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人生教練

微信公眾號:北美姐妹話家教
正文

如何講孩子願意聽,如何聽孩子願意講(結束)

(2012-03-20 11:49:22) 下一個

有朋友來信說,你介紹的技巧聽起來都有道理,可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誰能想起來用哪個?言之有理,你想不起來。跟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人能想到的通常是不加思索的,無意識的語言習慣。要想做一個有意識的家長,是需要有決心並付諸時間練習的。 好處是這些技巧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一種語句的練習,而是用特定的語言模式,來“迫使”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在強大孩子中強大自己。

 

說的這兒,我倒想出一個主意,我們可以搞一個“家長技巧 Play Group”,每周一次免費Webinar,你可以帶著問題來,我們通過Role Play的方式,結合Life Coaching Skills,幫你練習,啟發你找出最適合你家情況的答案。如有興趣的話,可點擊此鏈接登記參加(目前Webinar 最大容量25人)。

 

言歸正傳,現在來介紹意向對話(Intentional Dialogue)。這種方法在“Giving the Love that Heals”一書中有詳細說明。我家住的學區,每年辦一次Parenting University, 在怎麽讓孩子聽話的問題上,年年有專題講座。十幾年前談“1-2-3”,後來講“Take Consequences”,近來是 Intentional Dialogue” Love & Logic。不難看出,家庭教育的模式越來越民主化,個性化;對話從Power StruggleEmpowerment。我們在工作中常見的是三種方式在家庭中並用,而一旦掌握Intentional Dialogue 之後,用“Take Consequences”的機會就越來越少,“1-2-3”就更少用了。

 

應用範圍:

     此方法適用於平等交流,且在如下情況時更顯價值:

1.  你與/或孩子想達到深層次的溝通交流

2.     你與/或孩子遇到了問題,想展開討論

3.     你與/或孩子碰到了比較敏感的問題,難以啟齒

 

基本構成:

0.  預約

1.  反射 (Mirroring

2.     Validating

3.     同情(Empathizing

4.     提出改變行為的選擇 (可選,不是每次談話都需要)

 

 

預約:

            此模式中,家長或孩子,如何一方可提出預約。預約的目的是找到雙方都能經過思考後,心平氣和地交談的時間提出預約後,盡量使對話在雙方合適的時間內,進行的越早越好。

 

 

舉例:

媽媽(預約):“關於買車的事,我們需要談一談,現在合適嗎?”

兒子:“可以啊。”或“ 現在不行,明天談可以嗎?” 

 

 

 

 

 

反射 Mirroring

言者說一句,聽者反射一句,可以用相同的詞,或不同的詞,直到雙方理解一致,再講下一個不同內容的語句。

 

舉例:

媽媽:“昨天你爸不同意你買車,你們就吵翻了。我今天想跟你談談我們交談後的想法

兒子:“嗷,你是來當好人的。”【沒有反射,兒子回答的是他自己對媽媽談話意圖的猜測,走題】

媽媽:“不對,這不是我所表達的願意,請你用反射說法,表達對我的原意的理解。【媽媽意識到兒子沒有反射,提醒兒子遵循意向對話的規則】

兒子:“你是說我和爸爸昨天因為買車的事吵架了,你今天想告訴我你的想法。” 【沒有完全反射】

媽媽:“這還不是我表達的全部意思,我想告訴你的是我和你爸爸交談後共同的想法” 【進一步表明】

兒子:“你是說,我和爸爸吵翻後,你們倆進行了談論,你今天要告訴我你們共同的想法” 【反射】

媽媽:“理解正確,我們繼續進行。” 【媽媽認可兒子的理解】

 

媽媽:“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昨天生氣的原因是什麽?”。【雙方理解一致後繼續】

兒子:“我們班工薪階層的同學都能買車,憑什麽我爸不給我買車?”

媽媽:“你是覺得你爸爸有經濟力量,就應該給你買車,對嗎?” 【媽媽在確認自己是否聽全了,是否完全反射】

兒子:“不全是,我是說我爸讓我在同學麵前很掉價!” 【進一步表明】

媽媽:“所以你氣的原因是你爸沒有拿錢去給你買麵子?” 【反射】

兒子:“就這麽回事。” 【兒子認可媽媽的理解】

 

Validating

Validating的目的是讓言者知道他的情感(Feeling/Emotion)是正常的,合理的,從而解脫出來 (上一講有介紹,不再重複)。Validating 表達的內容是我能理解你為什麽這樣。同情(Empathizing) 表達的內容是我能感受到你的感受。

 

舉例:

媽媽:“難怪你昨天火氣那麽大,中國人都愛麵子,對你們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講,和大家一樣當然很重要。買輛車對我們家的經濟狀況來說,又不算什麽大事,你自然會想不通了”。【媽媽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認為孩子生氣是有道理的,但這並不表明媽媽要認同孩子的觀點。如果媽媽持不同觀點,可在表達同情之後闡明】

兒子:“你不認為我昨天是無理取鬧吧?” 【兒子感到媽媽的理解】

媽媽:“當然不是。”

 

 

同情Empathizing

同情在人的交往中是至關重要的,而家長與孩子發生爭執的時候,通常是忘記了同情,變成了需要別人同情的小孩子。Validating 表達的內容是我能理解你為什麽這樣,Empathizing 表達的內容是我能感受到你的感受。

 

強調說明一點:這裏的同情是英文裏的Empathy, 不是Sympathy. 區別是Sympathy 在表達體會你的感受的同時,還表達很為你感到不幸,很倒黴;  Empathy不表達主觀評斷的結果,避免陷入問題的框框。

 

 

舉例:

媽媽:“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班裏的同學陸續開始穿起白邊鞋,可你外婆就是不給我買,我當時也很想不通,但我們那時候的孩子哪敢跟家長講理,所以我完全可以體會你的感受。” 【媽媽表示同情,並說明同情的理由】

 

兒子:“還是老媽理解我。好了,你說吧,你和老爸共同商討的對策是什麽?”

【兒子已心平氣和】

 

提出改變行為的選擇

在表達同情之後,可以啟發孩子提出,或家長提出改變行為的幾種選擇。選擇提出後,繼續以反射說法,達到雙方理解一致。

 

舉例:

媽媽: “哎,我可要首先說明,這不是對策,我和你爸從沒有想要站在你的對立麵上。我們探討了三個問題,並不是最終結果,想跟你進一步討論解決。第一是你目前駕車的安全問題; 第二是我們和別人比什麽的問題;第三是你還有你爸的自我情緒管理問題。”

 

 

趣味練習:

回憶你最近一次與孩子衝突後的談話,運用“意向對話”的方式,寫出模擬對話,而後跟孩子進行兩次Role Play (讓孩子扮演家長,你扮演孩子;而後你扮演家長,孩子扮演孩子),交流彼此的收獲。如有問題,請帶到“家長技巧Play Group” 來解答。

 

 

一次在Parenting University的講座中,有家長問:今天講1-2-3,明天講Consequences,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到底聽那個?講課人回答:聽你自己的。 Follow your heart,  how could you go wrong?

 

家教的過程,是一個與孩子一同成長的過程,直行拐彎各有妙處和收獲,Enjoy!

 

結束。

 

 

進一步參考資料:

 

美國暢銷書:Giving the Love that Heal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