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有了誠懇,何不讓我們再有一點嚴謹

(2014-05-04 15:55:52) 下一個
 
 
 
 
 
 
 
另妹妹的誠懇,在這個壇子撒出了幾粒溫潤色彩的萌芽,畢竟壯懷激烈不可能是一個人永遠的姿態,畢竟更多的人包括更多沒有發言的人喜歡溫和理性-----左左右右,有理沒理,起碼讀來舒服。
 
另妹妹的誠懇,也許隻是阿拉斯加一陣早春的暖流------白令海邊或許永遠都沒有季節轉換的春訊,畢竟有人確信意識形態沒有中道可選。Anyway,還是讓我們不要輕率地忽略另妹妹的誠懇所帶來的基礎意義吧。
 
茶談設置的初衷,可以說是為互掐,也可以說是為了思辨。思辯僅僅有誠懇顯然是不夠的,思辨需要"證明",證明需要邏輯。美國大學對想要獲得哲學學士,或者喜歡哲學的同學設置的課程中,開宗明義的提出了對邏輯中錯誤"證明"的警惕。事實上這些忠告不僅對那些年幼的學生,對成年人或者更加有益,因為是邏輯的就一定是經驗的,成年人似乎應該少犯常識性的錯誤,但架不住成年人因為吃鹽多了,過橋多了就讓我們的自信一不留神變得誇張起來,這顯然也包括俺自己。
 
好了,讓我們看看美國教授對於眾多錯誤的"證明"是怎麽歸類的吧。
 
首先,切忌人身攻擊,簡單的說,就是對人不對事的證明。他們舉例說,“即使馬丁·海德格爾這個病態撒謊者幾乎人盡皆知,這也絲毫不能使他對現代技術的觀點變為錯誤思想”。你完全可以因為海德格爾曾經是德國納粹的支持者而厭惡他,你完全有理由對他敘述的真實性予以懸置,但懸置不等於否定,更不等於推翻。因為你早晚會"為你這種淺薄的人生攻擊而感到愧疚"。
 
第二,訴諸情感。“僅僅憑借引發、玩弄聽眾和讀者的感情從而確立結論的證明稱為訴諸情感的證明。”這裏,教授們說“如果你不相信,將會在地獄中被焚燒致死”從而向你“證明”上帝的存在。這不是證明,是恐嚇。文學城有“是女人都要有一個愛馬仕包”的高論,如果不是非黑既白那麽多少是暗含著某種"可笑的恐嚇”吧?
 
 第三,稻草人。通過歪曲一個觀點,來“反駁”某人的觀點。或假造命題,你說東我說西,這可能最為常見。
 
第四,偏離論題。一個人表達了一個觀點而這個觀點實際與主題無關。如果在討論知識分子、公共知識分子的話題中,突然讓人對耶穌,特雷莎或者孫中山是否能夠被稱為知識分子作出評價,其實是不合時宜的。
 
第五,循環論證。這裏我暫且應用維基百科中抄來的例子:
 
例1
甲:聖經寫的都是對的。
乙:怎麽知道聖經寫的都是對的?
甲:因為聖經是上帝寫的,而且上帝不會說謊也不會犯錯。
乙:怎麽知道的?
甲:因為聖經這麽寫。
 
例2
甲:大雄是賣國賊,因為他替胖虎這個間諜辯護!
乙:怎麽知道胖虎是間諜?
甲:因為大雄這個賣國賊替他辯護。
甲的論述相當簡略,考慮未明言的隱藏默認,大致涉及了以下命題:
 
p_1: 大雄是賣國賊(待證明)
p_2: 胖虎是間諜(待證明)
p_3: 大雄替胖虎辯護(經驗事實)
p_4: 幫間諜辯護的人就是賣國賊(隱藏默認)
p_5: 賣國賊幫忙辯護的人就是間諜(隱藏默認)
 
 
第六,非黑即白的錯誤。這裏教授們所舉的例子是,假如有人對你說,“要麽上帝存在,要麽無法解釋宇宙。因為宇宙必須有解釋,,所以上帝存在。”這個證明隻提供了兩個選擇,上帝存在或者無法解釋宇宙,它忽略了第三種可能:不牽涉上帝對宇宙的存在做出解釋。當實際存在更多選擇而證明隻限於兩種選擇的時候,我們就犯了非黑即白的錯誤。對毛澤東,對普世價值,對香港一泡尿,甚至對日本越南菲律賓,事實上存在太多可能的評價。沉澱並思考評價的多樣性,也許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豐厚一些。
 


在把握邏輯的過程中,我欣賞一句話叫做“等待是一門失傳的藝術”。早一點思考,慢半拍發言,讓自己對輸入的信號有一個是否接受的緩衝,也許可以大大減少太多的爭論。畢竟在思考中批判還是在批判中思考,是任誰都繞不過去的一個挑戰-------誰都不願承認自己是沒有理性的人,對吧?
 
道德,文化,政治,盡管並不神秘有些甚至是非常容易辨識的大眾話題,但無論你屬於那條陣線,最好能從知識出發而不是以感情劃界。信口開河,率性而為,有時候是火上澆油,有時候東一棒子西一榔頭,常常是答非所問,很是有些自尋無趣--------一個極力想表現自己在文化、政治上是有造詣的人,往往是給人們帶來笑話最多的那個人。這種事情太多,又怎麽寄望各位心靜如聖?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瞎摻和,徒添亂而已矣。
 




《哲學導論:思想的力量(第六版)》
 
 
2014-05-04
 
無聊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