住到一個屋簷下。我正讚歎他們夫妻之間的忠貞不渝,卻聽別人傳播她的名言:“要不是我們兩個當初分居、通勤,這段婚姻根本維持不下去”。

最近有幸去K家聚會,才隱約領悟到他們夫妻的相處之道。K出身較為上層的家庭,從小接受音樂、外語方麵的訓練,儼然是個才女加淑女。而她的先生是普羅階層出身,所以K和丈夫的家人相處得一直不算太順。 K的某些“作派”,比如說“素食主義”,讓她的恪守美國大眾“肉加土豆”(meat and potato)式傳統飲食方式的婆母很看不慣。家庭背景迥異的這樣一對男女走到一起,生活習慣、文化趣味也不盡相同,大概也需要較長的時間相互磨合、彼此適應。在這種情況下,兩人聚少離多,雖然造成某些實際生活中的困難,但也濃縮了兩人的感情,未必是一件壞事。

K的先生是某大公司的專任心理谘詢師,有很多年一直在美國到處巡回,到該公司旗下、分布在各地的醫院進行考察管理。K則在小鎮按兵不動,安安心心地做她的大學教授,並且半獨立地撫養兩個孩子。1993年,他們的子女都長大成人、離開家庭以後,K和先生隻花了四萬多美元就買下了一棟舊房子。十幾年來,兩人象一對辛勤的燕子,自己裝修、布置,終於成就了目前舒適美觀的家居環境。她家外觀小而不起眼的房子,內裏竟然別有乾坤。樓上、樓下每間房間都改造得小巧精致,每寸空間都利用得緊湊合理。她的先生又熱衷木工,家裏的床、書架等等都是他用房子裏原來的胡桃木親手打造的。那些真材實料的家具,式樣簡潔大方,花紋天然精美,在燈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澤,視覺效果和手感都很好。難怪有同事評價說,K的先生宜室宜家,足以白頭偕老。

可是這樣久經考驗、終身廝守的夫妻兩人,還是珍視自己的個人空間。告別的時候,K又提到,她的先生在街對麵另外買了一棟小房子,為的是興致來時,他可以有個安安靜靜做木工的車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