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選男朋友的時候標準是什麽?”我一愣:六年級的孩子哪來的這話? 原來是出自《健康》課的家庭作業:(一) 你認為交友中重要的素質有哪些?(二) 你具有其中哪些?(三)你選男友(或女友)的標準是什麽?(四)你媽媽選男友的標準是什麽?
愛是行動,從我悟起
那是我最初發現美國學生除了文化課以外,還學習如此實用的生活常識,從此便開始注意大女兒帶回的《健康》作業:今天是“從如下價值詞匯中(愛、健康、智慧、事業、金錢、幸福)選擇你認為重要的三個”;明天是“在如下三種情形中,你將如何不卑不亢/Assertive地表示拒絕?”;後天是“針對健康七維度(身體、心理、精神、社交、智能、事業、環境)做出自我評估。。。直到三年後我進修Life Coach,才從專業的高度領悟到:這些簡單的作業裏包含了與人生潛能開發有關的許多知識和技能,為學生今後的自我認識、自我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愛是行動,從我補起
轉眼老三也要上六年級了,在給家長的初中課程介紹會上,校長提到今年的《健康》課本要更新上網。我當時突發奇想,何不跟著孩子補習一遍呢!那將會使我們的交流更廣、更深、更有效。
更廣:健康七維度包羅萬象,從平衡飲食、刷牙簌口到同齡壓力、酗酒吸毒,還有我難以啟齒的性安全,都可以借用課本中的練習來了解孩子,加強其自我管理;
更深:凡是課本上談到的大道理,諸如人生價值、自我標誌/self-identity、公民品質、貢獻社區、參與環保,都可借用書中的、年齡適宜的言辭在家“做報告”;
更有效:那些課堂上隻能紙上談兵的技能,譬如時間管理、壓力管理、情緒管理、社會交往、有效交流、目標確立、矛盾解決、信息采集、明智決定、嚴正拒絕等等,可以幫助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掌握。
愛是行動,從我用起
於是乎兩塊七毛錢從亞馬遜上訂購一本用過《健康》教材。UPS 剛送到,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真是找到了與孩子深度交流的話匣子!從中隨意拿了道題問老三,想探探她的興趣。題目是這樣的:你是把失望看成人生的一部分還是老想著出不來?請說明你如何對待失望。
她的回答讓我暗中慶幸買對了,要不然我怎麽也不會想到這麽問,也就不會知道孩子處理方式的消極:“我是老想著出不來。我的處理方式是一直想到下一個更加失望的事情出現為止”。後來我把哥哥姐姐的回答給她看,啟發她思考積極的應對方式。
愛是行動,從我變起
一個人學是學,一幫人學是玩。春節那天家裏開Party, 我把自己要跟著孩子補《健康》課的想法和朋友們一說,年會竟開成了“補課俱樂部”成立會。五個“坐家”媽媽本著共同的心願——“內心強大的家長培養做最佳自己的孩子”,決定在巨樂部中補習:每周聚會,傾聽傾訴,補習《健康》;在巨樂部中成長:將補習到的知識在家庭中交流、應用,與孩子一同成長;在巨樂部中分享:將收獲以多媒體形式分享給其他家長。
期待著俱樂部的第一次活動及其不可預估的收獲。
附:每周一題(選自《健康》課本)
Do you view disappointments as a part of life or do you tend to dwell on them?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explaining how you deal with disappointment.
中文試譯:你是把失望看成人生的一部分還是傾向於老想著出不來?請寫一段話簡述你如何對待失望。
以下是我家孩子們的回答,你家孩子的回答會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