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坐三等車的甘地(5)

(2014-03-12 20:25:19) 下一個

說到英雄,有的華夏同胞說:印度有甘地,我們有嶽飛文天祥。我以為甘地是跟嶽飛文天祥不一樣的英雄。

甘地與嶽飛文天祥的區別是:甘地不認為趕走英國人就等於印度獨立。印度人沒有準備好獨立不是因為有英國人在,而是印度人自己站不起來。所以甘地不把他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看成隻是趕走英國人的手段。他是在實驗一種讓印度人學會自己管自己的生活方式。他關心的終極問題是印度人自己,跟英國人沒有關係。

甘地初到南非時,那裏的印度僑民是一盤散沙。他從南非回印度時,那裏的僑界已經是一個有議會、有報紙、有大量誌願者、能互相看顧的團體。他回到印度以後的三十多年做的也是一樣的事。他不感興趣趕走誰。他感興趣的是他的民族的成長。

 

甘地1915年從南非回到印度時,大家已經把他擁戴為將領導印度獨立的領袖人物。結果他不慌不忙,喜歡的事是禱告、種地、紡線、坐三等火車車廂在印度各處遊走、為社會底層群眾維權。這獨立運動一直搞了三十多年,印度本土的政治力量也在甘地的影響下慢慢成熟,直到1947年英國最後一任印度總督撤走。三十多年裏,他領導的公民組織像他的自傳一樣透明,每次抗議活動前都要先在總督府那裏打好了招呼。他沒拿過槍,沒搞過地下活動,也不搞“保守黨的秘密,永不叛黨”之類的宣誓。印度人就在這三十多年裏慢慢學會了管理自己。

 

一直對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中的一句話印象很深(大意):不要把你的敵人或對手作為你生活的中心。我生活的意義不是要反對誰、推倒誰。我的意義是要過好我自己的日子。甘地做的事便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要從英國那裏獨立,是因為印度該學會自己管自己,不是因為英國是印度的敵人。

 

有人說,英國人和日本人不一樣。跟英國人玩非暴力抵抗可以,日本人可不吃那一套。我的理解是:中國人眼睛裏不必隻有日本人。日本人隻是中國人的所有問題之中小小的一個。1945年趕跑了日本人,中國人沒有就從此天下太平。後來的什麽釣魚島問題就更是泰山之一葉了。日本人走了,貌似是自己管自己了,可是坐江山的並沒有把他們的同胞當作看顧的對象,雖然聽起來他們跟他們的同胞說的是同一種語言。日本人走後,死在自己人手裏的中國人比死在日本人手裏的還要多。中國從來都是個被別人管的社會,因為中國人善於管別人,也善於被別人管,唯獨不善於自己管自己。

外麵來的問題都是小問題。自己裏麵的問題才是大問題。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外麵來的問題自然就有答案。嶽飛文天祥也是英雄。他們是解決小問題的英雄。嶽飛文天祥這樣的英雄常有。甘地不常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