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無聲勝有聲—主張中國原子彈下馬的是誰?
黎陽/2009.10.16.
錢學森說:“曾經一段時間有那麽一些誤解,認為搞“兩彈”是個錯誤,花那麽多錢,沒有用來發展生產。這還不是個別人的意見。”(《追憶航天崢嶸歲月》,《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第25期,
http://lw.xinhuanet.com/htm/content_4824.htm)
其實情況遠遠不僅僅是“誤解”那麽簡單,而是差點讓原子彈下馬:“在此嚴峻的經濟困難時期,對是否繼續研製原子彈,中央領導層出現了不同的意見,一種是繼續研製下去;另一種是暫時下馬,等經濟好轉以後再研製。”(《揭秘: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的十件大事》)(
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49781951899823&nowpage=3 )
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45周年之際,人們除了紀念還不免有幾分好奇:當年“中央領導層”裏主張原子彈下馬、“還不是個別人”的人究竟是誰?
如果曆史證明當年搞原子彈錯了,那這些人的名字今天肯定不會藏著掖著,而會大肆宣揚:看我多麽英明。但曆史已經證明中國當年勒緊褲帶搞原子彈無比正確——如今中國人一提起“兩彈一星”無不為之自豪,一提起當年堅持搞原子彈的人無不滿懷感激。這種現實使當年“中央領導層”裏主張原子彈下馬的人的名字如今成了“國家機密”。
不過這個“國家機密”恐怕保不住,因為用簡單的邏輯推理就能分析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這樣的人必定同時符合以下四條:
1.當年已經屬於“中央領導層”。
2.現在政治上仍然走紅吃香有勢力、所以要隱瞞這段不光彩的曆史、所以名字要保密。(如果政治上不吃香、需要搞臭,那隻消公開其反對搞原子彈的曆史就夠了,何需為之保密?)
3.當年參與了原子彈“上馬還是下馬”的決策。
4.拿不出當年主張原子彈上馬的言行供今天宣揚。(既然主張原子彈下馬,當然拿不出主張原子彈上馬的言行。)
而當年主張原子彈上馬的人的名字、言行等等如今當然無需保密,早已公開,眾所周知。
這樣一來問題就簡單多了:先把當年參加了原子彈上馬還是下馬的決策的要員名單列出來,再有主張原子彈上馬的人的言行列出來,然後看看當年參與其事又拿不出支持原子彈上馬的言行的人有誰,再看看其中誰如今政治上仍然還走紅吃香有勢力——用“排除法”這麽一處理,“主張原子彈下馬的人是誰”這“國家機密”便成了“公開的機密”——“此時無聲勝有聲”。
《揭秘: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的十件大事》一文在描述至為關鍵的曆史時刻決策中國原子彈“上馬還是下馬”的那一段中一共提到了12個要員的名字:
毛澤東、
劉少奇、
周恩來、
鄧小平、陳毅、賀龍、聶榮臻、葉劍英、
林彪、張愛萍、劉西堯、劉傑。
在這12人中,有明確主張繼續搞原子彈的言行的有10人:
毛澤東:自始至終一貫主張中國要搞原子彈。
——“我們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1956年4月25日)
——“原子彈就是這麽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說你不算數,那麽好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1958年)
——毛澤東親自批準,最後決定,研製原子彈還是繼續進行。(1961年)?
