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會乓球決賽,央視評論員楊穎在評論運動員能力時,常提到“厚”的既念,認為僅憑技術拿冠軍基本沒可能,勝敗最終要看一個人的綜合能力,而判斷綜合能力,她認為要看你各方麵是否夠“厚”。
伍茲火的那些年,評論認為以他的年齡、技術,必然“統治高球二十年”。殊知一場婚變就擊垮了,顯然伍茲還不夠“厚”。
常人百姓少有冠軍夢,但“厚”的概念移植到民間也很有意思。
傳統理論離不開“氣”,厚積薄發,厚自然源於氣,古人所謂“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提示了“厚”與“養”的關係。無論以何為生,你的自信和底氣自然是一點點積累,一天天滋養的結果,這是中學生也懂的道理。
多年前也是電視某天播點鈔大賽,台上的業內人士評說,“別看這些姑娘動作簡單,但這絕不是僅靠天賦,靠聰敏手快就能拿冠軍的。”說她們“平時就是專注沉穩,契而不舍,一練就是多少年的員工”。
養“氣”也要“聚氣”。朋友吃飯,一哥們常歎清華謝家兩兄弟如何幸運,每有此題,必遭幾位一頓臭罵。真是的,你隻看到人幸運就沒看到人專注。知其能知其不能,人兜一圈又回到專業上,沒聽人謝老大常說“我得養著”。啥意思?積人脈,積眼界,積厚成器,你TNN朝秦暮楚,有點錢瞎造,沒一點定力,熊孩子而已嘛。
“厚”才知天高地厚,知道一個人生死往來的基本路徑,知道認知能力的有限性,從而敬畏先人敬畏生靈,敬畏自己未知、無知的領域。越是令人尊敬的學者大家,越是嚴肅恪守“我隻在我的領域發言”的戒律,從而不妄言,不誑語。那種敬畏心,那種限度感,你不尊重好象還就過意不去。
狂妄不僅淺薄,其實可笑。剛學高爾夫的人,一個個都倍兒自信,過了90就自認不出半年一定過80,天天咬牙發誓,可天天輸錢輸球。即使打了20幾年,最終穩在7字頭的人終是鳳毛麟角。所以說打球有年頭的人,一般都自認“水平有限”,自知“天高地厚”。
網上網下常見有炫富的,其中一位有人認識,炒了幾套房嚐到了甜頭,飄飄然看著怪怪的,想拉資金組公司,要“擴大點規模”,給朋友說希望介紹幾個人聊聊。聊是聊了,見麵兩句話沒完就絕口不提了。炫富之事結局往往終是笑場,別太輕狂才好。
不時放話中國崩潰中國完蛋的人,也許並不在於他們的歧見與仇恨,根本上隻在他們不知中國水深難測“天高地厚”,隻在他們認知的局限與執拗。常在華府行走自稱學者的那位章某人,是否先於中國崩潰而崩潰隻有他自已知道了。
“厚”,然後“宅心仁厚,弘毅寬厚”。厚道之人執中道,多客觀,不以惡為蔽,不以私為蔽,不主觀獨斷自以為是,不會以為自已腳下有泥,這世界就盡是汙穢,不會有事沒事揣摩人,尖酸刻薄抖機靈。總之是側隱常在,羞惡常在,是非、辭讓常在。在他們那裏,隱隱地有一種鬆馳感,與人為善似是習慣了。這種人可能常吃虧吃苦,但宅心仁厚自然心清氣爽,樂嗬嗬的一派湛然,影響人,感染人,最終也樂了自已。
一哥們兒離了,回京相親,千挑萬選不入眼,說是太俗氣。同學笑說,正巧這有一剛回來的海龜女,不俗,就是不接地氣兒,整個兒一仙女。哥們說不怕你說的邪乎,我還就想見了。吃飯女的要AA,說成不成不知道,不想占便宜;哥們裝窮,說離了,經濟不富裕,人說沒事有我呢;同學招呼去歌廳去桑拿明顯是要玩點帶色的,人說“你們男人去的地方我不去,喝大了叫我去接你。”總之完全一北京大妞加海外大姐的本色人物,哥們喜的不得了,他姐跟我說“這姑娘太象我們家的人了,又直又傻,可能走丟又回來了”。這不,沒等回來,北京就結了,結了就成二老板了。
“厚”則“溫柔敦厚”,“沉厚持重”,“厚”則不怨天尤人,尖酸刻薄。心態厚實,功夫厚實的人多不計眼前得失,一時一事。他們相信乾坤陰陽,禍福轉換,既不會為P大個事失眠多夢,也不會動轍心焦氣躁,睚雌必報,時時琢磨“找個機會倒回來”。即使敗了,虧了,受挫了,也多是自問自責,相信運氣和時間會一同變動。
“仁者不懦”,能擔當自然能放下。這類人不會為謀個教職營營苟苟,爭個高管卑恭屈膝,更不會怕分了家產而承受夜伴鉈殺的一生惡夢。留的青山在,十步有芳草,坦然活著是真的。
敦厚之人由衷欣賞美的人格美的事物。那是真羨慕,不嫉妒,從心底願意與他人的快樂共舞。他們很少出口傷人,社會上不發飆,家裏頭不耍橫,有事說事,就事論事。即使鬧矛盾,吵也不會由著性子上綱上線,更不會快意恩仇以傷害對方為享受。在敦厚之人那裏,不僅爹媽家人,老婆老公一樣是親人,一樣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挺緊要的人。
“厚”則“重厚少文”。“厚”則少偽飾,少虛榮,隨和不矯情。厚重之人不說滿話,撒個謊兩句沒完就繃不住。厚重之人不一定是某個愛“掏心窩子”的人,但他說話踏實、辦事踏實,因為真實,反倒是你有事想到可以托付的人。厚重之人不是自詡住豪宅卻一年四季隻開兩盞燈,室溫62說舒服不覺冷,更不是雙門冰箱擠一堆剩菜的主兒。因為看錢太重,生活自然失重。厚重之人不是那些以工作、錢財、時間為由十年不探父母、從不帶家人出遊甚至買張電影票都心疼的人。
厚重之人尊重他人,善解人意,能將心比心,不會沒事添堵。厚”對應“薄”,矯情即是淺薄。野餐各自帶了好吃的,你上來東挑西揀,這鹹那淡;旅遊在外,房大房小、去東往西都有意見;豪言壯語要去西藏,去了又嫌這裏有味兒那裏有味兒;大夥兒在一起正聊的開心,你張口就是“這個我們家從來不吃”,“那個我們家從來不用”。先不說你的言行多象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不說你渾身上下的負能量從哪來的,剝開你的矯情,你那頗有些令人同情的出身以至你悲酸的經曆,讓我們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它們在現實中的對應關係。可這又何必呢?
“厚”,厚實,厚重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不多也不是絕少,“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經曆多了理解自然深了。心情敗壞的時侯他們是一種救贖,眼下春鳳和煦,暖洋洋的,我會默念:你們好,有你們真好。
2013-03-21
無聊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