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利益的較量----張春橋和鄧小平
(2010-04-01 20:42:36)
下一個
理想和利益的較量----張春橋和鄧小平
付明泉
(轉載者田忠國的話:同一段曆史,同一個曆史人物,不同的立場觀點就有不同的結論。因為,人類社會的動態變化,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痛苦或快樂,而更多的則是思考與判斷。在思考與判斷的過程中,因其不同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不同,其智慧有的如曆史智慧的長明燈,永遠高懸於人類的上空,有的,則常常讓人拿出來反思,這種智慧為什麽帶給未來的隻是災難性後果,而不是向往中的現實?但是,由於人類曆史的宿命性因素(不可扭轉性),人類還是用係統邏輯的思維方法,動態審視現在的智慧為好,如果某種智慧成了曆史,再反思智慧可能晚矣,因為,曆史已經朝不可逆轉的方向滾滾而去。)
鄧小平被稱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但是到了1997年,總設計師去世了,一個完成的大樓的總設計師去世了,依然可以巍然屹立,但是一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去世了,改革的事業還沒有完成,就有些危機了,就如一個大樓設計了一部分,現在設計師沒了,那麽誰繼續設計?如何設計?原來總設計師想如何設計,就成了一個永恒的難題。人已去,樓已空,現在唯一能看到的是幾本固定的文選,似乎無法解決殘酷真實變化的現實問題。
鄧小平開了個盒子,這個盒子就是改革開放,改革永遠都是讓人歡欣鼓舞的,美國前總統肯尼迪也曾說過,唯一不變化的隻有變化本身。世界是不是進步和變化的更好,不同的人還是有些爭論,但是變化是大家一致公認的。變化不是壞事,但是關鍵是如何變化,怎麽變化,變化的目的是什麽。開放也是好詞,至少在漢語中是積極詞匯,不是個消極詞匯,難道保守,固執就好麽?但是關鍵的問題是,這個開放是如何開放,開放的目的是什麽?開放的結果是什麽?開放的受益者是誰?
被中國文學家郭沫若評價為“狗頭軍師張”的張春橋是一個被人遺忘的人物,他惡貫滿盈,他害人害己,他落井下石,他野心害人,總之,這個狗頭軍師張看來是永世不得翻身了,甚至喧鬧的當今社會大部分青年一代根本不知道還有這麽個人。自然,張春橋和鄧小平是無法比了,鄧有軍功,有革命的正牌背景,有過人的心胸,遠大的氣魄,開放的能力,美國訪問的氣概,最主要的是,讓全國人民都改革開放,步入小康了。
然而,當你看看今天的中國腐朽的特權階層和在大小會議上高談闊論的民族和官僚大資本家們,你真的不由自主的想看看那個一直反對鄧小平的文人政客張春橋的文章。這個曾在上海執政發展經濟的管理者,這個一直跟隨毛澤東並發展了他的後期理論的文人,這個後來做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的政治領導人,並非人們後來說的那樣不堪和惡毒。
從《破除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文章開始的張春橋被毛澤東高度注意,在後來他被調到中央工作,張春橋一直發展和實踐毛澤東提出的反資產階級複辟,反對官僚特權階級的理論。後來一些人胡謅張春橋的任何文章都是為了討好毛澤東,如果這樣說,今天的官僚的一切提案意見所謂發言是不是一點沒有實在,都是討好高層呢?這樣說,顯然是有失偏頗的。實際上,張春橋的世界觀,價值觀,理論見解就是如此的,是和毛澤東的晚年思想很接近的。所以也有史學家承認,張春橋是毛晚年除了毛以外,最能理解毛的思想,並最大程度發展和支持毛的理論和思想。張春橋和鄧小平的分歧,從根本上說,是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認識問題。
鄧從本質是對資本主義有很大好感的,這點人是忌諱談的,因為畢竟是個敏感問題,但是確實是不可否定的。盡管鄧小平在很多文章中也在闡述社會主義,闡述中國特色,但是他本質是傾向資本主義的。這倒不是為了其他,是鄧小平實用主義的哲學觀和世界觀造成的。他的中心思想,就是解決問題就是好主義,達到目的就是好辦法。這個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關鍵的問題是,這個解決問題是不是解決了長期問題,這個達到目的是不是實現了根本目的,從小平的曆史和他的行動來看,他看問題,更是見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他有短期目標,但是缺少長期考慮和中期計劃。他對自己也詮釋的無比清楚,那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而張春橋和毛一樣,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毛的理論和社會主義是相信的,甚至是迷信的,他的一切想法,是如何解決在社會主義的建設道路上遇到問題,如何能從根本上達到那個遙遠的目標,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他和毛澤東一樣,不認為小平的資本主義建設方式可以實現這樣一個目標,和毛澤東一樣,他始終不相信物質充足,人自然就會變的高尚,富裕後一切都好辦的哲學。
在如何建設一個國家上,張春橋的思維方式也是和鄧小平也是不同的,鄧小平的方式是摸著石頭過河,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式。但張春橋不同,他和毛澤東一樣,是希望從戰略的角度,防微杜漸的消除一切處於萌芽狀態和星星之火狀態的不穩定因素,以實現長期的穩定和平衡。赫魯曉夫訪問美國後,在北京見到毛澤東的時候,帶著髒話表達了他對美國的無限仰慕和發達的欣賞,遭到了毛的鄙視。康德曾評論人做事情之所以看起來行動和語言不一致,根源還是內心追崇的標準,如果內心追崇和欣賞另外的道德標準和準則,不論他說什麽,他必然會按著內心的追捧去行動。鄧小平和張春橋的行動十分得以證明康德這個理論。
現在的中國特權階級和官僚資本家,不論如何表演和演說,從骨子裏是崇拜西方發達國家的,他們覺得西方的一切都好,除了中國特權這點不學習,其他都從骨子裏仰賴西方,見到西方人物就如小學生見到班主任,生怕一個發型一個衣褶沒有弄好,被人嘲笑。對西方的承認和誇獎他們感恩戴德,對西方的訓斥和指責他們非常難過沮喪和恐懼。這樣一種外國月亮比中國圓、亮還帶著香味的心態如何能讓自己真的站直腰杆呢?這樣一個內心真正的準則如何能不使得自己的行動在洋人麵前外強中幹呢?
