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奇悟

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何必妄自菲薄——淺談中華文明發展史

(2007-03-16 14:16:04) 下一個
何必妄自菲薄——淺談中華文明發展史 [ 轉貼 ]06-07-07 00:27 文章提交者:漁陽大夫 加貼在 曆史風雲之中國史 鐵血論壇 http://bbs.tiexue.net最近在回帖裏和網友們討論的時候,經常發現一些論調,說中華文明不如其他古文明:出現的晚,發展也不快,甚至懷疑中華文明起源的獨立性!覺得很是不安。 誠然,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吃老本是可恥的,但是,對自己的曆史與祖先妄自菲薄、數典忘祖,就更不是每一個炎黃子孫所應有的作為了。 中華文明是世界公認的四大古文明之一,這個可以從兩方麵來論證:1,間接的資料,即尚需進一步研究的考古發現。這裏可以隨便找出很多: 我國北京山頂洞人約在公元前2.5萬年前後就進入了農耕文明,其年代遠遠超出其它較早農耕文明(如時間約在公元前1-0.7萬年的西亞“新月形沃土地帶”農耕文明)1.5萬年以上;距今1.2—1.1萬年前的廣西柳州大龍潭和廣東英德青塘圩遺址中出土的陶片上已飾有繩紋,而此時人類的另三大文明還基本處於蒙昧階段; 公元前6680—6420年的河南舞陽賈湖古文化遺址出土的甲骨文和石刻文已初具殷墟甲骨文之雛形,比之古埃及、巴比倫的象形文字早出了約4000多年;河南出土了距今約8000年前的骨笛,多為七孔,具備音階結構;公元前6100——5600年的河北武安磁山遺址中發現窖穴達88個之多,儲藏粟的總量約10萬餘斤之多; 中國玉器業的發展早在8000年前就基本成熟,獨樹一幟;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已中充分顯示了中華先民紡織業的發達,中國絲織物後來成為古代文明史上橫貫中西最為耀眼的彩帶;江蘇金壇三星村石鉞的出土說明了6500年前以有了常備軍;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奴隸殉葬,反映了製曆權(社會政權)的形成和神權的高度集中;湖南澧縣古城牆的發掘證實我國6000多年前就有了城牆的建造和城市的出現…… 這些考古發現,因為技術水平原因,對年代的考證尚不夠精確,一些結論也有待進一步商榷,所以,如果單獨提出來,也許不一定能夠說明什麽問題。但是如此呈集群規模的發現,如果還不能說明問題,那就隻能說是有色眼鏡的問題了。 其次,是可考證的曆史文獻資料。中國有編年史記載的曆史近3000年,除了近代幾百年,一直是領先於世界的,不論是文化還是科技。這個就不用我多說了。大家知道,一個文明的出現和發展,是需要時間和積累的,雖然夏、商的曆史缺乏記載,但是,如果因此就武斷地說中國在商以前是落後於世界的,那麽就隻有兩種解釋了,要麽中國文明是來自地外文明,要麽,就是中國人太聰明了,所以後來者居上了。 當然,有些人也可以說,中國文明是其他古文明的分支,就像今天的美國文明繼承自英國一樣。不過可惜的是,這種說法是在難於找到證據,中華文明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風俗信仰,包括哲學,醫學,藝術等等都很難看出與其他文明有多大關係。 其實,文字與文學本身就能說明一些問題:人類社會的嚴格意義上的文化與文明,是從文字誕生而開始的,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指出,人類由愚蠻向文明的過渡,正是“由於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才得以實現的。 而中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漢字,從甲骨文開始,就已具備“六書”,即象形、指示、會意、假借、形聲、轉注,可以想象,漢字是一種多麽了不起的語言載體。 錢偉長先生曾說:“天下沒有別的國家的文字3000年以後還能看得懂,漢字可以。”漢字的超時空性為中華文明的延續作出了貢獻。讓我們作一個簡單的比較,三四百年前的英文,今人已難讀懂;500年前的拉丁文,隻剩下字母和藥名;而漢字5000年不變,2000年前的文章,今天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還可基本讀懂。 漢語也有與多民族語言交匯的曆史,但是由於漢語不像英語那樣是多民族語言,且曆史悠久,根深蒂固,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與吸附力。漢字作為世界上唯一的一種表意文字,是一個有象可征、有意可尋的符號集群;加之漢族人口眾多,有高度發展的文化,所以在語言交匯過程中漢語始終具有穩定性。美國語言學家蓋利·吉寧斯在《世界語》一書中稱,西方語言學家經過長期多次交流看法之後認為:“漢語是智慧的語言。” 我們知道,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發展史上,在他們有文字之前,一定走過了一個十分漫長的曆史過程。而漢字這一智慧的語言的出現,也絕對不會是短時期的事情。就憑這一點,我們就完全可以傲視所有的古代文明! 中醫中藥。在西醫大行其道的今天,作為唯一一種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而存在的古老民族醫學,具有和西方醫學完全不同的理論基礎:西醫講的是詢證醫學,任何診斷和治療,都必須有道理可尋;中醫則基本上是暗箱操作——隻講因果對應,繞開因果聯係。今天,也許你可以鄙視這種方法,然而在科學尚不發達的古代,它卻能夠拋開理論發展的束縛,極大地加快醫學發展速度。而這種區別,也正是中華文明獨立起源的證據之一!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證據,就是中國文學,愛克曼輯錄、朱光潛譯《歌德談話錄》中說,德國大文豪歌德有一次與同時代詩人愛克曼談到他讀到中國的一部作品(法譯注為《兩姊妹》,朱光潛按:“可能指《風月好逑傳》”):“故事裏穿插著無數的典故……有許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禮儀。愛克曼問:“這部中國傳奇在中國算不算最好的作品呢?” 歌德說:“絕對不是。中國人有成千上萬這類作品,而且在我們的遠祖還生活在野森林的時代就有這類作品了。”