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國的頭巾禁令說起
作者:墨菲
法國政府正在醞釀一項新政策,在公立學校禁止人們佩戴顯著的宗教飾物。屬於被禁之列的有猶太男子的無邊便帽(skullcap)、基督教的十字--隻禁大個的,不禁小掛飾,以及穆斯林女子的頭巾。盡管禁止的對象包括所有宗教,但是大多數人認為這項禁令主要是針對穆斯林的,具體說是針對穆斯林女性的頭巾的,所以這項尚未正式出台的法律馬上被戲稱為“頭巾禁令”。
法國的穆斯林對禁令十分不滿。就在法國總理希拉克表示支持禁令不久,數千名穆斯林走上巴黎街頭抗議示威。示威者認為這項禁令是有意使穆斯林蒙羞。他們質問:法國不是一向提倡自由嗎?怎麽現在婦女連頭巾的自由都沒有了呢?
穆斯林的這種反應絕不是神經過敏。法國擁有歐洲最大的伊斯蘭社區,六千萬人口中有五百萬是穆斯林,很多人是來自北非的移民。這些移民雖然基本上能夠與其他人和平相處,但是宗教文化差異引起的矛盾也經常出現。最明顯的例子是很多穆斯林女性拒絕讓男醫生給自己看病。穆斯林女性也拒絕同陌生男子握手。不久前一位擔任公職的穆斯林因為拒絕摘掉頭巾和與男人握手而被政府解雇。
國際大氣候也加劇宗教矛盾。法國除了7%的穆斯林人口,還有1%的猶太人口,也是西歐最多的。中東地區的衝突波及到法國,猶太社區與穆斯林社區的小摩擦時有所聞。猶太人抱怨說,現在連舉行紀念二戰大屠殺的活動都會遇到麻煩。據法國官方的解釋,頭巾禁令的一個用意就在於緩解不同宗教社區之間的矛盾。
頭巾禁令不但在法國,在整個西方世界都引起廣泛的關注與爭議。因為西方各國都在大量移民,移民社區與主流社區的矛盾是誰也回避不了的。
如果就事論事,頭巾禁令所涉及的問題主要有二,一是宗教,二是女權。法國政府之所以要推出這項禁令,理由在於法國已經是一個世俗化國家。雖然人人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宗教活動應該限製在私人生活範圍內,不應該拿到公共場所。比如帶頭巾,如果是私立穆斯林學校,女教師女學生帶頭巾沒關係,但是公立學校不應該允許。
讓宗教從公共場合走開,這可以說是歐美精英階層中的一個共識,倒不單是針對伊斯蘭教的。不久前美國發生過摩西十戒刻石的風波,正可以說明這一點。阿拉巴馬州的法院門前本有一塊刻有摩西十戒的石碑,在基督教信徒眼裏,法院立上這種石碑再正常不過,但是對於非基督教徒來說,就有可能是個冒犯--我等來自中國的無神論者或許可以把摩西十戒當成文化遺跡,猶太人的老對頭穆斯林們難道個個會坦然視之嗎?因此基於政教分離的原則,法官最終做出裁決,將十戒刻石從法院移走。鐵杆的基督教徒為這塊刻石進行過若幹次保衛戰,都以失敗告終。
說回頭巾問題,有人會問,在學校裏帶頭巾又沒有幹涉到別人,怎麽就不能帶了?其實,這並不單純是個宗教話題,也涉及文化衝突。穆斯林的頭巾與婦女地位息息相關。普遍認為穆斯林的頭巾是對婦女的一種約束,因為伊斯蘭世界裏女人的頭發隻應該給丈夫看(一些虔誠的穆斯林婦女外出時甚至連麵部都遮得嚴嚴實實)。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一位伊朗女律師Shirin Ebadi。Ebadi 也是一位人權活動家,為爭取婦女和兒童的權益做了大量工作。領獎的時候Shirin Ebadi 就有意不帶頭巾。看起來,穆斯林的頭巾確實已經成了一個標誌,就如同以前大清子民的辮子一樣。
很多西方人認為穆斯林的頭巾和信仰並無太大關係,更多的是男性霸權的一種表現,是打著宗教的幌子壓製女性。而男女平等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標誌之一,追求婦女解放的穆斯林女性首先應該拋棄頭巾,不肯拋棄,表明你對男性霸權的認同。麻煩在於伊斯蘭世界中,女律師Shirin Ebadi 屬於極少數分子,大部分穆斯林女性並不把頭巾看作男權象征,她們更把頭巾看作自己身份的標誌,而且認為在法國這樣一個號稱自由的國度裏,帶頭巾的自由神聖不可侵犯,應該堅決捍衛。如果公立學校的頭巾禁令變成現實,那麽非穆斯林女學生,僅僅出於裝飾目的,又能不能帶頭巾呢?
穆斯林的頭巾問題在法國已經討論了十幾年,可見問題的複雜性。法國的主流社會對於穆斯林頭巾越來越難以容忍。近兩年,公立學校已經發生過若幹起將堅持帶頭巾的穆斯林女學生開除的事件。隨後一個委員會展開了為期半年的調查,鄭重向政府建議在公立學校禁止頭巾,當然,為了表示此規定不是專門針對穆斯林,就把猶太人的帽子和基督教的十字架也拉了進來。法國總理立刻表示支持委員會的建議,並要求國會盡快通過有關立法。穆斯林則強烈抗議,認為是法國政府是打著維護世俗文化的幌子搞歧視。
移民西方的穆斯林婦女到底該不該帶頭巾?這個問題牽涉到宗教、文化、個人自由、民族主義、以及政府的移民政策,其是是非非委實難以明辨。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政府在這個問題上采取的立場是強硬還是溫和,會把移民社區引導上不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