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別太難為孩子

(2004-01-05 16:28:16) 下一個
別太難為孩子 則安 兒子今年十一歲, 自從他六歲開始上中文學校以來, 每個星期五晚上便成了他最忙的時候,由於第二天要上中文學校, 他所有的中文作業 必須要在這天晚上完成。 最初的幾年, 每當他寫中文作業時,我都要陪坐在他身邊, 親眼看著他一筆一畫地寫, 後來由於工作和家務繁忙, 最主要的是他自己學習能力的增強, 在他學習的時候我不用再陪他坐著, 但是還是要在他的視線之內活動, 以便隨時解答他提出的問題。 這天吃過晚飯, 兒子便坐在餐桌旁按照老師出的複習提綱準備第二天的期中考試。 他告訴我, 考試將有辨別一字多音並組詞一項, 他感到比較難; 我安慰他說:“ 不要緊, 媽媽的普通話還是很標準的, 我會幫你複習。” 就這樣, 我一邊在廚房洗涮碗筷, 一邊聽兒子念每一個字, 並且非常自信地糾正他不正確的發音。 “媽媽, ‘興奮’ 的‘興’念幾聲?” 兒子又發問道。 我不由地楞了一下, 發現兒子感到了我的猶豫, 我便急忙回答: “是‘一’聲吧, 不, 好像是‘四’聲, 我拿不準, 你去查一下字典吧。” “什麽,你不知道是幾聲? Gosh, I can’t believe it! You made me disappointed!” 他一半漢語一半英語地嚷嚷著。 我頓時感到了一種說不出的尷尬。 盡管兒子沒有再抱怨下去, 但我明顯感覺到他是在嘲笑我:“你自己中文都沒學好, 還成天說我不長進。” 我相信類似的情景會出現在許多華人家庭當中。 每當朋友們聚在一起交流如何督促自己孩子學中文,講漢語的經驗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認為營造家庭語言環境至關重要。 生活在海外, 母語不說不寫, 時間長了 自然會生疏,淡忘, 這是每個做父母的都明白的道理, 但是實際生活當中又有幾個人能真正以身作則, 給孩子們做出榜樣的呢? 這並不是說大家不想做, 而是很難做到。 就拿我自己來說, 剛來美國時, 每當聽到自己的同胞說漢語夾雜著英語時, 我便會感到渾身不舒服, 心想: 這些人怎麽變得土不土, 洋不洋的? 久而久之, 我不知不覺也成了其中的一員,用中文寫點兒東西提筆忘字, 口頭表達一時找不出合適的詞, 便會 投機取巧用英語取而代之, 等等。 顯然, 我們成人的母語也在逐漸退化。 另外一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 漢語在美國是外語! 華人的後代, 無論是出生在美國, 還是幼小時來美生長在美國;無論是會說漢語還是不會說漢語, 他們每天所接受的學校教育是美國的主流文化, 他們主要的社交語言是英語而不是漢語!孩子們高中畢業考大學時如果選擇考漢語, 那麽漢語是被看作外語來計分的。 對孩子們來說, 出生或者生長在美國, 英語成了母語, 漢語變成了外語這倒也說得過去; 而我作為一個成年人所親身經曆的一件事卻令我啼笑皆非, 百思不得其解。信不信由你! 在美國公立學校教書頭兩年我持的是臨時執照, 期滿後需要轉正式的。由於我教的是英語第二外語, 申請正式執照要符合三個條件: 第一,要有教英語 資格的正式執照, 第二, 要有至少連續兩年教英語第二外語的經驗,並且出示教育局證明, 第三, 成績單上要有八個以上的外語學分以證明有過學習外語的經曆。根據我的理解, 這三個條件我都完全具備, 拿到正式執照將不費吹灰之力。 我滿懷信心填好了申請表並盡快郵寄給了州教育廳。按照慣例,申請寄出兩個星期後我便可以收到回音, 可是左等右等不見來信, 我按捺不住打電話過去詢問,而對方的回答在我聽來如 五雷轟頂: “ 對不起, 你不符合標準, 因為你的外語學分不夠!” “你們有沒有搞錯, 我是中國人, 在中國學的英語,有四年本科學士學位, 怎麽可能不夠外語八個學分?” 我幾乎對著話筒喊了起來。 “請你不要對我喊叫! 無論什麽人隻要在美國教英語第二外語, 他(她) 的英語就被視為母語, 英語之外的任何語言都是外語, 這是規定!” 