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也說“特別是……”
作者:邋遢道人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94161135今年是共和國成立60周年紀念。作為一個和共和國同齡的人,很多事情是親曆的。為此,寫點東西。最近注意到,無論媒體還是電視的共和國60年紀念文章,在讚揚了偉大成績後,都接著用“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這樣一個詞組把共和國進行了切割,把比較級更高一些的讚美詞留在後麵。這樣感覺很不好。一個共和國,人為地劃一條線,有什麽意思呢?
這樣做屬於世界罕見。記得美國慶祝美國獨立200周年的時候,雖然南北戰爭前美國蓄養黑奴,此後又占領和屠殺印第安人,前麵部分很醜惡(當然後麵也不怎麽樣)。但美國沒有把這200年劃分開來,沒有用“特別是這一百年……”這個詞組。要是誰當政誰就把讚美之詞留給自己,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的時候,那時宣傳也用“特別是最後30年……”,不就把今天費了那麽大勁搞得東西也給劃到“蒙昧時期”了嗎?
那些用“特別是”的人並不真的研究過數據,自以為是地認為“改革開放後各項事業發展比改革前快”,很輕率地用了“特別是”。既然如此,貧道就用國家統計局權威數據來告訴大家,如果非要用“特別是”的話,會是什麽樣子。
先說經濟發展。貧道不喜歡說GDP,因為這個東西看起來很科學,但水份也很多。你把一箱貨物從北京運到廣州產生GDP,原封不動運回來再創造一次GDP。還有更難說清楚的:1979年按照1萬元1畝的國撥土地,到2009年平均漲到40萬。這30年累計“開發”上億畝土地,僅僅靠土地市場化就增加了數十萬億的GDP。這數十萬億是“勞動創造”出來的?不是,是老祖宗留下來,市場化變出來的。
因此,貧道還是喜歡用主要產品產量以及其他可以用實物量化的增長作為指標,這樣實在。同時,“特別是”就要對比,而在曆史過程中的對比不能比水平,隻能比速度。比如說美國現在經濟破敗,是指經濟負增長,不是指水平。今天美國人生活水平比30年前一樣高一截。
共和國60年,經濟高速發展,下麵是農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年均增長情況(沒有給出單位,但統計口徑一致,比例一致):
表1
////////糧食/// 棉花/// 油菜籽///大牲畜///豬存欄// 羊////// 水產
1949// 11325/ 44.5// 73.5/// 6000/// 5890/// 4233/// 45
2007// 50160/ 763.3/ 1058.9/ 12307// 43979// 28572/ 4748
年均增/ 3.15%/ 6.10%/ 5.71%// 1.51%// 4.28%// 4.06%// 10.19%
世界/// 1.46%/ 5.7%// 6.06%// 0.15/// 0.73/// 0.25%
注:數字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其中世界數字是1980到2005年數字,但按年均算還是可以對比的。世界大牲畜選了牛,因為沒有對應口徑。
中國以隻占全球人均耕地30%的資源水平,在農業各個方麵產量增長速度都遠高於全世界平均水平,應該是很值得驕傲了。
特別是前30年!這個速度更高!(用前29和後29年比,因去年詳細數字沒出來)
表2 主要農產品年均增長率
/////// 糧食//// 棉花/// 油菜籽// 大牲畜// 豬存欄// 羊存欄// 水產
1949// 11325// 44.5// 73.5/// 6000/// 5890/// 4233/// 45
1978// 30477// 217/// 360//// 9389/// 30129// 16994// 466
2007// 50160// 763.3/ 1058.9/ 12307/ 43979// 28572// 4748
前增長// 3.47%/ 5.62// 5.63%// 1.56%// 5.79%// 4.91%// 8.39%
後增長// 1.73%// 4.43// 3.79%// 0.94%// 1.31%// 1.81%// 8.33%
前/後// 200.6%/ 126.9%/ 148.5%/ 166.0%/ 442.0%/ 271.3%/ 100.7%
也就是說,共和國成立後打破封建土地所有製,通過合作經濟和集體經濟,“煥發了農民種田積極性”,取得了整個時期速度最快,最優異的發展成績。共產黨在工業化初期能使農業有如此大的進步,並為後30年奠定一個不用擔憂的農業基礎,是非常偉大的一項成就。
