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零一零年的感恩節大餐 (zt)

(2010-12-22 08:12:51)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com/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10960


作為慶祝豐收的世俗節日,感恩節主要在美國和加拿大流行。前者將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而後者的則定於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根據我的觀察和“實踐”,美國感恩節的傳統菜色一般是以下幾樣:烤火雞、火雞填料、加了濃湯(gravy)的土豆泥、四季豆和麵條烤製的沙鍋菜(green bean casserole )、蔓越莓糖醬
(cranberry sauce)、糖水浸透的番薯(sweet potato),還有正餐之後的南瓜派 (pumpkin pie)或者其他水果和堅果做的派等。

烤火雞是大菜,一定要整個地端上桌,由男主人當場切片,讓用餐者分食,十分鄭重其事 。幾年前去一位單身女同事家慶祝感恩節 ,當火雞上桌時,她拒絕來訪的父親“代庖”,堅持要自己片火雞,並宣布“這是我的火雞”。看來這個儀式是家庭權威的象征。說實話,美國人的烤火雞多半烤製不得法,吃起來又柴又幹,調料也寡淡乏味,不合我的要求。但是感恩節這個名目我卻覺得很有意義。對於美國人,過節不光為了慎終追遠、紀念移民先祖,還有感激上帝的恩賜,讓他們豐衣足食、安然過冬的意思。我不是教徒,但欣賞這份感恩之心,也羨慕能和親朋好友一起慶祝豐收的美好心情。

今年感恩節,好友V邀請我去她家吃感恩節大餐,讓我十分向往。 V是大廚,平時手藝高超,我也期待見識她烹飪傳統菜時的創意。那晚的菜色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我5點左右到她家時,V和女兒還在廚房忙碌,一陣陣的香氣已經在家裏暖洋洋地四散開來了。我問她是否忙碌了兩天,她說感恩節大餐就是要開飯前同時做好才好吃,所以最後才忙碌。的確,為了讓菜肴保持溫度,V想了各種辦法。因為火雞切片需要時間,她把裝菜的盤子放進微波爐裏加熱以後再用。她還特地買了一個可以保暖的瓷壺來放濃湯:這個壺有隔層,裏麵可以加熱水,有點象中國人燙酒的原理。

五點,火雞出爐,放在大烤盤裏是昂頸叉腳的一隻。V說雞從我校音樂係一位教授的農場買來,是放養的,味道比普通店裏的要好。因為美國人愛吃雞胸肉,超市賣的大多是注射生長激素養成的那種身重腳輕、站都站不穩的“波霸型”火雞。不過,他們這次買的火雞雖然隻有15磅,屬於中等份量,可是烤製的時候老是放不穩,讓他們翻身時費了好大的勁。另外,翅膀、雙腿都還得用線捆好,以免火雞內腔裏的填料泄露。V的先生R被叫來片火雞,夫妻兩人還分別手持刀叉站在火雞前擺姿勢,說是模仿著名美國畫家格蘭特伍德(Grant Wood)描繪的本地農民兄妹(而不是普遍認為的夫婦)的油畫 “美國哥特式”(American Gothic) 。客人們大笑之餘,也紛紛掏出相機“哢嚓”幾下。

V的女兒在外州工作,這次也特地趕回家過感恩節。她繼承母親的美食基因,也做得一手好菜。這次的烘烤布魯塞爾豆芽(Brussels Sprouts)和南瓜榛子兩個菜就是她做的。問她後者怎麽做,她說先把南瓜泥和上麵粉、雞蛋拌勻,然後一小塊一小塊放入開水中煮成橙黃的小團,然後和紫紅色的卷心菜絲、榛子同炒。這道菜利用了當季的食材,但又別出心裁,真是色香味俱全的好創意。

飯桌上,自然還有火雞、填料、土豆泥、蔓越莓這些傳統菜色,可是樸實之中總有令人驚喜之處。比方說,土豆連皮搗泥,顏色好看滋味也更豐富。填料中加了西芹、洋蔥、麵包和洋紫蘇(sage),味道好極了。最後的南瓜餅的外殼是V親手做的,比店裏賣的更加酥脆可口。更好的是,吃飯時歡聲笑語,妙語連珠。

比如,什麽是“慰籍性食物”這個話題,大家各有自己的童年記憶和詮釋。V說到她小時候生病時,母親總給她吃果凍。可是這是我最討厭的食物之一,特別是因為美國的果凍都是用馬蹄之類的動物腳爪做的。在座的新加坡學生則說到常吃的一種類似果凍的點心叫洋菜(agar),是用一種水藻(algae)的細胞壁做的。另一位尼泊爾來的生化專業學生馬上說這是他們實驗室裏用來培養真菌、浸透了化學藥品的東西。而我就想到當年老家藍藻爆發、人人自危的那個夏天。食物既能讓人與人之間更親密,也能讓我們的差異更明顯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