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全書有無數精彩之處,但對我的成見改變最巨的當屬第二章“愛”。解決問題要經過那麽多的痛苦,那人靠什麽動力來承受這些痛苦呢?作者認為這動力就是愛。作者在多方考慮之後給愛下了一個有點拗口的定義“The will to extend one’s self for the nurturing of one’s own or another’s spiritual growth.”可以從幾個方麵來理解作者在這裏的良苦用心:
首先,愛的目的是spiritual growth。要理解什麽是spiritual growth,也就是心理和靈性的成長,可以看書中一位特別怕羞的年輕病人的話:“我媽媽太愛我了。她一直自己送我上學和接我放學回家。直到我上高中的最後一年在我苦求之下才讓我坐校車上下學。我想她是怕我在校車上受欺負。她堅持這麽多年真是不容易。她真是太愛我了。”這位在母親翅膀下長起來的兒子把溺愛當成了真愛,所以在現實世界中就找不到有益他的成長的愛,他的心理疾病就由此而來。另一方麵,這位母親給孩子付出夠多,但兒子成長需要的不是母親把問題遮擋起來,而是需要獨自麵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曆練。這種曆練就是心理成長的一部分。我從這年輕人的話中可以隱約看到我幼時的影子。
心理和靈性成長還有很多方麵,比如“那種‘我是個有價值的人’的感覺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它是父愛和母愛的直接產物。這種感覺必須在童年建立。到成年以後再建立這種感覺是極為困難的。”作者這樣總結父母應該給孩子的三個禮物:“給孩子一個自律的榜樣、讓他們珍視自己、以及幫助他們建立一種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安全感,是父母們能給孩子的最珍貴的禮物。如果孩子沒有從父母那裏得到這三份禮物,他們仍然有可能從別的渠道獲得,但那要付出極大的,甚至是畢生的努力,而且經常以失敗告終。”
與此相對的是對寵物的愛。“太多、太多的人隻有‘愛’寵物的能力,而不懂得愛別的人。”作者認為,人對寵物的愛與對人的愛不同。首先,寵物給主人一種虛幻的善解人意而可以與交流的感覺,但實際上寵物並不知道主人在想什麽。其次,我們讓孩子上的是讓他們成長的學校,而讓寵物上的是訓練它們聽話的學校。我們希望寵物能依賴我們,不希望它們有任何心理獨立性。所以,把寵物當作靈魂寄托的人,其心智隻能向寵物的方向萎縮。另一方麵,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把用於寵物的那種“愛”用到了兒女身上。“父母常常忘記了兒女有他們自己獨立的人格。他們下意識地把孩子當成了他們自己的一個附件,就像他們整潔的衣服、漂亮的草坪、和一塵不染的車子一樣,是維持他們自己公眾形象的附件之一。”
其次,愛是一種付出 – “nurturing(滋養)”。花成長需要滋養,人的心理和靈性的成長也需要滋養。這個意義上,父愛和母愛是最明顯的例子。年輕時,有一次想到:母愛與愛情兩個詞說的都是愛,但味道似乎大不一樣。如何不一樣,我當時無法參透。讀了The Road,才明白了母愛的主題是付出,愛情的主題(至少在我年輕時認為)是占有。這就是我那時察覺到的味道之不同。“盡管很多童話的背後都蘊藏著偉大的真理,浪漫愛情的童話卻是一個彌天大謊。”浪漫愛情隻是出於人的基本生理本能,所以浪漫愛情的降臨和消逝就像春天過去是夏天,夏天過去是秋天一樣正常。可是“成千上萬的人不可救藥地想把他們的實實在在的生活納入這個謊言的框架。”他們(包括年輕時的我在內)的問題是把對對方的占有欲誤以為愛:“我愛你”的意思實際上是“你要滿足我的要求”。這樣想,那麽維持二人關係的紐帶就隻是性吸引。作者認為這種“愛”實際上是一種“寄生(parasitism)”。
所以愛這個被用得太濫的字有兩個相反的含義:既可以指付出愛,也可以指伸手索取愛。就像中文中的“借”字可以是借入(borrow),也可以是借出(lend), 同樣一個字的兩個意思完全相反。明白了這一點,才有可能把婚姻從愛情的墳墓中救出來。“如果你的理想隻是被愛,那你不會實現它。讓你自己變得值得愛,是唯一能保證你被愛的條件。如果你的首要目標是被人愛,你就不會成為一個值得愛的人。”
