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2024 (62)
2025 (3)
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一首《江雪》,其詩以最簡單的幾乎白描的方式,描繪出一幅孤獨的最高境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全詩僅有二十字。
作者寫此詩時,正值因推行的政策失敗而被貶的人生低潮,萬事不遂心。心中的抱負難以施展。心中鬱悶必會遠離人群,去到一個人煙稀少的環境。冬天的大山自是最孤獨之地。遠離繁華來到一個沒有任何生機的山水之地。一人一舟一蓑笠,獨釣於大雪覆蓋的寒江,是一種怎樣的孤獨。如果詩人是一位厭世之人,那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詩人其實是在孤獨中尋找生機(釣魚)。這才是我們應該看到的詩人的心境。
有人說這首詩是一首藏頭詩,還真有那麽一點感覺,隻是解釋起來要有些變動。“千萬孤獨”是不講的,應該解釋為“千般萬般的孤獨”。真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之感。
詩人以寒冷來表達此時的心境,還源自一句古語“高處不勝寒”。此詩所描繪的那種放眼望去看不到任何生機的孤獨,不正是對“高處不勝寒”的一種恰如其分的詮釋嗎?詩人站得高看的遠,卻難覓知音的孤獨,誰能真正體會呢?
古人有“高山流水覓知音”的佳話。同樣有山有水,得到的不是知音,而是孤獨。
一個人隻看到世人的不理解,因此而孤獨那叫厭世,積極的尋找生機和出路才是真正的站在高處。詩人是孤獨的,因為他遇不到“高山流水”那樣的知音,詩人卻不是厭世的,在孤獨中尋找一線生機,這也才是詩人寫下了《江雪》這一首詩的真實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