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思言之有理:“過去的點滴連接著你的未來。。。” 家教又何嚐不是如此,生活裏那些令人糾結的點點滴滴,略加回顧斟酌,便似打磨過的琉璃,熠熠生輝,映照著未來的路途。
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是骨感的。感謝微信,讓華人社交活動變得輕鬆、便利。幾分鍾,一個“家庭周末運動健身群”就建好了;幾天內,一個“周末青少年足球活動”就攢出來了。微信群裏,家長們各個摩拳擦掌、好不激動,滿懷期待地盼著周末帶孩子們遠離電腦、親近大自然、強心健身!可周末的活動現場又是怎樣一幅圖畫呢?
男孩子們風一般地衝上球場,仿佛憋了一冬天的能量終於得到釋放;幾個大女孩,隨即也你推我搡地進入了場地。問題來了,就有那麽一小部分孩子,扭扭捏捏不願上,找出各種借口不動彈,任憑家長軟硬兼施、磨破嘴皮還是“我自巋然不動”。
麵對這種“不配合”的“靦腆”的孩子,家長好不難堪:有的擔心孩子的消極影響整體;有的擔心孩子的靦腆影響今後的社交生活;有的對自己沒有威力感到丟麵子;有的又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家教失敗。總而言之,不是認為自己有錯,就是認為孩子有錯,想聽聽教練怎麽說。
人生教練支招:
1 誰都沒有錯。家長的尷尬可以理解,孩子的猶豫可以理解,當我們從心理的角度來考慮。恐懼來源於Unknown,孩子對自身安全有著天然的保護能力,當身處一個陌生環境、陌生人群時,其敏感度(”別人怎麽看我”)通常比成人高;對恐懼感的應對方式不一。最自然的條件反射是躲開、不參與,漫熱的表現是很正常的,家長的著急(出自對尷尬的下意識反射)反而容易讓孩子更緊張。
2 酌情預熱。當陌生人初次相處的時候,諸如成人的講座、俱樂部的活動,主持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小組的互動熱身,打破僵局,更況且孩子。找最容易回答的問題,比如: 讓孩子們報報名字、年齡、學校,最喜歡的運動是什麽,為什麽今天想踢足球;也可以像開學第一天的老師,單獨寫條回答:“你最害怕、擔心的是什麽”等等。從而可以根據孩子的需求、顧慮,及時調整活動計劃,讓孩子開心,大人放心(這裏不是指組織職業球隊,是大人孩子一起的娛樂活動)。
3 視問題為機會。不要先把“靦腆”看成缺陷、弱點,急著逼孩子上陣,而是看成了解孩子、幫助孩子成長的可貴機會。先肯定孩子對安全感的需要,表示同情他們對不測的擔心,了解他們具體想什麽,怕什麽,達到心理上的溝通;而後共同探索、摸索適合克服恐懼的其他途徑;等到孩子平靜的時候再坐下來“說教” - 逃避是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且常常是失掉很多生活樂趣的方式。
臨近體操課,小女兒在樓上喊:”媽媽,我的體操服呢?“ 這種臨出門前給我上眼藥的事,最讓我上火。我的常規做法是回敬她:”我說過多少次了,把你自己需要的東西放在固定的地方,bala bala bala” 有時甚至上了車,我仍然抓住“良好”的教育時段,喋喋不休。
這一次,我管住了自己的嘴。幾個月與人生教練的交流和學習,讓我有了點家教意識。意識到問題發生時的訓斥,不僅沒有積極地改善作用,反而向孩子們發出了錯誤的訊息:媽媽一著急就發毛,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嚷嚷”。
於是乎我先是幫著她找到衣服,然後靜觀她在體操課後的小動作:將衣服隨處一扔。保持著自己的心平氣和,我及時跟進,衣服拾起來,給她放到衣櫃裏。自己的行為是提高了,可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我不能次次當保姆吧?想聽聽教練怎麽說。
人生教練支招:
孩子的課外學習及活動,有些是孩子情願家長不得已的,有些是孩子不情願家長賄賂參加的,即便是雙方都情願的,家長都有相當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的付出,很容易在壓力狀態下“發毛”, 以下做法,可以幫助家長減壓,增強孩子的責任感。
1. 建立“活動包”:把所有與該項活動有關的用品放在一起,規定好放置地點,明確責任分工。就拿學遊泳來說,讓孩子準備“活動包”的走前清點,課後遊泳衣的晾幹,用過浴巾的放置等等。
2. 報名前的精選:家長事先可以帶孩子嚐試不同的老師和場所,尤其是一項新的技能/活動,老師與孩子的一拍即合非常重要。別人介紹說好的,不見得適合你的孩子。找到孩子喜歡的,孩子高興學(初學的恐懼過後,再換老師也無妨),可以省去你很多的麻煩。
3. 報名後的協議:與孩子商談空頭或書麵協議,一旦報名參加,多少時間內是不能放棄的,如有問題,孩子、家長、老師協同解決。合同期過後,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是否繼續。讓孩子知道,不合適自己的放棄不是失敗,而是靈活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同時也不能不經過努力就輕易放棄。各個家長的不同要求,也可在協議中提出:比如,對學習成績的要求,個人房間衛生的要求,家務的要求,回家的練習時間、長短等等。
總之,可以借助課外學習及活動,培養孩子們的獨立、自主、履行承諾等品質。
”媽媽,你是不是對我很失望呢?“ 這是小女兒在聽到小表姐榮獲地區跆拳道冠軍後的第一反應,給了我一道左右為難的題目。我如果回答說“是”,那是假話,因為我確實認為孩子各有所長,獲不獲獎不是個什麽事;但我如果回答說“不是”,那是沒有同情心,小表姐在體育方麵公認的不如她,她會不會受刺激的?想聽聽教練怎麽說。
人生教練支招:
如何幫助孩子對待大小比賽的輸贏,是對家長認識論的考驗:有的很怕孩子失敗挫傷自尊心,持回避態度;有的把冠軍視為一切,給孩子加壓;有的借助比賽,鍛煉孩子對成敗的自我調節。無論你持哪種態度,以下三步有助於增加孩子對你的信任和交流,強大孩子:
1. 問清孩子的感受。孩子對此事有沒有失望,確切的感受是什麽,你如果從表情上看不出來,要問清楚。即使猜測出失望,也要以問句澄清,一來避免誤解,二來讓孩子聽到你的關切。
2. 心理溝通。如果孩子自己並沒感到失望,你可以告訴她你也不覺得失望的理由:人各有所長。。。如果孩子告訴你她有點失望,你可以告訴她:這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
3. 邏輯說服。列舉孩子可以獲獎的素質和長項,讓孩子知道你眼中他/她的長項非常重要,你認識到的越多,表達會越真實, 越讓人信服。比如:學得比其他人快,或雖然比其他人慢,但比一般人紮實;持之以恒或雖然做事不持久,但靈活性極好;小心謹慎,做事周密或粗心大意但不怕出錯,大膽嚐試等等。每個人都具有一些成功素質,每個人都有所長,進一步發展,“獲獎”隻是個早晚問題。 更何況,被認可後的自信,超出所有“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