第三,愛的對象包括自己和別人。出於愛的付出不是犧牲自己:“愛不是自我犧牲。每當我們覺得我們‘為別人’做了什麽事,我們實際上否認了我們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無論我們做了什麽,都是我們自己決定要去做的,而我們做出這個決定正是因為它最為滿足我們自己的需要。”在滋養別人的心理和靈性成長之時,人自己的心理和靈性也得以成長,這就是愛的回報。在愛的雷達上,別人和自己同是受益者,這也包括父母之愛:“認為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自我犧牲是個極大的錯誤。恰恰相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得到的比孩子還要多。那些不願意在這個過程中改變自己和成長自己的父母是走上了一條通向心理衰老的道路,而他們的孩子以及整個世界都將會把他們遠遠拋在後麵。如果人希望有一個有意義的晚年,從孩子那裏學習是最好的機會。可惜很多人沒能把握這個機會。”
我自己的經曆正是如此:養育孩子給了我愛的機會,愛給了我改變自己的機會。改變自己的結果就是成長的快樂。這樣看來,雖然人生是兩種痛苦的交戰,但人生並不隻有痛苦。麵對問題、解決問題的痛苦就像是昆蟲的蛻皮:日漸長大的身體被包裹在漸緊的老殼之內是痛苦,但為了擺脫這種痛苦,昆蟲就得經曆蛻皮的痛苦。兩種痛苦交戰的結果是昆蟲蛻掉老殼之後的成長的快樂。
另一方麵,人即使有付出的意願,他不可能付出他沒有的東西。如果父母不懂得孩子需要心理成長的道理,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太愛”孩子的母親,他們就不可能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有什麽幫助。所以愛的對象必須包括自己。自己不能成長,也談不上滋養別人成長。但是懂得愛自己的前提是要看得到自己的毛病。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人的心理疾病就是因為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看到了自己的毛病,才可能了解自己成長的方向。反過來,自己成長越多,或者用一些當代作者的語言,awareness越高,付出的能力也就越大。David Hawkins認為每一個具有高度awareness的人對人類貢獻的正能量足以抵消成千上萬low awareness的人產生的負能量,這裏的正能量說的應該就是付出的能力。
最後,作者在愛的定義中特地挑選will這個詞來強調愛既體現在意願,也體現在行動。想要愛,就需要承擔責任、麵對問題、解決問題。這些都是行動,所以“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懶惰。”作者觀察到阻礙心理病人痊愈的最大敵人就是他們的心理惰性:不願麵對問題、拒絕承擔責任。
4
愛是逆反人的懶惰本能的。那麽,如果說自律的動力是愛,愛的動力又在哪裏呢?這就是書的第三章“成長與宗教”探討的問題。作者發現,在治愈心理病人的過程中,心理醫生起到的隻是個輔助作用,最根本的成功因素還是病人自己的“成長的願力(will to grow)”。成長的願力從何而來?除了部分來自於自己,部分來自於父母,作者認為還有一部分是來自於特定個人之外的一種無形力量。作者在第四章“恩典 (Grace)”中討論的就是這種超越個人能力的存在於廣大世界之中的善意力量。與這種引領人向上的力量相對的是把人拖向下的懶惰天性,或者用作者的語言,熵(entropy)。這與David Hawkins講的正能量和負能量相似,也讓我想到以色列人的符號 - 六角星(大衛之星):那是向上和向下兩個三角形的相搏圖案,象征著人墜落向下的惡和升華向上的善兩種力量之間的永恒之戰。
Grace的概念也把鏡頭的聚焦拉遠。愛的能力不隻是來自於自己,也來自於廣大的世界。愛的對象也從自己延伸到廣大的世界。所以人的出發點和終極目的都不再止於自己,個人隻是一個更大的無形力量的一個小小載體。作者在這裏已經放下科學家的顯微鏡,拿起了詩人的生花妙筆了。科學中有真理,詩中也有真理,隻是科學中的真理容易為人所識,詩中的真理則是要靠心來體驗的。包括本書作者在內的心理學界一般認為人的大腦活動中隻有一小部分是能用語言和邏輯來描述的意識,其他一大部分是難以表達和描述的無意識。用這樣的術語,科學中的真理應該是屬於意識範疇,詩中的真理更像是屬於隻能意會、不可言傳的無意識範疇了。不管是從科學家顯微鏡看下去的前三章,還是從詩人筆下繪出的第四章,都一樣引人入勝,給我充分的思考、想象和改變的空間。
I also remember that the author turned to Christianity after a long period of deciding.
