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年起,社交-情感技能/Social-emotional skills 將被納入美國教育體製考核/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am 以及全球教育考核PISA。”
紐約時報3月1號的這條消息及時解了我的圍:俱樂部下周五首次活動,我需要提前把《健康》內容分工給每個會員,供大家分頭翻譯,節省時間。可是好幾磅的課本,從哪兒開始啃呀?這下顯而易見了,當然不能輸在“社交-情感“的起跑線上。
愛是行動,從我補起
全書共五個單元,“社交-情感技能”分述在第三單元裏的第七、第八章裏。第七章有四課:(一)什麽是心理健康 (二)情感的認識與管理 (三)壓力管理 (四)心理問題和應對措施。咳,我小時候要是係統學過這些,不知會少走多少彎路。
第一課深入淺出,單刀直入人生最核心問題“明白你是誰”,談“自我認識”對自尊、自信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以趣味練習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認識自我”與“了解個性”的重大區別以及二者對心理健康所起的不同作用;結合學校生活實例,介紹如何通過尊重“獨一無二的我”和接納“各有千秋的他”(各異的人生價值、宗教信仰、文化傳統),來增強心理健康。看來要跟著孩子們從意識補起。
愛是行動,從我悟起
對每個抽象的概念,書中都有具體的行為指南。就如何建立自尊與自信,給出學生六條建議。我逐條領悟、思考家長可能做的配合,準備在俱樂部中拋磚引玉,和大家集思廣益“三要三不要”:
1. 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
人的潛能無限,孩子有天大的夢想都不過分,可由於實際經驗的缺乏,他們對完成目 標所需要的時間、技能、和其他資源估算很難準確,小到Science Fair,大至報考學 校,家長可以不同程度地配合。
要:像人生教練
(1)參與目標製定,把遠期目標分成高、中、低三檔,低檔確保最低程度的滿足;高檔激發創造力獲取異乎尋常的結果
(2)把大目標分成切實可行的小步驟,每一步執行過程中,督促鼓勵,讓孩子看到進展,不斷體驗成功
(3)結束時,慶祝可見和不可見的兩種收獲,素質技能的積累往往像胡蘿卜,果在地下。
不要:像看台觀眾
(1)視最終目標為追求的一切,一錘定成敗
(2)強加自己的期望給孩子,堰苗助長
(3)言行讓孩子有內疚、負罪感,殺傷自尊。
2. 列自己的強項清單
孩子的自我認識,多是從老師、家長、朋友對自己的看法所構成的多麵鏡中看到的。家長對孩子的失望或不滿,嘴上不說,孩子也能感到;家長一個下意識的眼神,都可能削減孩子的自信。
要:
(1) 接受孩子目前的局限,尋找適合孩子興趣特點的活動,幫助孩子開發新技能,使其有良好的自我感覺,從而提高對自己的認識
(2) 不隻是在紙上列出孩子的強項清單,要發自內心地、具體地、及時地表達認可“我喜歡你做的。。。”
(3)經常讓孩子知道“你是可愛的/you are lovable,你是能幹的/you are capable”。
不要:
(1)在孩子麵前攀比人家的孩子
(2)提及孩子強項時再補充一句“可這沒什麽用處”
(3)以表揚來操縱孩子,達到自己的企圖。
3. 需要時請求幫助
人無完人,請求幫助並非軟弱、不獨立、丟麵子。
要:
(1)及時給孩子心理安慰,以啟發思考為主進行幫助
(2)做榜樣,請孩子“幫助”想辦法,參與決策
(3)如孩子長期有自卑感,家長幫助無效,要尋求外界幫助。
不要:
(1)取代孩子思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
(2)當孩子分明有錯,代替孩子負責任
(3)孩子有心理症狀時,顧及麵子,不及時尋求職業幫助。
?4. ?學會接受建設性反饋
建設性的反饋是指論事不論人,給出努力方向。
要:
(1)先說三條肯定的,再說一條需要改進的
(2)就事論事 “這件事我認為你處理得欠考慮”,引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而不看作是針對人的批評
(3)向前看“如果再有類似情況發生,你下次可以怎麽辦?”。
不要:
(1)攻擊人“你真笨”
(2)指責“你怎麽就不能。。。”
(3)反饋泛泛,不具體。
5. 學會從錯誤、不成功中吸取教訓,但不要老糾纏不休
不成功不等於失敗,如同像幼兒學走路,跌跌碰碰是成長的自然部分。不敢失敗就會畏懼嚐試、畏懼創新、畏懼 live fully。
要:
