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2024 (62)
黃 豆
營養點評:
黃豆有“豆中之王”之稱,被人們叫做“植物肉”、“綠色的乳牛”,營養價值最豐富。
在豆類食物中,黃豆可謂是一個主角。中醫認為,黃豆性味甘平,歸脾經和胃經,有清熱利尿和解毒的功效,它對於胃中積熱、厭惡油膩有很好的療效。同時,黃豆是蛋白質主要來源。
推薦吃法:
1.平時多喝點豆漿、吃點豆類食物不但可滋養脾胃,而且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有美容養顏的作用。黃豆製成豆漿後,更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和運輸,能排解脾胃中的脹氣、解熱潤肺。
2.用適量的黃豆與牛肉一起燉煮至熟爛後食用,可以補脾壯骨,也是全家日常保健的優質菜肴。
扁 豆
營養點評:
扁豆性味甘平,歸脾經和胃經,有健脾、和中、益氣、化濕、消暑的功效。對由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欲不振、腹瀉、嘔吐、女性白帶多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糖尿病患者由於脾胃虛弱,經常感到口幹舌燥,平時最好多吃一些扁豆。
推薦吃法:
1.將白扁豆15 克,粳米3 0 克,山藥3 0 克一同煮粥,等粥快熟時加入適量的紅糖攪勻即可食用。有補益脾胃、調中固腸的功效,適於脾胃氣虛引起的便溏、消瘦的人食用。
2.女性可以將扁豆炒熟研成末,每次6~12 克,用糯米酒或溫水送服,能夠緩解白帶多的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扁豆一定要燒熟煮透,否則會食物中毒,平時最好多吃燜、燉扁豆。
豇 豆
豇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豆角。中醫認為,豇豆性平,味甘、鹹,歸脾經和胃經,具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胃、養顏調身的功效,可治嘔吐、痢疾、尿頻等症。
《滇南本草》中載:豇豆“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李時珍也曾稱讚它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髒,調營衛,生精髓”之功。大便幹結的人應慎食豇豆。
推薦吃法:
豇豆+ 木耳 :豇豆具有解渴健脾、補腎止瀉、益氣生津的作用;木耳則具有益氣養胃潤肺、涼血止血和降脂減肥的作用。所以豇豆和木耳一起吃對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病有防治的作用。
豇豆+ 玉米 :玉米粥對於脾胃虛弱、尿頻遺精、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壓病人有著很好的食療效果,適合這些患者長期食用,玉米粥配上點豇豆的食物效果更好。
綠 豆
綠豆性味甘寒,歸心經和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止渴解煩、明目降壓、利咽潤膚、消脂保肝的功效。可用於暑熱煩渴、瘡瘍腫毒、腸胃炎、咽喉炎、腎炎水腫等病的防治。
當然,不是什麽體質的人都可以吃綠豆的,綠豆吃多了,反而會損傷脾胃。因此一定適可而止。
推薦吃法:
1、綠豆可與大米、小米摻和起來製作幹飯、稀飯等主食,也可磨成粉後製作糕點及小吃;
2. 綠豆中的澱粉還是製作粉絲、粉皮及芡粉的原料,此外,綠豆還可製成細沙做餡心;
3. 綠豆不宜煮得過爛,以免使有機酸和維生素遭遇到破壞,降低清熱解毒功效。
黑豆
黑豆營養豐富,有“豆中之王”、“營養之花”之美稱。古代養生家認為:“每晨吞黑豆十四枚,謂之五髒穀,到老不衰。”
黑豆有補脾腎、益陰活血、安神明目、利濕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久服黑豆還可防止皮膚產生黑斑,能使皮膚變得細嫩有光澤。
推薦吃法:
1、黑豆奶:黑豆和黑芝麻及牛奶混合在一起,就製成了營養美味的黑豆奶。先把黑豆和芝麻分別炒熟,然後放在食品加工機中粉碎,這樣它們的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2、黑豆煨紅棗。把紅棗拿濕水浸泡片刻,洗淨。黑豆去雜洗淨,用小火煮30分鍾,加入紅棗、紅糧,煮到黑豆酥爛時出鍋。每天早、晚分食,可以健脾益胃、活血利水。
豌 豆
豌豆性味甘平,歸脾胃二經,常吃能夠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利小便,適用於氣滯、打嗝、胸悶不適、腰痛等症狀。用豌豆熬成粥,適用於胃虛弱所導致的食少、腹脹等症狀。
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亞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與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黴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在荷蘭豆和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腸作用。
推薦吃法:
1、豌豆宜搭配玉米食用,可以起到蛋白互補之效。
2、豌豆適合與富含氨基酸的食物一起烹調,可以明顯提高豌豆的營養價值。
3、買的青豌豆生的沒吃,不要洗直接放冰箱冷藏;如果是剝出來的豌豆就適於冷凍。最好在一個月內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