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藥補不如食補? (zt)

(2010-12-25 10:23:20)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8436


中國人曆來相信“是藥三分毒”、“藥補不如食補”。除去各種專業人士、特色餐館經營藥膳不說,普通人的日常飲食也多半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對於食物的“性熱”、“性寒”、對於季節更迭時的養生食療等都能說出個幺二三來。廣東、福建一帶流行“煲靚湯”,人們在食材中加入藥材文火慢燉的習慣由來已久、別有一功,如今大藥房裏賣的各色花茶:玫瑰、八寶、菊花、絞股藍等,也無一不是號稱能改善城市環境汙染帶來的白領亞健康的生活狀態。

去年指導一名學生的畢業科研項目,才知道如今國內不光有針對女性妊娠、粉刺暗瘡、普通感冒等常見問題的保健美容藥膳,更以各種藥膳對付現代生活方式帶來的富貴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痛風、甚至癌症等。載有藥膳方子的《求醫不如求己》在網上點擊火爆、印成紙書後熱賣,去年更有號稱“中醫世家、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係學習、北京師範大學中醫藥專業學習、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的張悟本的暢銷書《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鼓吹綠豆的抗癌功效。結果,有一陣綠豆賣到15元一斤,比豬肉還貴。

最近張悟本被調查,有人指出他個人履曆中多處子虛烏有的資曆、學曆,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也專門召集專家批評他錯誤的食補觀念,例如:鹽吃得越多越好 、光吃白薯就能預防疾病、茄子吸油有利於控製血脂 、綠豆能治多種病等。大家這才恍然發現自己被“騙子”忽悠了。 可是,一年來張悟本在電視上頻頻露麵,甚至在央視的《大國醫道》電視欄目的《食療篇》中擔任主講,做了30集專題片《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影響不可謂不大。他開設“悟本堂”,坐堂門診,掛號費一次高達一千二百元還供不應求,舉辦的康複營三萬元一期眾人還趨之若鶩,可謂 “無本”厚利,名利雙收。

有人稱:“幕後推手的精心包裝,傳媒的推波助瀾,再加上公眾對健康養生的盲目推崇和基本知識的缺乏,這些都是將張悟本推上‘神醫’的重要推手”。我想到的卻是國內看病貴、看病難的生活現狀和大眾盲目跟風的思維模式:當年流行的練氣功、打雞血、吃紅薯保健養生和這次的“張悟本門”實在是大同小異。近年來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內方興未艾,中醫藥也足以躋身世界精神財富之列。可是,如果民生沒有長足的提高,百姓的教育、文化水平沒有較大的進步,世遺的名號再光榮,也隻能是阿Q “我們先前比他們闊多了” 之流的論調,於民無益,於事無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