(1)對重要事宜,讓孩子明確責任,以及不負責任將會帶來的後果,必要是做出書麵協議
(2)對錯誤按預先規定的協議,按章執行
(3)討論錯誤帶來的教訓,鼓勵Try again,Dr. Carol Dweck的《心理製勝》值得一讀。
不要:
(1)隨機地加重無邏輯懲罰,造成孩子以後不敢承認錯誤
(2)不厭其煩地重複同樣的批評指責
(3)替孩子把一切都安排好,避免一切錯誤機會。
6.發展正麵人品/Character traits
對自尊、自信有影響的品質包括:誠實、忠於自己的價值(以實際行為支持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有責任心、從人格上尊重他人。
要:
(1)家長以身作則,多show 少tell
(2)組織家庭活動,一同討論新聞故事、電影文學作品人物
(3)學校做義工,觀察孩子平時在家中看不到的表現。
不要:
(1)對孩子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
(2)口頭上說重要,卻沒有給予時間上的優先級
(3)有意無意地沒有給孩子人格上的尊重。
愛是行動,從我用起
為便於找差距、定目標,我把本課中列舉的“健康心理的通常表現”做成了一個評估表,先給自己和每個孩子打分,再讓他們給我和他們自己打分。
心理健康的通常表現 | 評估 |
1.具有積極的生活態度 |
|
2.接受自身的局限,設立切實可行的目標 |
|
3.正麵看待自己和他人 |
|
4.遇到失望、困難、挫折時,能自我恢複 |
|
5.在學校、社會和家庭環境中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
6.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並且以健康的方式表達情緒 |
|
7.能夠接受建設性的反饋,而不是生氣 |
|
老三以為題是我出的題,拿著筆邊答邊改:“‘正麵對待自己和對待他人’是兩件不同的事,應該分開問;我總能‘意識自己的情緒’但不總是‘以健康方式表達’,這個問題也應該分開;負責任這一項嗎,我‘在學校、社會環境中’高,在‘家庭中’低,不應放一起。”
"真是媽媽的好幫手!”,我一邊表揚一邊把給俱樂部成員的評估版本做了相應修改。
愛是行動,從我變起
孩子的眼睛是亮的,別看他們平時聽不見你說什麽,卻從不會看不見你做什麽。他們給我的第二項打了6分(最低),第三項誇張到13分,不假,常常不自量力的是我。
這不,今晨試著給老三的班主任發了個郵件:“我非常支持教育部2014年關於‘全麵的孩子,全麵的學校,全麵的社區’的倡議,可是我們這些第一代移民家長,對美國學校裏的素質教育一無所知,能否在每月給家長的學習內容報告裏,除文化課外,增加對《健康》課的簡述。”。沒想到,下午就收到Mrs.Sarno的回複:謝謝你的建議,我會從下月開始。”這下引起自信膨脹,接著開了個微信公眾號:北美姐妹話家教,把補課旅程的第一篇記錄發了上去。
特蕾莎聖女有句話:“凡是賜予你的,不是用來收藏的,是用來分享的”,有意把下周俱樂部的活動安排在95街上的Panera, 借環境烹製、分享營養快餐。
下周待續 。。。
附:每周一題(根據《健康》內容整理)
中文試譯:
評估1-10(1=極少,10=幾乎總是)
心理健康的通常表現 | 評估 | |
| 具有積極的生活態度 |
|
| 接受自身的局限,設立切實可行的目標 |
|
3.1 | 正麵看待自己 |
|
3.2 | 正麵看待他人 |
|
4. | 韌性或遇到失望、困難、挫折時,能自我恢複 |
|
5.1 | 在學校、社會環境中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
5.2 | 在家庭中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
6.1 | 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 |
|
6.2 | 能夠以健康的方式表達情緒 |
|
7. | 能夠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而不是生氣 |
|
以下是我家孩子們的自我評估,你家孩子的回答會是怎樣的?
- 4, 4, (3,8), 7, (10,5), (9,4), 10
- 8, 5, (7,7,), 10, (10,7), (9,8), 6
- 9, 7, (9,8), 10, (10,10), (8,8), 10
Amazon 可買到用過的課本;地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