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長班,一種叫法是興趣班。但是現在的興趣班不興趣,真可謂讓人歡喜讓人憂,幾家歡樂幾家愁!報班的家長感覺特別多的是無奈。好像都是因為萬惡的教育體製才讓我們不得不報,並且報了特長班就等於沒有了戶外活動、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就等於喪失了快樂的童年!
其實仔細分析興趣班或者叫特長班這兩個稱謂,我理解,這種班的目的應該是從發現兒童的興趣入手,挖掘潛力,最後培養成為特長。所以,我支持特長班有這樣幾個理由:
第一,人需要一技之長,特長可以提升人的綜合競爭力!正因為現在的教育體製把人都搞成了考試機器,一旦考試的使命完成之後,這個人就失去了方向和動力,有些人就成了廢品了!如何改變這種現狀?隻有靠特長。有了特長,才能使人重新找到自我,既有生活的目標,也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方法。當然,如果一個人的特長可以達到一定高度的話,那還可能成名成家,使人的價值最大化!就算是你隻關心孩子的高考,覺得那才是硬道理。特長的用處也是大的超出你的想象!成績好的孩子有了特長會如虎添翼--據說哈佛學生的音樂特長是每個學生平均兩門樂器!而成績不夠好的孩子,靠特長可以低分錄取。誰說特長不是大學的敲門磚?
第二,興趣需要被發現,興趣班給孩子一個被發現的機會!你不讓孩子看看那些奇妙的東西是怎麽玩的,他怎麽知道喜歡不喜歡?選興趣班就像淘寶一樣,要一件一件拿過來看才能知道哪個是寶貝!要給孩子一個找到寶貝的機會!怎麽才能知道孩子到底有沒有興趣?很簡單,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興趣班,讓家長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孩子的眼睛和表情,就能知道該選什麽興趣班!在最初選擇興趣班的時候,廣種薄收很重要!有時候孩子的興趣也是曇花一現,要經過時間來確認和考驗。
第三,興趣不能自然發展成為特長,要靠專業的培養和訓練。俗話說:少年不練功,老來一場空。如果兒童的興趣不經過專業的訓練,僅僅停留在表麵,就不可能發展成為特長。特長需要點撥和培養,再輔之以自己的刻苦練習才行。特長最終的成就是時間和金錢堆砌的;孩子艱苦、家長也艱苦,重要的是堅持。如果沒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質準備,就會因為孩子暫時的困難而半途而廢。我注意到加拿大一個藝術中心的藝術家列表,華人的比例遠低於華人占總人口的比例。而兒童期華人報名學習藝術類特長的比例遠高於平均比例。這很能體現華人家長特長學習的特點。
第四,特長班不是課外輔導班,那些讓孩子學而無趣的輔導班不應該占據特長班的位置。不能因為那些班的泛濫以及負麵作用來否定特長班。歸根到底,選擇什麽樣的特長班、孩子對特長班的感受最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家長。家長如果隻把眼光放在起跑線上,想贏怕輸,關注每一項特長短期效果--比如級別、結果等等,那就會患得患失,不是孩子不愛,是這樣的家長讓孩子太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能夠把特長訓練和孩子成年後的綜合競爭力以及孩子生活得幸福程度結合起來的話,家長會豁然開朗,大家就都不會這樣累。這也是我在觀察了這麽多國外的家長和中國家長最本質的區別。別說國外的孩子就是玩,他們的課外特長班比中國的不論是數量上還是深度上都要多得多。但是,孩子和家長都一樣很享受。
我是一個堅決支持特長班的家長!特長班的選擇,好比是閱讀的精度和泛讀。早期的選擇期要廣撒網,以此來確定孩子的興趣,這個過程應該不超過一年。然後再確定長期的興趣班和短期的興趣班。長期的興趣班,就像精讀,要堅持,要細磨。短期的興趣班,有些是為了長見識,有些是為了填補一些時間上的空白,有些就是為了增加一種生活體驗。這些興趣班,泛讀而已。如果時間緊張或者時間有衝突,這些應該是比較容易被犧牲掉的。畢竟,人的綜合實力中那些蜻蜓點水般了解的東西占不了重要位置。重要的是,要有拿得出手的東西,這些都要通過長期班來培養。
興趣班的安排重要的是提高效率。要給孩子留出充分的戶外活動的時間,留出孩子做自己想做事情的時間,也要留出一點孩子發呆的時間。不能讓興趣班把孩子的時間全部沾滿。要想做到這點,隻能提高效率。對於孩子興趣不大或者家長感覺不合適的班,要堅決停掉。對於孩子表現很突出、有長期培養潛力的特長,要及時選擇專業能力強的好老師。一項特長,能夠用一年完成的,不拖拉到兩年。剩下的時間,就算是讓孩子發呆,也對他的成長有利!
興趣班選擇的著眼點應該在孩子本身,看自己的孩子適合什麽才選擇。所以不能從眾、不能攀比。家長要有長遠的考慮,不能忽左忽右、患得患失。孩子的時間極其寶貴,過去了就不能再回頭。很多孩子的特長就是因為家長的猶豫而錯過了最佳時機。
要想培養孩子的好特長,不僅僅需要家長付出時間、付出金錢,還要付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