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釋【“理”者,萬物之所以然也】,解低頭麥穗之惑

(2014-05-19 15:19:37) 下一個
 
 



鐺了個鐺,鐺了個鐺,閑言碎語不要講,低頭就往鍋裏看,鍋裏熬的什麽湯,為嘛快書先開場,麥穗本是膠東郎。
-----------------------------------------------
 
老幾說“‘理者’,萬物之所以然也”。低頭麥穗不以為然,以“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萬理之所稽也”駁,聲言老幾說“‘理者’,萬物之所以然也”無出處。王二愣子試釋如下。
 
 早期儒家“理”的概念或觀念:
 
【王二愣子按:這個時期所謂的理,多有條理的意味,如孟子所言,“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孟子·萬章·下),這裏,先儒們無疑是以以萬物之理,萬事之理強調了認知的共同性和秩序性,但他毫無疑問地包含了“萬物之所以然”的思想。】
 
"義理,禮之文也"(禮記·禮器)
 
“萬物之理各以類相動”(樂記)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係辭)
 
宋學早期的“理”:
 
【王二愣子按:宋學早期“理”的觀念,仍然將焦點集中於認知中的事物的共同性質,對“理”的內涵作出的理論超越還隻限於在語言描述和邏輯概括意義上強調理乃萬物之理,萬事之理。因此說它基本保持著傳統經學的特征。】
 
 “大易之道知其變化之理”,
“大易之道在天地生成之理”,
“吉凶之兆,動靜之理。“進退之象,盛衰之理”。“吉凶之驗,禍福之理”。“易道廣大盡生死之理”。
“剛柔互相切磨,更相變化,然後萬物之理得矣”。“天地二氣,相蕩而成八卦之象,相推而成萬事之理。”
(宋·胡瑗)
 
 宋學疑經變古後的理:
 
【王二愣子按:與早期宋學不同,這時期以程頤為代表的宋儒在“理”的觀念裏注入了本體論的特色,那就是一種形而上的理念,一種不同於人的認知中顯現的具體事象的理念而是.強調了萬物一理,物我一理,古今一理,至此,宋學的理論自覺顯然就有了對經學的超越。結合低頭麥穗說的,這一時期的“理”,也許符合他想要的出處或說理論依據?】
 
  
“萬理歸於一理。”“至如一物一事,雖小,皆是有理。”,“天下之事,歸於一是,是乃理也,循此理乃可進學,至形而上者也。”“自理言之謂之天,自稟言之謂知性,自存諸人言謂之心。”“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嚐有異。”
 
“天下萬物,人心物理,皆所同然。”“所以然者,萬物一理故也。”
(宋·程氏遺書)
 
“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生物之具也。”“理一分殊,和天地萬物而言,隻是一個理。”“無極者無形,太極者有理。”
(朱子語類)
 
 明代的理論依據或者說他要的“出處”,我暫錄王守仁之說:“理也者,心之條理也。是理也,發之於親則為孝,發之於君則為忠,發之於朋友則為信。千變萬化不可窮竭,而莫發與我之一心。”(陽明全書)
 
史論中類似於【“理”者,萬物之所以然也】的思想真可謂不勝枚舉,上麵這些足夠了吧。

至於他所引用的“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盡管我不知道它的出處,但在你們所圍繞的“理”的框架下,這裏的“道”就是“理”,因為無論是老易之道還是佛釋之道,早已被儒學一攬子打磨發酵成了自己的東西,所謂“道理”,”道理”,無疑就是儒學的結晶,而老幾想要說的也正是這些東西,那麽,他恰好在懵懵懂懂,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中,給了老幾的“‘理者’,萬物之所以然也”一個有力的注腳。
 
綴及:
 
無論是否學術討論,文字通順,文本標準,讓人能看得懂是起碼的要求;
我相信,老幾會有更專業貼子來回答你的問題,想來那要比我深入得多;
如果有什麽話說重了,不要生氣,不要像我一樣太楞、太著急。


2014-05-19

無聊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