(見該書第111~113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9月版)。 勿庸置疑,文學和繪畫等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都必須經曆漫長的發展史,才能達到一定的成就。遍觀古今,沒有一個文明程度低,文明史較短的民族,能有大量輝煌的藝術作品。 造成今天一些人對中華文明史妄自菲薄的原因,除了文獻記載的缺失和西方學者的偏見和貶低之外,後人的主觀臆斷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比如辛亥革命勝利後,為了“恢複中華”,提出了“黃帝紀元表”,以黃帝紀元4609年為中華民國元年。後來以此推算的年表,又被《辭海》等廣泛采用,所以影響很廣,差不多就是所謂中華文明隻有五千年說法的起源。而事實上,這一說法,是非常不可靠的。 其根據之一,是宋代的邵雍《皇極經世》一書所稱堯年為甲辰年,再經盧景貴考定這一年相當於公元前2357年。而邵雍並非史學家,而是一位精通“象數之學”的哲學家,《皇極經世》又是一部“術數”書,這樣嚴肅的文明史紀年問題,決不是一本“術數”書就能解釋的,而且盧景貴的考定又缺少可靠的數據,即便是以《史記》中的黃帝紀年的推算也極不準確,辛亥革命時以此為根據提出中華民國紀年的可信度可想而知了。 自從西方人取得海上霸權,他們用炮艦在全球各地推行殖民主義,西方學者對於許多民族的曆史與文化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關心,但這種關心又往往帶有一種白種人的優越感和種族主義偏見,如對古代文明史的所謂研究就有極重的種族色彩。他們把世界四大古文明按著時間長短進行了排序,把古埃及文明排在了第一位,其文明史長達6000餘年;第二位是古巴比倫文明5000餘年;第三位是古印度文明5000年;最後是中華文明4000餘年。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那些英國的學者在否定中華文明、鼓吹“西來說”的同時,卻把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傳到了歐洲,傳到了英國。此前的歐洲隻知道冬至和夏至兩個節氣。無論是古埃及、希臘、巴比倫、或印度,這些古老文明的發祥地都不曾有過這樣的創造。二十四節氣傳到歐洲後,引起了一片讚歎,英國著名氣象學家蕭納伯曾以英國氣象局局長的身份在1928年的國際氣象台台長會議上,倡議歐美各國采用中國的二十四節氣。 英國率先在農業氣候和生產統計中采用了蕭納伯的建議。而在中國,我們先祖早在10000年前就懂得了觀察天象和氣候,並和農業生產結合,創造了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夏、秋、冬等八個重要節氣,後經伏羲、黃帝時代的進一步完善,已在農業社會中得以廣泛的應用了。可以說我們中華民族是研究和掌握天文、地理、物候知識的最早的民族。 綜觀世界文明數千年發展史,曾馳騁世界史上光彩奪目的幾大古代文明,如古羅馬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它們文明的鏈條不是中斷就是散失,留給曆史的多是昔日的輝煌。唯有中華文明曆經數千年而不衰,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作為世界古文明中唯一一朵常開不敗的奇芭,是有其自身原因的。 首先,根據統計,中華文明的滋生空間,是世界上其他古文明滋生空間總和的十多倍。滋生期的空間大小決定了體格大小,體格大小又決定了生命力的強弱;空間之大,建構了中華文明的精神規模。中華文明的話語基礎,是“五湖四海”、“九州萬裏”。這種精神規模往往失之於空泛,卻也給中華文明帶來了自信、責任和山河永固的象征,確實是增加了它延續後世的力度。 在中華文明遭受到危難的時候,或者由於氣候和戰亂的因素麵臨衰落的時候,空間之大,使它獲得了一次次異地遷徙和轉移重心的機會。“山重山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複雜而遼闊的回旋餘地使它避免了很多危機。中華文明發祥以來不僅抵製住了“蠻族”的武暴進攻,而且屢屢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化野蠻為動力,納百川而成東海,從而增強了民族的機體,避免了同古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同樣的命運。 其次,中華文明極少受到宗教的窒息。無論是中華本土的道教還是外來影響深遠的佛教,其主體作用主要是為中華文明的民間文化增光添彩。在中國,因為宗教信仰造成的社會動蕩、矛盾甚至戰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似歐洲,基督教束縛麻醉達千年;更不似印度,宗教的不良作用從古至今。 再有就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同化力和吸引力。眾所周知,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難被同化的民族,流散到歐美的猶太人,至今保留著自己的風俗傳統。唯一的例外,就是流入中國的一支。同樣的還有古代中亞擅長商業的粟特族,對於張騫筆下那些“雖富巨萬,而衣食粗鄙,父子相爭利”的粟特人來說,中國這個高度文明的禮儀之邦,是多麽的具有吸引力! 還有就是中國文字和文化的傳承性,這個,前麵講了很多了。 也應該看到,中華文明也具有一定的缺陷。比如,重視技術而忽視科學。中國的科技和發明創造,多是實用性非常強的,而純粹的理論研究卻很少。一定程度上講,這也是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之一! 對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中的曆史地位進行正確的定論,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精神源動力。清醒認識到“西方中心論”這種思想觀和理論觀支配下所形成的,長期以來對我中華文明的藐視和輕描淡寫,深刻反省我們自己對偉大文明的漫不經心或還冷嘲熱諷甚至是徹底的虛無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對我們今天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