周恩來、陳毅、賀龍、聶榮臻、葉劍英:堅決主張繼續。(1961年)
陳毅:就是當了褲子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1961年)
林彪:就是用柴火燒,也要把原子彈燒響。(1961年)
張愛萍副總長、國家科委副主任劉西堯、核工業部部長劉傑:1961年11月14日向中央送上《關於原子能工業建設基本情況和急待解決的問題》的
報告。此報告的中心內容是,根據原子能工業目前的建設情況,1962年是關鍵一年,隻要中央領導同誌親自領導、親自負責,其他各項保障跟上去,采取保重點的辦法,1964年研製成核武器、並進行核試驗是有可能實現的。
參與決策、未見有明確主張原子彈上馬言行的有兩人:
劉少奇:先把情況摸清楚,再作決定。(1961年)
劉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核工業部爆炸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兩年規劃”。(1962年)
鄧小平:主持書記處會議,對張愛萍的報告進行深入細致的討論。(1961年)
聯想到“運十下馬”和“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之類一貫傳統,當年主張中國原子彈下馬的人是誰不言而喻,再也不成其為“國家機密”——所以說“此時無聲勝有聲”。
還有一個“此時無聲勝有聲”。
據毛澤東衛士長李銀橋的回憶,在經濟困難的時期,毛澤東不但不吃肉,而且往往一天就吃一盤野菜(馬齒菜)或一盤子炒菠菜,以至於全身浮腫。“周恩來一次又一次來勸說:‘主席,吃口豬肉吧,為全黨全國人民吃一口吧!’毛澤東搖頭:‘你不是也不吃嗚?大家都不吃。’” (注:艱苦時期毛澤東不吃肉,周恩來不吃肉。其他人呢?顯然沒包括在內,尤其是今天仍然走紅的——否則豈有不大肆宣揚之理?)然而即便如此艱苦,毛澤東依然沒有放鬆放慢中國的原子彈工程建設——全中國從上到下同甘共苦,就這樣硬是勒緊褲帶搞出了原子彈。
如今隻見中國文人“精英”們大肆歌頌封建帝王“臥薪嚐膽”(如《吳王金鉤越王劍》);大肆歌頌日本明治天皇為擴軍侵華每天隻吃一頓飯、日本舉國響應節衣縮食甚至賣身捐款購買“吉野”軍艦的“壯舉”(如《走向共和》);唯獨不見他們對毛澤東在最艱苦的時候一天隻吃一頓野菜、全中國人民從領袖到平民舉國一致勒緊褲帶也要搞成原子彈的奇跡有任何歌頌——這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日本明治天皇每天隻吃一頓飯、日本舉國響應節衣縮食捐款,為的是向英國買“吉野”軍艦——從技上看沒什麽創新;從政治上看是要侵略中國;從曆史效果上看是甲午戰爭、馬關條約、中國割讓台灣、賠償巨款、旅順大屠殺、九.一八事變、偽“滿洲國”、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
毛澤東在最艱苦的條件下每天隻吃一頓野菜、中國舉國上下萬眾一心艱苦奮鬥搞出了原子彈——從技術上看是創新,是奇跡;從政治上看是保家衛國;從曆史效果上看是使中國從肥大變為強大、從此再無人敢計劃打進中國搞南京大屠殺……
中國文人號稱“精英”,卻隻看得見外國人旨在侵略的“臥薪嚐膽”,看不見中國人旨在反侵略的“臥薪嚐膽”;對外國人旨在侵略的“臥薪嚐膽”津津樂道、讚揚備至,對中國人旨在反侵略的“臥薪嚐膽”(而且是中國有史以來最了不起、最徹底的“臥薪嚐膽”)鄙夷不屑、百般詆毀——作為飽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國人的後代,享受著毛澤東在最艱苦的時期每天隻吃一頓野菜的情況下領導中國人搞出的原子彈的保護,卻對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的日本天皇日本人的“艱苦奮鬥”滿腔熱忱、頌揚不已;而對致力中國人永遠免受南京大屠殺的中國領袖毛澤東和中國老百姓的艱苦奮鬥卻連篇累牘冷嘲熱諷,開口閉口當年如何如何窮,如今如何如何闊——怎麽不見他們用“特別是”去嘲諷日本明治天皇每天隻吃一頓飯的時期是“吃不飽肚子”的時期?怎麽不見他們用同樣的邏輯嘲諷日本明治維新如何如何貧窮?怎麽隻見他們對外國人勒緊褲帶窮兵黷武歌頌備至(不管是明治天皇還是彼得大帝),不見他們對中國人的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保家衛國有任何肯定?這些文匪“精英”這些年不遺餘力的描述對象除了烏龜婊子王八蛋、貪官匪盜吸血鬼,就是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的洋大人的“先進文明”,何曾搞出過哪怕一部象點樣的描述歌頌毛澤東領導中國人艱苦奮鬥搞出原子彈的影視文藝作品?——老實講,真不知該如何形容這些文匪“精英”:揍他殺他欺負他的,他死乞百賴討好;救他養他保護他的,他無孔不入咒罵。一邊仰仗著別人臥薪嚐膽成果的保護,一邊恬不知恥冷嘲熱諷別人臥薪嚐膽的“貧窮”……真是見過賤的,沒見過這麽賤的;見過劣的,沒見過這麽劣的,不折不扣“老和尚的木魚——活該挨揍的貨”。
紀念中國首次核試驗45周年之際仍然用得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邏輯判斷——無論是用來判斷當年是誰主張中國原子彈下馬,還是用來判斷今天是誰專門吃裏爬外、專門替敵人張目、專門長敵人誌氣、滅中國人威風。
=======================================
黎陽聲明:本人放棄對此文的版權。隻要不違背本文主旨,任何人均可轉貼,可散發,可抄襲,可複製,可被冒名頂替,可被任何媒體拿去用,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章中且不寫出引文出處,本人分文不取。
- 論劍談棋 豪傑盡聚 - 華嶽論壇 -
http://washe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