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謂環境改變人,一定是指具體的環境,是一個人吃喝拉撒睡,生活工作的具體環境。翻了幾座山你說心存高遠了,趟了幾條河你說眼睛清澈了,是矯情中撒嬌般的囈語。你周圍的人就是你生活境遇的鏡子。
2,文化對人的浸染,很多時候並不是自然而然的必然狀態。失去了內心進取不斷學習,即便是你與上帝日夜共枕,也不會有多少基督精神。你有怎樣的修養,這跟你住在中國和在國外其實沒有多大關係。
3,根據一個人的肢體動作來判斷一個人的修養程度,一定失之於簡單。但一個人的肢體動作確確實實又是一個人修養程度的一部分。從二號男那隻甩來甩去的胳膊,使我們很容易看到他曾經受到的教育。
4,見過錢的和沒見過錢的,從他對名牌的崇拜大概可以分出個一二來。土豪與屌絲共有一類人,這就是令“貴族”與農民都看不起的某一類特殊群體-------那種常有的輕薄令人不齒。
5,一個人是否喜歡舞文弄墨吟詩作畫,與他的個人修養沒有必然的聯係。
6,對於一個在大陸接受過教育的人,麵對單一的華人群體,麵對一種非常普通的公共話題,時不時要進行英語秀的人,不是缺少教養就是極度自卑,想不出還有第三種可能。
7,以綠卡為法碼在國內釣名沽譽已是昨日故事,以綠卡為法碼,以為國內女性會趨之若鶩不是故事而是笑話-------時代不同了,看人不看卡。
8,傳統觀點認為,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人的智慧不同,因此有白領藍領之分。新派人士則認為,信息技術革命逐漸縮小了人與人智慧的差別,對人的價值的最終判定不是你的財富你的職業,而是你對這個世界貢獻了多少“美”。稅後20萬以上收入的夫妻,因為是否給老公換一輛用了十五年的車激烈爭吵,不美。常年賣豪宅的房產經紀,自己的家髒亂差無法落腳,不美。這個自稱在中美都受過教育的二號男對女性的獵取態度,美嗎?
9,一個群體的集體道德水平往往是在一個均橫的中間位置,過於拔高或者過於貶低,多是出自於自我想像。在美國生活了20年的博士母親,自己和她的女兒在公共場合從不給別人扶門證明了道德-修養的差異性。網友認為二號男“給在美國的中國人丟臉”,這一類的判定其實沒有多少意義,二號男既代表,又代表不了所有的美國華人。
10,如果說,一個中產階級西人的家庭、社會生活是我們判斷你是否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唯一參照,那麽絕大多數華人其實都是邊緣人。你的吃法,用法,想法決定了你難以融入。這不是宿命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化基因。僅僅是二號男沒能融入嗎?私底下有多少人真正慶幸自己是完全的融入了?隻是假如你的生活充滿了美,充滿了正能量,更多的西人是否會想要融入到你的群體呢?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無聊齋
1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