在英國紫石英號炮擊中國解放軍的時候,毛澤東說,我們怒斥戰爭販子丘吉爾的狂妄聲明。毛澤東對赫魯曉夫也說,什麽聯合艦隊,是要控製我們麽?這樣的話,今天的官僚特權階層和中國大資本家階層是無法說出了,這倒不是口氣的問題,是骨子裏的問題,是利益問題,而不是報紙雜誌粉飾的韜光養晦和策略之計。
鄧小平曾說,我們力量不如對方,所以韜光養晦。更有人拚命發展這套理論。這話聽起來耳熟,仔細想想,聽著和晚清末年說的洋人船堅炮厲,再戰必亡十分相似。然而,就是靠這小米加步槍,中國人依然堅強的橫掃晚清末年以來100多年的恥辱,也依然我們進入了聯合國。
和毛澤東曾批判“唯生產力論”一樣,在張春橋看來,那種單純發展生產,單純富裕,並不能讓中國人腰杆挺直,也不能實現真正精神和物質雙重意義上的國家富強和人民當家做主,反而走向反麵,甚至培養出更多的對外軟弱無骨的權貴和對內嗜血的腐朽特權階層和一貧如洗麻木不仁的落後民眾。而鄧小平的理論的核心觀點, “依然是發展起經濟一切都好辦,我們會腰杆就硬,人民就富,一切都可以了”。所以才有穩定壓倒一切,悶聲發大財,一百年不動搖的政策和理論。這個單純發展經濟,認為富裕了就富強,富強就強大的觀點顯然是十分偏頗的。宋代是個典型的例子,經濟發展的很好,但是依然抵擋不住經濟落後具有強大進取和征服能力的落後的女真和蒙古民族的進攻。而又如同個人,曆史上那種豪門大戶,富裕無比,柔弱無骨,毫無人格的非君子也依然不少。所以古人也從來沒有認為隻要經濟富裕的人就會自然義士,就是君子,所有才有那麽多對人的人格要求的古經。如果僅僅富裕就一切都解決了,古代聖賢書和三大宗教應該全部是發展經濟和理財的經文了。
鄧小平不能為改革開放造成的高房價,高特權,腐敗階層和大資本家的嗜血如命的一切錯誤買單,那麽同樣,我們也不能要求張春橋為文化革命的造成的一切錯誤和罪責買單。而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那些左派人物和政治家有一點是比右翼權貴們幹淨的,那就是,他們除了一些中國式的特權來推行他們的思想,但是他們並沒有用中國式特權為謀取巨額的中國特色的財富。他們更像一夥清教徒,極力鼓吹和推行自己的理論和思想,但是出發點是目的是為了共同富裕和社會的均貧富。他們的哲學觀是“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不論他們是否做到。而今天的特權右翼大資本家和權貴,他們是權錢美色實惠具得,還要用一些理論來誤導和貶低戲弄褻瀆民眾,“買不起房子就別買”,“買不起說明你窮”已經喪失了任何廉恥之心,利用自己特權控製得到利益後對供養給他們的人的赤裸裸的恐嚇和辱罵,就如全國幾億農民一起控製糧食,對他們高呼,買不起糧食別吃一樣。也如同一個長大的孩子,對養大他的年邁的父母說,你不能勞動了就不要吃飯一樣可笑。他們已經喪失了任何基本的人類道德,和左派的政治家不同,他們的人生準則已經應該是“做一能人,做一個享受的人,做一個欺騙他人達到自己目的的人,做一個發財不管他人死活的人,做一個自己吃飽喝足自己家族子孫萬代具有財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