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中國對小鷹號航母先拒後放,是由胡錦濤最後決定,釋放多重意味政治訊息,對美方沒完沒了利用台獨、疆獨、藏獨問題刺激,進行強硬回擊,體現「軟硬並舉,奪得外交話語權」的轉型外交。台灣軍方高層則透露美航母在華東軍演期間巡弋,可搜集解放軍操演的電子參數,並核證中方自以色列購入電子戰裝備中的「木馬」是否有效,以在未來實施關鍵的癱瘓功能。
中國敢於向美國海軍說不。當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按約定,於感恩節期間欲駛近香港之際,北京突然拒絕這一事先的安排。這一決策由中國國家主席作最高決定,向美國釋放帶有多重意味的政治訊息,另據台灣軍方高層將領透露,北京此舉也帶有軍事考量,因為在華東華南軍演附近海域,美國小鷹號可以發揮電子戰術優勢,搜集解放軍軍機、雷達的電子參數。四十多年前就開始訪港的小鷹號航母在香港回歸十年來已有七次到訪香港記錄,因此這次小鷹號被拒事件為全球輿論關注,成為關注中美及兩岸關係的最新參考係。
中南海高層認為,「美國利用台灣問題,又利用疆獨、藏獨,這可是得寸進尺,而又沒完沒了」,「要對無信無義的美國作出一種宣示」。於是,北京強硬拒絕,以表明中國再也無法忍受美國沒完沒了的外交刺激。不過,兩天後的二十二日,中南海聽取了各方麵的匯報,根據躁動的國際輿論和各種猜測的反應,再度決定「打了一拳後撫摸一下」的軟功。因此,不出三十小時,當小鷹號轉頭離去不久,北京又「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準許小鷹號進入香港。這引發了國際媒體眾多猜測,令人大有宛如霧_?搌?滌g惑不解。其實,這一拒一放,都是由中南海最高決策層拍板決定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胡錦濤,於十一月二十日上午召集了外交部、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經一番討論,作出定奪:取消小鷹號進入香港的準許令,外交部不對香港入境處、海事處發出批文。
中共十七大後,北京出現「轉型外交」,「軟硬並舉,奪得外交話語權」開始體現,以往僅僅「韜光養晦」,隻能是軟不到位,又硬不起來。硬外交,軟著陸,是中國外交新思維。正如中共十七大代表、外交學院中共黨委書記秦亞青說,十七大後一個很長時期,中國堅持「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並行不悖的外交思路,堅持和平發展。中國沉默、忍耐的外交風格,開始有煥然一新的表現而融入世界舞台。
十一月十九日,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向香港傳媒發出邀請函,說小鷹號戰鬥_藻@九艘艦,將於二十一日由日本抵達香港訪問四天,可接受傳媒訪問,估計有八千名美國士兵在香港度過感恩節,並與家屬團聚。二十一日上午,小鷹號駛近香港,此時美國國務院突然表示,中國外交部在「最後一分鍾」表明,拒絕批準小鷹號訪港。小鷹號掉頭離去。二十二日下午,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決定允許小鷹號在感恩節期間抵達香港休整。不久,美國太平洋艦隊表明,小鷹號已折返日本基地,過門而不入,不會重新進入香港。遭拒門外的美軍難免掃興,數以百計已飛抵香港準備與艦艇上軍人團聚的家屬失望而歸,並在互聯網上破口大罵。其實,一九九九年美軍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和二零零一年南海上空中美戰機相撞,兩國關係緊張,中國曾一度拒絕美艦進入香港訪問。
事緣中共十七大舉行的第二天,即十月十六日,美國總統布殊在白宮「私下」會晤流亡海外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這是布殊第三次會見達賴。翌日,布殊又出席美國國會為達賴頒發金質獎章的儀式,這是首次有美國總統在公開場合與達賴喇嘛共同亮相。中國對美國選擇在中共極為重要的會議期間以高規格禮遇達賴,表現出從未有過的憤慨。
外交部長楊潔篪即時傳召美國駐北京大使,表達強烈抗議。在十七大記者會上楊潔篪說,「布殊會見達賴是一次錯誤的行動」;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說,如果美國不改正有關安排,中美「雙邊關係會嚴重受到影響」;不久,中國以拖延聯合國安理會伊朗問題會議,向美國示威。德國人也感覺到,默克爾總理會見達賴三周後,中國人依然在「記仇」。六月,布殊在捷克的一次會議上,會見了被中國視為東突分子的熱比婭.卡德爾,熱比婭曾是新疆女首富,二年前出獄赴美保外就醫。