接著說說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農業自然災害非常嚴重的國家來說,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解決旱澇災害,鹽堿侵蝕,擴大耕地麵積,尋找新的更有效的肥料和良種,是提高農業產出的關鍵。中國能夠在農業方麵取得巨大成就,關鍵在於農業生產條件有了很大改善。
表3 1952-2007年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情況
/////有效灌溉麵積/化肥產量/農村用電量/水庫容量/農機動力
1952// 1996/////3.9//////0.5//////34//////1.8
2007// 56518////5825/////5510/////6345/////86590
年均增長/7.5%/////17.3%////22.4% ////2.0% 26.1%
到目前,中國灌溉麵積占耕地麵積比例處世界第一位,化肥施用量世界第一位。中國培育的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的單產超過世界平均水平50%,甚至高於發達國家。
特別是前30年!在農村集體經濟有力組織下,通過國家、地方、集體三級大量投入,為農業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表4 前後階段農業基礎條件年均增長速度對比
////// 有效灌溉麵積/化肥產量/農村用電量/水庫容量/農機動力
1952// 1996////////3.9 //////0.5///////34//////1.8
1978// 44888///////1232//////321///////4432////14746
2007// 56518///////5825//////5510///// 6345/// 76590
前增長/ 12.7%///////24.8%/////28.2%//// 20.6%///41.4%
後增長/ 0.8%////////5.5%//////10.3%//// 1.2%/// 5.8%
前/後// 1588%///////451%//////274%///// 1717%///714%
除以上水、肥、農機等基礎條件外,中國小麥、水稻、玉米良種的培育主要是在前30年完成的。因此,說前30年奠定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後30年做些拾遺補缺,是符合事實的。解放後,國家組織了對東北三江平原和北疆的農墾,加上黃淮海鹽堿、沙荒地改造,總計增加了2億多畝耕地。這為後30年工業化和城市化用地提供了基礎。可以說,沒有前30年的農業基礎條件的創造,後30年的現代化進程就受到嚴重製約。把前後割裂開來,是很可笑的。
實話實說,無論“人有多大膽地有奪高產”,還是“煥發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於是……”,性質都一樣,都是相信人的精神創造力可以不顧物質條件。前者是說“一心為公”力量大,後者是說“一心為私”力量大而已,沒本質區別。哄人可以,做事就不管用。農業產出高低主要與八字憲法中:水、肥、土、種、密、保、管、工有關。中國農業從解放到90年代中期是一個連續的高增長期,中間既無明顯低穀(除了三年自然災害),又無明顯躍升。這都是基於解放後農業生產基礎條件的改善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都是物質變物質的結果,不是精神變物質的結果。膽量和積極性起作用,但不起根本作用。看看下表就知道了:
表5 兩階段農林牧漁產量年均增長
////// 糧食//棉花///油料///水果///肉類///水產
49-79//3.5%//6.0%//7.8%///5.8%//7.1%
79-96//2.8%//3.7%//8.3%///11.5%//10.7%/ 11.5%
96-07//-0.1%/4.9%//3.3%///7.5%///5.6%// 4.9%
表5數字說明1949到1996是一個農產品長達40多年持續增長的過程,到90年代中期這次增長開始放緩。客觀的說,雖然前30年增長速度要高於改革前中期,但畢竟低起點時利用現代化提高產量的空間大。到90年代中期良種、化肥、水利等主要促進因素基本用盡的時候,增長明顯下降一個台階。都是信馬列信唯物主義的人,怎麽能批判“人有多大膽”的時候理直氣壯,讚揚“煥發積極性”時心裏一點不發虛呢?