為了不惹怒對方,我稍稍穩定了一下激動的情緒,盡量以緩和的語氣問道: “ 那麽我怎樣才可以盡快地完成這些學分呢?” “我們對你的大學成績單進行了評估, 發現你已經有了六個高級漢語的學分, 你不妨到當地的大學再修上一門漢語課,這樣的話你就不會有問題了。” 對方也友好而誠懇地建議到。 “我土生土長在中國,到了三十歲上才來到美國, 漢語是我的母語, 怎麽能算外語呢?另外, 我兒子剛隨我來美時在學校他要上英語第二外語課,原因就是他的母語是漢語而不是英語, 為什麽到了我這兒正好翻了個個呢?這簡直不可思議!你們真得把我搞糊塗了。我要求給你們的老板說話。 ” 我禁不住又提高了嗓門兒。 他們把我的電話轉到主管上司那兒,談了半天得到的答複是一樣的, 略有不同的是, 上司強調了這項規定是法律, 無論是他們 還是我都無權觸犯法律! 還能說什麽呢? 越想越窩囊! 回到家裏我翻出了 大學成績單複印件決心仔細地看上一遍。說真的, 自來美以後無論是上學還是找工作, 我還從來沒有正而八經地看過它,看著看著,眼前突然一亮, 白紙黑字, 成績單上清楚地印著: 法語, 學分: 8 。太棒了! 我有救了, 不用再去修漢語了!我馬上抓起電話打給州教育廳,聽了我的解釋後他們當即又去查看了一下我的成績單, 然後二話沒說,表示馬上給我簽發正規的教師執照, 當然我也能從話音當中聽出辦事人因為工作疏忽而流露出的尷尬。 事後我暗自好笑: “興虧拚爭了一場, 要不還真會上了他們的當,老美想拿漢語卡我,卻沒想到我還有一門第二外語呢 ! ” 我的這段親身經曆也許能說明一個問題, 那就是, 孩子們生活在美國, 或者是以後要在美國發展, 掌握較強的英語語言技能非常重要,同時漢語也不能丟掉, 但是對漢語的學習需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而父母對孩子們則更不能抱有恨鐵不成鋼的態度。 前一段時間看過中央四台的一期《實話實說》節目後很受啟發。 該期的話題是“如何學好外語”, 三位特邀嘉賓分別是哈佛女孩王可, 來自韓國的北京師範大學中文博士李小姐 (中國名字), 以及在大街上靠擺攤賣服裝出身的北京某公司的俄語翻譯某女士。他們三人結合自身學習的經驗,對影響外語學習的因素各抒己見,加上觀眾參與的意見, 我將它們歸納總結為三點,既:個人動力, 語言環境及練習的程度。正如以上所說, 漢語在美國這個大環境當中已經變成了中國孩子們的外語, 所以他們對漢語的學習自然也受這三個因素的影響。就個人動力而言, 如果在中文學校做一個調查, 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的孩子, 回答說來上中文學校是被父母所迫;至於語言環境和練習程度這二者的關係, 我認為是密不可分的。目前來看, 孩子們學用漢語的環境無非是自己家裏和每星期兩小時的中文學校, 如果將這兩個環境都充分利用起來練習的程度尚且有限,就更不用說 這其中的“漏時”現象了。 不過, 家長們也大可不必為自己孩子的中文學習傷透腦筋, 無可奈何。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中國國力在世界上的增強, 相信孩子們會逐漸意識到學習中文的重要性, 從而產生一種自身的推動力,如果再能有機會去中國的大環境中尋求發展, 那麽他們的中文水平定會有一個質的提高。 試著想想我們自己以前在國內學習英語以及今天能在美國發展,對外語的學習和應用那不也是經曆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嗎? 語言是人類生存和交際的工具,俗話說“藝多不壓身”, 如果孩子們能多學幾種語言, 那麽他們的人生之路也會越走越寬廣。 假如您的孩子中文學習進步不大, 請不要擔心焦慮,更不要太難為孩子,語言的學習不僅受多方麵因素的影響,而且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隻要您不失時機地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堅持送他(們 )到中文學校, 隨時創造學用中文的環境, 終有一天, 您會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