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古人認為,一個人的飲食態度,能反映出他的品德和修養。在古代,人們往往透過飲食細節來考察一個人,甚至還有皇帝會以此為標準,考察皇位的繼承人是否合格。
唐玄宗有一次和太子(後來的唐肅宗)吃飯,玄宗叫太子把羊腿給切開,太子把羊腿切開後,就用餅把刀刃上的羊油給擦掉,玄宗在旁觀看心想“你居然拿餅擦刀刃啊!”當他要發怒時,卻發現太子把餅給吃下去了,他立刻轉怒為喜,心想“好孩子,懂得節約”,認定他是皇位繼承人。
故事二:
有位朋友小鬆去應聘某500強企業,表現突出,順利受邀參加公司高管在座的麵試飯局。席間,他自覺言行舉止相當得體,可是,應聘成功的卻不是他。
小鬆憤怒異常,覺得一定有黑幕。最終,招聘部門告訴小鬆,他確實能力超群,被高管篩掉的原因是,在那個算是麵試最終環節的飯局上,“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名服務員表示過感謝。”
故事三:
春節前夕,小美的父母去北京陪她過年,小美的男友火速預定了熟悉的餐廳,並在飯局上努力表現。可是回到家,小美的父母說話了:你這個男朋友在我們眼裏不過關!
第一,他訂餐廳時並沒有征求過小美的意見,沒有問過二老的飲食口味。
第二,趕上節前宴請高峰上菜慢時,他反複催促服務員,態度很不友善,動輒要投訴、叫經理。
第三,席間他手機響了,他可以向對方表明自己有事,稍後聯係,如果是急事也可以說聲抱歉離席處理,但他卻邊吃邊接了十幾分鍾的電話,梅梅的父母隻能坐在他對麵尷尬的吃著。
聽完父母的判斷,小美也跟著猶豫了...
考慮別人的感受
讓大家都方便的餐廳,考慮點的菜是否適合大家的口味,安排舒服的座次…
記得母親曾經教導我,當她請人赴宴時要細心配合賓客的吃飯速度,在賓客盡興吃完之前不可以放下筷子,因為一旦主人停筷,客人也不好意思繼續吃下去。體貼和周到,藏在每個細節裏。
培養好的飲食習慣及態度
中國人過去非常注重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現在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則是希望孩子的營養完備,比如有些孩子老吃速食,我們覺得不行,你得吃點蔬菜,這是培養他的飲食習慣。比如孩子挑食,有些東西吃,有些東西不吃,我們說你的飲食要均衡。
現在食物浪費非常嚴重,在學生餐廳裏,經常可以看到大半個饅頭被扔掉,大半盤菜被倒掉。有的孩子買了一盤菜,嚐了兩口,可能覺得不合口,倒掉了馬上再買。我們一定要重視這種情況,不能把它當小事,如果從小不養成良好的習慣,將來會影響孩子的整體形象。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能讓孩子受益終生,可是當今社會擁有好習慣的孩子卻愈來愈少了,那就更得從小做起,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