要真實事求是,應該說沒有前30年有計劃地延緩農產品價格的提升,就沒有改革開放後農產品價格以高於工業品價格提升幅度的空間。而沒有這個空間,也就沒有改革後農民收入迅速提高的可能。因為表2數字已經表明改革後農產品增長並沒有明顯加快,隻是保持了增長勢頭。那麽農民為什麽收入大幅提高,城鄉差距減少了呢?很簡單,農產品收購價提高了,提高幅度比工業品快,幅度大。
表6 農產品收購價格分類年均指數高度年份增長
///////總指數// 糧食//經濟//林產//畜產// 水產
78-96//9.9%///11.8%//9.3%//11.6%//10.4%/11.7%
這18年中,農產品價格綜合提高近10%,工業品隻提高7.8%,農民收入增長幅度自然快於城鎮居民。沒有農產品價格每年10%的增長,在農產品產量隻有3-4%增長,化肥等投入增加,農資價格上漲情況下,農民純收入增長無論如何也不會實現這個時期實際完成的8-9%。
但是,這隻能叫利益分配的調整,不能說財富的增加。價格差等於是前30年為後30年提供了一次利益調整的機會。因為如果前30年計劃經濟做調整,農民收入一樣會有一次躍升。實際情況也是如此。1980年中國農村還是集體經濟,體製上還是計劃經濟(聯產承包製是1980年9月北戴河會議後推廣的,這時秋收已經開始)。當年農產品產量並沒有明顯增加,但農民純收入比1978年增長幅度達到43.2%,年均19.7%,比聯產承包責任製推廣後高得多。原因很簡單,因為農產品收購價兩年提升30.8%,年均14.7%。這次調價完全是計劃經濟手段。此後農產品逐漸市場化,價格持續每年近10%提高。也就是說,剪刀差的能量用市場經濟可以釋放,用計劃經濟也可以釋放。
別把不屬於勞動創造的財富計到自己頭上。不老實嘛。
再說工業。共和國成立後,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傲視全球的工業國,主要工業品產量增長非常快,把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遠遠拋在了後麵:
表7
/////// 原煤/// 石油/// 發電量///布//// 化肥/// 水泥//// 粗鋼
1949// 0.32// 12//// 43///// 19///// 0.6/////66///// 16
2007// 25.26/ 18632/ 32816// 2068// 5825/// 136117//48929
年增長/ 9.5%// 16.5%/ 14.8%// 10.3%// 21.1%// 17.2%// 18.2%
世界/// 1.4%// 0.7%// 2.5%// 4.5%/// 0.4%/// 3.0%/// 0.0%
顯然,中國有關國計民生重要工業品(也是世界銀行公布主要項目)方麵比全球幾乎高了一個數量級,發展速度驚人。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的日用品。共和國取得的工業化成就沒有人敢不承認。
特別是前30年!無論共和國的創立者共產黨還是民主黨派,無論知識分子還是工農群眾,都很清楚沒有工業化,不建立一個部類齊全的工業、能源、交通體係,中國就不可能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勒緊褲帶,流血流汗,在所不惜。於是通過建立一套計劃經濟體係,優先發展工業,優先發展重工業,艱苦奮鬥,到70年代初就建立了一套部類齊全的工業體係,並曆史性地使工業產值比重超過農業。看看表8數據就清楚這一點。
表8
/////// 原煤/// 石油// 發電量// 布//// 化肥// 水泥/// 粗鋼
1949// 0.32// 12//// 43///// 19///// 0.6/////66//// 16
1978// 6.18// 10405/ 2566// 238//// 869//// 6524/// 3178
2007// 25.26/ 18632/ 32816/ 2068// 5825// 136117/ 48929
前段/// 10.7%/ 26.3%/ 15.1%/ 12.0%// 28.5%// 17.2%// 20.0%
後段/// 5.0%// 2.0%// 9.2%// 7.7%/// 6.8%// 11.0%// 9.9%
前/後// 214%// 1315%/ 164%// 156%/// 419%// 156%/// 202%
顯然,中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一個工業國是前30年就完成了的。尤其是鋼、水泥、煤炭、石油、化肥等有關國計民生的行業,在這個時期已經奠定基礎。直到1952年,中國第二產業占GDP比重還隻有20.9%,到1978年已經達到47.9%,其中製造業達到44.1%。而2007年,二產比重也無非48.6%,製造業為43.0%。數字表明,中國工業化是在前30年就完成了。到70年代中期,中國已經完成了建立一個部類齊全的工業、交通、能源體係的工業國任務,沒有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