「中國視美國介入台灣海峽為國家入侵」,同樣,在藏獨和疆獨問題上,中國勢必寸步不讓。北京外交部一位官員在中共十七大期間就表示,要對陰謀深遠而又欺騙成性的美國表達憤怒,遏製中國的崛起根本不可行,中國的台灣、西藏、新疆和中國的崛起,兩者並非是魚與熊掌,中國不會在兩者中間作任何交換,要的是缺一不可的全部得到。中國已經被美國逼到牆角,不能不奮發一擊。中國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是嚴酷的,其反抗也就格外強烈而引人關注。北京的報複最終選擇了美國航母小鷹號。
這次解放軍華南、華東的空軍轉場實兵操演,刻意的把軍演基地由內陸往海邊移動,讓軍機出海,真正目的是針對台灣政治局勢的惡化而來。解放軍戰機出海軍演對美軍而言,也是?集情報的最佳時機,EP-3的升空在名義上是反潛機護衛小鷹號航母,其實EP-3最重要的功能除了反潛就是電子偵?,據台軍將領的描述,美軍在台海上空「幾乎把所有空中訊號都抓走了」。
中方戰機或藏美軍木馬
美軍想搜集中方軍演中導彈瞄射時雷達打開後的電子參數,尤其是中國量產的飛豹新型戰機,在加裝電子戰設備進入全天候的戰機,包括夜間、雨天和接戰時的所有相關電子參數都極感興趣;另外對解放軍的最新殲擊機「殲十」很感興趣。
最特別的是這次解放軍空軍以實戰方式實施空戰軍演,交戰雙方都會將導彈雷達開啟,其中包含空對空、空對地、地對空的雷達電波數和頻道的作戰使用,讓美方能夠在?集後進一步驗證,美軍想確實印證的一項秘密作為就是美方透過以色列賣給中國的電子戰設備和雷達裝置,是否有在解放軍的這次軍演中使用?解放軍如果有使用美國研製的裝備,對美方而言是極重要的情報,這就如同美國已在中國軍方設置了木馬,就如同當年伊拉克在使用美製電子戰設備和雷達裝備,麵對美軍攻擊一籌莫展。因此,美軍也希望經過電子參數印證後,進一步掌握美規裝備在解放軍的係統中扮演的角色,以使未來能發揮關鍵的癱瘓功能。
小鷹號航空母艦,一九六一年服役至今,是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常規柴油動力航空母艦。部署於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是美國在太平洋軍事存在的象徵,是唯一長期駐於海外的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戰鬥群有八千空軍人員及水兵。據悉,小鷹號的工作將於二零零八年八月由核動力航母華盛頓號接替。一年後核動力航母華盛頓號接替小鷹號,威力無疑更勝一籌,美日之間所謂「台海有事」原則,一旦華盛頓號出現在台海,必對北京構成極大威脅。如今對小鷹號說「不」,有利於未來收緊讓美國航母駛進香港這樣的特殊安排。
航空母艦是中美之間始終無法避開的話題。二零零六年十月,美國海軍在太平洋軍事演習的中心海域,被中國宋級潛艇潛入而靠近小鷹號,按理說,至少有十二艘戰艦以及兩艘潛艇對航母提供保護,但小鷹號竟然還是進入中國潛艇的射程之內。最近,在日本南海和台灣島之間,小鷹號再度被中國潛艇接近,引起美軍的震驚:中國潛艇艦隊快速發展,已構成威脅。十一月八日,日本自衛隊和美軍在神奈川縣橫須賀市舉行防核災難聯合軍事演習,日本外務省官員透露,此舉很大程度上是為二零零八年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前來橫須賀基地替換小鷹號而作準備。這一年是台海敏感年,一旦台海爆發危機,核動力航母就能隨時前往台灣海峽,這對中國大陸構成極大威脅。十一月二十一日,美中經濟和安全評估委員會公布了向美國國會提交的二零零七年度報告全文。這份三百多頁的報告,向國會提出了四十二條建議,其中許多和遏製中國軍事能力有關。報告聲稱,中國軍事力量正朝著能與美對抗的方向發展,美軍在未來因為台灣發生衝突時,容易遭到中國作戰係統包括太空武器和電腦攻擊的襲擊。報告說,中國的軍隊建設是意在「獲得壓製美國航空母艦群的防衛能力並成功向它們發動攻擊的能力」。
據台灣軍方高層將領表示,小鷹號航空母艦即將在明年除役。在九六年台海危機之際,小鷹號曾經沿著台灣海峽中線通過,當時兩岸之間衝突一觸即發,北京對台試射導彈,台北則正舉行有史以來第一次的總統直選,小鷹號就是在這種關鍵時刻下出現在台海,宣示美方維持兩岸和平的決心。小鷹號在事前透過日本「北海道方麵總司令」誌方俊之向台灣軍方告知小鷹號將「無害」通過台海,即使在美方事前知會下,台灣軍方的雷達在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通過台海時,雷達熒幕上是一片空白,完全無法掌握美軍的真正方位,讓台灣軍方驚訝於美軍的電子幹擾戰的先進技術。
