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2024 (62)
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正被各種失衡因素撕扯得四分五裂,投資者不太可能已完全消化了這些風險。
首先,近期有可能爆發貿易戰。中國不願讓人民幣的升值幅度達到美國政府希望的程度,中國出口業獲利極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任何重大波動,都將使整個產業鏈受到破產的威脅。
相應地,這可能將導致社會的重大瓦解。
但如果人民幣匯率不調整,受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等知名經濟學家激勵的美國政府可能將順從民粹主義的壓力,對中國商品進行貿易限製。一旦美國首先采取行動,其他依賴進口的國家不久就會跟風采取行動。
第二個風險是中國地產泡沫可能破裂。是的,這個故事由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和休•亨德利(Hugh Hendry)這樣的對衝基金經理已講述了很長時間,現在故事已經乏味了,即使像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Andy Xie)等對中國地產市場長期看空的人士,也開始減少作出更極端的預測。謝國忠目前認為,中國地產泡沫將慢慢縮小,而不是破裂,因為中國政府將持續為地產市場提供無限量的支持。
但如果中國房地產資產依賴的收入(這裏主要不是指家庭收入,而是指企業和地方政府收入)因外國貿易壁壘而減少,地產市場可能將以驚人的速度突然崩潰。
就中期來說,問題在於通脹。即使中國勉強讓美國同意人民幣緩慢而穩定地升值,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大量流動性操作和美國政府的刺激措施都將帶動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並導致中國經濟過熱。通脹上升尤其不利於中國農村人口,食品支出在他們的消費開支中高得不成比例。為了控製通脹,中國政府可能會冒險刺破此前它允許膨脹的泡沫,尤其是過剩的工業產能。但如果不這樣做,就將帶來社會動亂。
最後,還有長期問題。
在仍由中央發號施令的中國,幾乎可以肯定有大量不當投資。一些是對地產的投資,一些是對工業產能,一些則是對基建項目。中國政府可能將很好地彌補這些損失的成本(並彌補與這些項目相關的銀行成本)。但這也不是毫無成本可言的。這些成本最終將由儲戶承擔,通過政府指導的、人為設定的低利率來實現。
隨著不當投資更加明顯,更廣大的人群將被榨取資金,以拯救通常有政治關係的工業家,更不用說還要拯救那些本身就是投機家的從政者。
另外還有關於人口的小事。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及中國人對男孩的文化偏好,將導致未來幾十年出現重大社會問題,但這些問題如何顯現,就由人們去猜測了。
中國可能將通過海外軍事冒險來輸出多餘的男人。可能是在非洲,以保衛中國在非洲不斷增加的經濟利益。或許是在家門口:台灣一直是中國的痛處;朝鮮當然是地緣政治災難;唯一的問題隻是時機。
至於人口老齡化,中國的增長可能將步日本的後塵。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有幾十年的時間經濟停滯不前。
這些僅是不利因素的風險。中國的城市人口正在不斷增加,且中國重視教育,因此有巨大潛力發展其人力資本。中國正從較低基礎快速發展起來,從政者似乎非常務實,但這些有利因素已被消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