很多輕工業品是沒法比較的,因為一些本來的生活必需品被新的替代。因此貧道既不會列舉老3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增長速度,這些東西前30年增長快,是因為後來這些東西並不見得有人買。也不會拿電視機等新型消費品來對比,因為1949年這些東西是零,即使為1,那麽1979年達到100萬,就是100萬倍。況且總不能因為羅斯福沒有用過個人電腦,就說美國當時貧窮落後吧。貧道所舉工業品是解放前、改革前,現在和將來都重要的,標誌性的。世界銀行給出數據也是這些作為基本指標。在表現工業化水平中還有發電機和切削機床等通用設備。前段發電機增長速度比後段快3倍,切削機床快4倍。裝備產業也基本是前30年奠定的。
再往後說,貧道也不再賣關子了,直接把數據給大家。下麵是共和國60年前後兩段交通運輸情況:
表9
/////// 鐵路裏程//公路裏程/民航/// 客運量///貨運量
1952// 2.29// 12.67// 1.31/// 2.45// 3.15
1980// 4.99// 88.33// 19.53// 34.16/ 54.65
2007// 7.80// 358.37/ 234.30/ 222.78/ 227.58
前段/// 2.8%// 7.2%/// 10.1%// 9.9%// 10.7%
後段/// 1.4%// 4.4%/// 7.9%/// 5.9%// 4.4%
前/後// 200%// 164%/// 128%/// 168%// 243%
注:沒有1949年數據,所以這樣分
說透了,共和國60年經濟發展全麵、協調,速度也一直很快,並不需要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這個詞組。如果用,隻能用“特別是前30年”。因為“特別是”一詞要對比兩端的內容,但在句子中兩端的褒貶意思需要一致。既然是讚揚,那麽說“共和國鋼鐵產業發展迅速,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速度放慢了”就是病句。隻能說“共和國鋼鐵產業發展迅速,特別是前30年速度最快”。如果打算批評,不出病句就隻能說:“雖然我們努力消除城鄉差距,但這些問題至今沒有解決,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所以,玩把戲也要找到對自己有利,不出錯的句型。
別以為到此為止了,貧道還有“特別是”呢。看下麵幾組教育、衛生數據。
表10
/////// 小學入學率/初中在校生/高中在校生/高等學校在校生
1952/// 49.2%////223/////26////// 19
1980/// 95.5%////4538////1553//// 144
2007/// 99.5%////5721////2522//// 1885
教育方麵,中國小學、初中、高中教育的普及基本是改革前完成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實行了集體經濟,有了投資主體,大隊辦小學、初中,公社辦高中。1978年初高中在校生數,一直到本世紀初才突破。當然,90年代末以來,我國大學教育突飛猛進,增速高於1980年前(7.6倍比14倍)。但教育總是從普及小學到普及中學再到普及大學的步驟進行的。
表11
/////// /醫療人員/其中縣及縣以下占/千人口醫生/病床數/其中縣及縣以下占
1949////54//////0.67////////////8.5//////27%////
1978////311/////63%/////////////1.07/////218////69%
2007////591/////44%/////////////1.54/////370////31%
表11的數據也很有意思。計算增速,當然前30年快的沒法比,除此之外,還可以注意到,改革無論醫療人員還是病床數,都是縣以下占比重大於市級醫院。這同解放初期醫療集中在城市是相反的。但改革開放後,無論醫生護士還是病床,又都搬到城市了。這裏可以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不過要用批評性的詞語。
慶祝共和國60歲大壽,可拿一個家庭來比喻。爺爺80大壽(20歲以前不當家不算),50歲的老爹主持慶祝,張燈結彩,大擺筵席。酒席上老爹說:自從你們爺爺主事,家裏十分興旺。特別是這30年就更了不得啦!那簡直叫偉大光榮,成績如滔滔江水……
估計爺爺會想:這家夥話裏有話,對老子當年的做法不滿意呀。
孫輩兒想:哈哈,又學會一招,到時候我也來這麽一式子。
客人就嘀咕了:這一家看起來滿和諧的,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