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縱橫

介紹加拿大風土人情,典故時事。
正文

說說電影《野蠻的入侵》

(2005-04-19 13:28:36) 下一個

說說電影《野蠻的入侵》
作者:墨菲


加拿大的電影市場完全被好萊塢所壟斷,本土出品的電影雖然不乏力作,但向來不受重視。不過加拿大電影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倒經常出風頭。比如去年就有Michael Moor的Bowling for Columbine,今年又有Denys Arcand的Barbarian Invasion,各為加拿大捧回一個小金人。

《野蠻的入侵》(Barbarian Invasion)是加拿大本土電影中的一部力作,在奧斯卡獎之前就在去年的加納電影節上拿過最佳編劇和最佳女主角兩項獎。去年多倫多電影節期間,此片也引起過本地評論界的注意。電影的編劇兼導演Denys Arcand雖然不為大眾所熟悉,但電影圈子裏卻久負盛名。他是個法裔,《野蠻的入侵》這部電影也是法語電影配英文字幕。此片能夠拿個奧斯卡獎,或許是在語言上占了便宜,因為它參加的是外語片評選。在受獎儀式上電影的女製片人幽默地說:很慶幸《指環王》沒有參加外語片獎評選的資格。

《野蠻的入侵》光看名字好像是部動作片,但實際上這是一部生活片,背景就是當代的魁北克。故事圍繞著一位身患癌症的曆史教授的最後一段時光而展開,雖然內容涉及死亡,但卻是一部喜劇片--或者至少,是歸在“喜劇”這個類別之下。

故事的主角名叫Remy Girard,是個曆史教授,因為癌症晚期而住進了魁北克的某醫院。Remy年青時是個活躍分子,思想左傾,很有些叛逆性格,同時又風流成性,豔遇不斷,鬧得妻子和他離婚,兒子也與他形同陌路。現在他年紀大了,又患癌症住院,不過依然滿嘴俏皮話,腦子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思考。

Remy和他的兒子Sebastian之間的性格對立是影片的重點之一。眼看Remy時日不多,離異的前妻念及舊情,千方百計把遠在歐洲的兒子叫來陪父親一段時間。不過兒子Sebastian無處不和父親唱反調。Remy是個住在魁北克的左翼學者,Sebastian卻是個住在倫敦的資本家;電影裏的Remy剃個光頭,相貌隨和,甚至有點滑稽,而Sebastian卻長相英俊,注重儀表;Sebastian來魁北克後,嫌父親的病房擁擠條件差,一再勸他到美國去治病,費用由自己來出,但是Remy卻說自己既然投了公共醫療一票,那就住公家的醫院。

不過觀點的分歧或者過往的嫌隙都抵不過父子之間的親情。Sebastian眼看Remy堅決不肯換醫院,於是幹脆對醫院領導和工會頭頭行賄,終於給Remy換了個條件好的私人病房。癌症的治療相當痛苦,於是Sebastian找到Remy的一位老情人的女兒Nathalie想辦法。這個Nathalie是個吸毒成癮的問題女青年,想辦法弄來了毒品(飾演Nathalie的演員Marie Crozee因為這個角色而在加納電影節獲獎)。Remy靠吸毒來減輕痛楚。為了確保毒品供應,Sebastian甚至買通了警察。

Sebastian還想辦法叫來了父親的一幫老朋友--那些年輕時一起為理想奮鬥過,也一起胡鬧過的知識分子,陪同父親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老友聚會,回顧人生,是影片的又一場重頭戲。雖然影片是喜劇,但最後的臨終告別還是能讓人涕淚漣漣。

這部電影中迷漫著一股詼諧氣息,時有精彩的對白出現。好的作品往往不妄下裁斷,卻能引起人們的思考,此片無疑屬於這一類。

《野蠻的入侵》實際上是另一部電影《美利堅帝國的衰落》(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的續集。《美》片是Denys Arcand 在1986年的作品,當時他因為這部電影一炮而紅。做為法裔,Arcand對美國文化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和詮釋。有些美國評論者對此十分敏感,甚至認為《野蠻的入侵》有反美傾向。不過電影獲得奧斯卡獎,看來美國電影學院的評委們還是開明大度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