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縱橫

介紹加拿大風土人情,典故時事。
正文

特魯多:魅力長存的政治家

(2005-05-01 20:14:25) 下一個

作者:墨菲

9月28日,前總理特魯多逝世周年的紀念日,CBC電視台特地播放了回顧特魯多生平的紀錄片和電影。重溫那些珍貴的曆史鏡頭,一代英才風采翩翩,他的音容笑貌永遠為加拿大人所懷念。

在特魯多(Pierre Elliot Trudeau)的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事件幾乎都與加拿大英法兩大族裔的鬥爭有關。似乎是命中注定的聯邦主義者,他本人就是英法兩種文化背景的結晶。1919年特魯多出生於魁北克,父親是一個富有的法裔,母親卻是純粹的蘇格蘭血統。特魯多的高等教育也是在英法兩種文化中完成的:他在蒙特利爾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後,又到哈佛拿了政治經濟學碩士,然後飄洋過海去了歐洲,在巴黎和倫敦攻讀政治學。

六十年代中期特魯多進入加拿大政界,立刻嶄露頭角。引起人們興趣的不單是他的政治抱負,更是他與眾不同的風度。特魯多有一種明星氣質,能夠讓群眾為他著迷,尤其能讓女人為他瘋狂。這位國會議員經常穿著色彩鮮豔的服裝,身披鬥篷,頭戴禮帽,紮著寬領帶,並且總喜歡在領口別上一支幾乎是他個人標記的紅玫瑰。他熱愛運動,開跑車,滑雪,劃獨木舟,樣樣在行,舞技也是一流。

不消說他的風流佳話總是免不了的。特魯多與著名歌手Barbra Streisand,影星Margot Kiderr,音樂家Liona Boyd都有過密切關係。在52歲時,他出人意料地與年輕美麗的Margaret Sinclair結婚。Margaret是一位前國會議員的女兒,也是特魯多的學生,結婚時隻有22歲。不過這場婚姻並沒有持續多久,1977年兩人即開始分居,到84年正式離婚。特魯多和Margaret有三個兒子:Justibn、Alexandre和Michel,此外還有一個女兒Sara,是他與另外一個女子一夜風流的結晶。

特魯多的魅力屬於叛逆的六十年代。他種種出格的舉止一反從前政界的沉悶,成為年青人心目中的英雄。當然特魯多並不隻是個明星,他的風度是政治領袖的風度。在他身上,優裕的家境充分體現出在人格塑造上良好的一麵。他的廣博知識、教育程度、政治遠見,自由主義理想、以及那口流利的英法雙語,使他每到一處都能引起當地的轟動。在競選期間他的演講會常常能搞得象搖滾音樂會那麽熱鬧。媒體特意為他造出一個詞叫Trudeaumania(特魯多狂熱)。

特魯多是自由黨人。1967年他在皮爾遜政府內出任聯邦司法部長,68年接替皮爾遜成為自由黨領袖,並率領該黨成功地贏得了大選。特魯多前後共擔任了三屆聯邦總理,總任期長達16年,是加拿大在任年頭最多的一位總理。1984年特魯多退出政壇,回到魁北克重新做起了律師。晚年的他本來一直精力充沛,但是小兒子Michel在滑雪時的意外死亡給了他極為沉重的打擊,令他幾乎在一夜之間蒼老。2000年9月特魯多因帕金森綜合症與前列腺癌病逝於寓所,終年80歲。

特魯多逝世,舉國哀悼。他的靈柩先在國會山停留,然後才到家鄉安葬。本國曆史上隻有另一位總理John Diefenbaker享受過如此殊榮。在國會停靈期間成千上萬的百姓前來吊唁,特魯多如果泉下有知當可欣慰。

特魯多一生的政績中,製止魁獨是一個重要部分。曆史上法國和英國同屬早期開發殖民地的先驅者,不過法國在七年戰爭中敗給英國,從此加拿大的法裔就一直受到占人口大多數的英裔的排擠。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兩大族裔的矛盾越發突出,魁獨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事實上,正是六十年代魁省的動蕩政局促使特魯多放棄律師行業而競選國會議員的。

但是特魯多是個堅定的聯邦主義者,認為一個國家兩種文化對大家都有好處。68年他第一次當選為總理,隨後在69年就主持通過了一項重要法律《正式語言法案》(Official Language Act)。正是這項法律使法語與英語一樣獲得官方語言的地位,雙語製的加拿大到那時才誕生。

其後特魯多一直處於矛盾重重的境地。一方麵他提高了法裔在聯邦政府的政治地位,從而引起西部幾個英語省份的不滿;另一方麵他又要與魁獨極端勢力做殊死搏鬥。

1970年在魁省發生了舉國震驚的十月危機。極端組織“魁北克解放陣線”(FLQ)采取恐怖行動,先後綁架了英國外交官James Cross和聯邦勞工部長Pierre Laporte。特魯多以極其強硬的手段回應了極端分子。他啟動了《戰時條例》(WAR MEASURES ACT),派軍隊進駐魁北克,逮捕了上百名活動家和知名人士。這場對峙的結果是英國外交官終於在幾個月後被解救,但是勞工部長卻被殺害。特魯多的強硬行動引起很大爭議,有人說他應該為勞工部長的死負責,有人說他破壞了民主自由。這些爭論一直持續到今天,不過特魯多從來沒有對此感到後悔。

特魯多是個自由主義者,他的政治理想是讓每個加拿大人都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並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這種左傾理想反映在經濟政策上就是福利主義。特魯多執政期間雖然人民生活有很大改善,但是國家財政赤字嚴重、債台高築,到七十年代末,經濟已經滑到了危機的邊緣。

正是在這種情形下,79年的大選中年輕的Joe Clark率領保守黨擊敗了特魯多的自由黨。不過保守黨的這屆政府非常短命,維持了不到一年就宣告解散,隨後80年的大選中特魯多再次獲勝,開始了他最後一屆任期。在國會的最後這幾年,特魯多又完成了一大業績,就是修憲。1982年的修憲有兩個主要成果,一是通過了保證加拿大基本人權的《權力與自由憲章》,二是從英國議會手中收回了修憲權力。因此直到1982年加拿大才完全取得了司法獨立。

特魯多在外交上也有不少建樹。在國際事務中他保持了堅定的反美立場,主張世界和平,推動不同陣營之間的積極對話。70年代特魯多訪問了中國,促進了中國與整個西方世界的關係改善。

特魯多在政治上的功過從來都引起爭議。魁獨分子視他為叛徒,阿爾伯塔不滿他的石油政策,自由經濟派批評他的福利主義,美國右翼不喜歡他的和平理念。但是時間的長河最終會滌蕩這些政治上的塵埃,使他的人格魅力成為永遠的亮點。人們將忘記他在十月危機中的鐵腕、忘記語言法案和憲法,但是人們永遠記得他別在領口的紅玫瑰。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