Agree.
這要寫成長篇小說才能說完了...該是本來就有,後來被遮蔽,後來又被重新發現的... 在這個重新發現的過程中,《聖經》,The Road Less Traveled, 和 The 7 Habits 等書都起了極大的作用。後兩本書的作者都是基督徒...
原來如此。有的書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有的書是用來逃避問題的。。。
要想下藥,先得對症 - 我的經驗是對症是最難的事 - 人通常隻願意承認自己的淺表的問題,或者說,不能麵對自己,然後把所有責任推到別人那裏。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找得到能解決自己問題的好書。
對你的朋友,我想你能做的事就是做個好的聽者。很多問題在表達之中就有了答案。
是我唐突了. :)
她是我一個朋友,國內的一個律師.這一兩年家庭有些變故.....
她一直很喜歡閱讀,我也希望她能從書中得到些什麽,但前些天給我她近期的書單,讓我覺得挺失望的,她大概讀偏了.
這兩天追你的博客,有個問題很想問你,你心中,愛的動力從何而來?
“她”是誰?
沒怎麽讀過渡邊淳一的書。。。我對把死亡作為解決矛盾的終極辦法的哲學不怎麽感興趣。美國和日本的文化不同;二者相比,我個人更認同美國式的解決問題的哲學。
渡邊淳一 愛的流放地
渡邊淳一 複樂園
渡邊淳一 孤舟
渡邊淳一 紅花
渡邊淳一 幻覺
渡邊淳一 魂斷阿寒
渡邊淳一 失樂園(全譯本)
渡邊淳一 熟年革命
渡邊淳一 男人這東西
渡邊淳一 女人這東西
渡邊淳一 欲情課
渡邊淳一 丈夫這東西
渡邊淳一自選集001 紫陽花日記
渡邊淳一自選集002 白色獵人
渡邊淳一自選集005 飛往巴黎的末班機
渡邊淳一自選集007 無影燈
渡邊淳一自選集012 光與影
渡邊淳一自選集016 為何不分手
海蒂 海蒂篇
海蒂 海蒂性學報告(男人篇)(修訂版)
海蒂 海蒂性學報告(女人篇)(修訂版)
海蒂 海蒂性學報告(情愛篇)(修訂版)
---- 您對這份書單有何看法? 我覺得這根本不能解決她的問題.
她曾經是多麽聰慧美好啊.
人的靈性成長需要各種各樣的養分。這些養分早已存在於各種各樣的書之中,但人何時能接受哪一本書,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意猶未盡。:)
與您很像。2009年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我看到的是中文版,直覺很好,全篇下載並轉給兩個朋友。但卻沒有細細嚼味。或許認真讀一本書也需機緣。在你真正想讀的時候,正是你需要的時候,也是你真的能獲得滋養的時候。
剛才去看,《少有人走的路》正是自己電腦中唯一保留的一本。它靜靜的在那兒,等著我認真去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