台灣驚訝美軍電子戰
九六年台海危機時,解放軍在東南沿海一帶的飛彈基地雷達幾乎全麵打開,對美軍而言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美軍介入台海的另一目的就是搜集解放軍的各種電子參數。最令台灣軍方印象深刻的一幅美軍提供的衛星雷達掃描照片顯示,當時解放軍東南沿海雷達全部開啟,透過衛星的電波掃描後,竟然有一千多座光點密密麻麻部署在東南沿海。
同樣的這次小鷹號戰鬥群選擇在兩岸軍演時間到南中國海巡弋,主要是針對解放軍的空軍電子參數而來。據台灣軍方將領指出,這次由小鷹號升空的飛機,主要是E- P3反潛機;二零零一年美軍與解放軍空軍發生南海碰撞事件,就是美軍由那霸基地起飛E-P3電子反潛機,並沿著台海中線飛行,甚至還進入中國領空?集中方的電子訊號,立即引發中國戰機升空攔截,以近距離壓製的方式,造成美軍機迫降中國的外交事件。
北京軍事問題專家、中國軍事刊物《艦船知識》網絡版主編宋曉軍接受采訪時說,據他了解,達賴和熱比婭事件才是小鷹號事件的主要原因,中國早就要對此作出反擊,要在美國敏感問題上打擊美國。美國經常不給中國麵子,中共十七大期間,美國總統布殊不僅在白宮會見達賴喇嘛,又公然出席美國國會為達賴頒發金質獎章的儀式,這無疑觸動了中美關係的深層問題。
軍事演習和對台售賣武器,是可以預料之中的,美國賣武器給台灣,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中國例行的軍事演習也不是突然舉行的,是早就安排了。最根本的問題是美國的民主黨掌控的國會發給達賴獎牌,美國一些共和黨人並不願意這麽做。美國政府發言人當時說,不會公布達賴的講話、照片和錄像。這是美國政府可以操控的,政府是不願捅破這層窗戶紙的,但又礙於美國國會作出發給達賴獎牌的這種決定,政府沒法阻攔。
他說,美國大選後如果民主黨上台,那麽美國就會打著民主、人權的旗號,必然對中國的政治壓力更大,這種壓力的反射作用,也就必然涉及台灣問題。民主黨政府曾經操控科索沃,打著人權高於主權的旗號,跨越聯合國,直接幹預南斯拉夫。科索沃問題給了北京一種警戒。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決心繞過聯合國於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十日宣布獨立,並獲得西方國家承認,不但將牽動俄美之間關係,也勢必會造成台獨勢力的政治衝動。
宋曉軍認為,布殊接見達賴和熱比婭,這種來自外界的肢解中國的政治壓力,北京必須作出反擊。小鷹號訪問香港的遭遇就是北京外交和軍事上的一種試探。而布殊會見達賴引發中國的激烈反應,已令一些國際問題麵臨新變數。中國拒絕參加在德國柏林舉行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德國的「五加一集團」伊朗核問題會談,就是一例子。中國聲稱,不參加是「技術原因」,美國政府人士則認為,這是對美國西藏政策的抗議。
十一月上旬,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訪問北京,與中方達成建立國防部直通電話等多項共識,這是中國首次在國防部級別與外國就建立熱線達成共識,這標誌著中美兩軍在加強對話、增進互信道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伊朗是中國第三大原油供給國。在對待伊朗核問題上,中國也顯示了外交的靈活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願與西方國家站在一起,共同解決伊朗核問題,規勸伊朗回到聯合國框架內,遵守聯合國有關決定,希望伊朗對國際社會的擔憂積極作出回應。不過,蓋茨訪問北京後沒過幾天,北京外交部長楊潔篪便轉身去了伊朗,他在伊朗說的那番話,明確表明支持伊朗,在中國傳媒沒有披露,但伊朗傳媒卻報道了,就是中國不同意美國單方麵對伊朗實施製裁,應透過和平途徑協商解決伊朗核危機。
宋曉軍說:「戰略上的一種不確定,似乎給人一種搖擺的感覺,伊朗問題、小鷹號問題,都表現了這樣的態度。這種軟硬兼施,看似不確定性,正是由於美國是雙重政治體製,共和黨控製的政府和民主黨控製的國會,中國長期來又欠缺外交周旋的精明手段,麵對美國國內政治表現出的相對僵硬的做法,已經有所轉變。北京對小鷹號此舉是?外交耳光的標誌。中國傳遞了這樣的信息,你硬我也會硬,你軟我也會軟,開始學會軟硬兼施柔中帶剛,剛中見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