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2024 (62)
2011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題目是:“時間在流逝”。在搜狐空間,有一篇被轉載的作文,考生叫江小魚,作文的題目叫 :“時間在流逝——上還是不上大學?” 據說這篇作文得了零分。
作文是這麽寫的:我很彷徨。這大學是上?還是不上?今年的兩會,有人大代表說:不鼓勵農村孩子上大學。留在城裏,高房價,高物價,高生活成本,這“三高”豈是一般農村家庭能夠承擔的?我不怪這位人大代表的歧視性語言,因為我爸不是李剛,我也沒有“五道槓”,我得好好考慮這個問題。我家隻有4畝地,一年的純收入隻有3200元。可我知道,我們的國家,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超萬億,全民沐浴在幸福的春天裏,我家是落後分子,給國家丟臉,即使我今年考上了清華,我也無法承擔高額的學費和CPI高漲的消費。所以不是農村孩子能不能上大學,而是拿什麽去上大學?
北大的教授說:40歲掙不來 4000萬,就不要來見我;雲南的教授對學生說:我開的是寶馬,手機號碼7個8,你們那些破手機扔了吧;我謹代表南科大的45名同學,問問教育部,現在的大學怎麽了?現在為何沒有學術大師了?我在大學能學到什麽?能考上大學,幾乎是所有年輕人的夢想。
我夢到了清華大學那莊嚴的大門,氣派的 “真維斯”樓。我真的很鬱悶,剛剛被故宮“撼”翻了,這回又讓清華給雷倒了,既然有了“真維斯”樓,那等我進了清華,是不是得在“杜蕾斯”樓、“蒼井空” 樓裏,讀完我的大學!當學術和道德都淪為向錢看的時候,龍的傳人還是龍嗎?那是龍蝦,有錢人的美味,我這窮N代,能消費的起嗎?時間在流逝,內心很糾結。看著寧可坐在寶馬車裏哭的女一代,看著彈鋼琴激情八刀的男一代,我徹底茫然了。
如今的大學,精神倒了,向金錢磕頭了,這樣的奴才嘴臉,怎麽可能教育出,清清白白、挺直脊梁、頂天立地的學生?“讓奴才教育你的孩子,進去的是人才,出來的隻能是奴隸!”。上還是不上大學,糾結的不是我一個,而是十三億中國人,隻是我說出來了而已。我和他們都堅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未來的中國的高考以及教育製度,一定不會讓大家再糾結的。
故宮和少林寺
網上有這麽一篇博文:“故宮和少林寺”,文章表達了作者在看到文化和信仰遭到摧殘而發出的哀歎:小時候,故宮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莊嚴在那頭。
長大後,故宮是一集集的電視劇。我在外頭,皇阿瑪在裏頭。而現在,故宮是一個不鎖門的保險櫃。我在外頭,文物在裏頭。再後來,故宮是一個錯別字。我捍這頭,你撼那頭。其實,故宮是一個會所,我在外頭,VIP在裏頭。小時候,少林寺是部電影,十三棍僧救過唐王,還有一個牧羊的姑娘。長大後,少林寺是江湖,天下武功出少林。也出來不少傳說。現在,少林寺是個商城,選美佳麗婀娜的身影處處閃現。再後來,少林寺是個謠言,主持方丈成了色戒的弱者。其實,少林寺就是賺錢機器,鈔票手中拿,佛祖心中留?神聖和信仰就這樣死去。
優越的造富製度
網友王妃子,在微博上發帖說:社會主義中國用十幾年時間,拉出了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都沒能拉出來的貧富差距,成為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社會主義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創造了一批資本主義國家靠幾百年“辛苦剝削”才擁有的億萬富翁。它用自己幾十年的事實,告訴世界,隻要製度有“優越性”,培養出黑心資本家,其實不需要那麽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