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奇悟

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達芬奇密碼'觀後感

(2007-03-15 20:32:52) 下一個
昨天看了”達芬奇密碼”, 我個人認為影片對基督信仰的處理還是很含蓄的, 對教會的黑暗和曆史罪行的描寫可以說恰如其分, 很客氣了,一點不過分. 因此遭到教會的強烈的抨擊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廣大教徒有沒有想過? 到底真相是什麽, 是不是各自教會說的那一套? 誰有權編輯聖經, 誰又能代替上帝釋經? 即使聖經是神啟的, 既有人編撰成冊, 就存在誤區. 達芬奇密碼隻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 其中折射的基督教來曆, 新約的來曆以及如何看待耶酥的神性值得教徒們深思, 對他人如何尊重基督信仰也是一個反思, 兩方麵都不能不擇手段, 走極端.

耶酥是個偉人, 或既是神的使者,其實是一種很開明的看法. 人類不會因為耶酥是神才對他心懷敬意, 而是他對人類思想上的貢獻, 以及他對所認識的真理做出的犧牲.真理不需要奴隸,更不需要膜拜,需要絕對權力和膜拜的是教會,不是真神.真神通過道理或心靈的力量(比如愛和犧牲)來影響人, 而非強權. 正如蘭頓最後說的,耶酥有沒有後裔其實和他是不是真神一樣,由於缺乏直接根據,嚴格說起來都隻是一種猜測,沒必要盲信,世上的很多紛爭皆因對聖經的不同理解而起,你若心裏信他為神, 就好好照著他的教導去做, 方是不辜負他.


附:
基督教來曆:公元313年,羅馬帝國的康斯坦丁大帝為了不讓國家因宗教而分裂,在臨死前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 公元380年,狄奧多西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帝國國教。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以後,一些基督徒反倒憂心忡忡,認為基督教以犧牲自身靈魂的代價獲得了世界,從而背離了耶穌的理想。這些人紛紛歸隱山林,這就是公元四世紀出現的苦行僧。後來,苦行僧的個人行為被修道院所取代。

其實,苦行僧們並非杞人憂天。基督教得勢之後,大權在握,整個中世紀的歐洲是教會的一統天下。教會的絕對權力導致了絕對腐敗,到十六世紀初,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教會勢力才逐漸式微。這一千多年的光景,史稱“黑暗時期”。當今歐美國家都實行政教分離,顯然是吸取了中世紀教會大權獨攬的教訓。

新約的來曆: 新約四福音是在君士坦丁大帝時,君士坦丁召開了尼西亞會議──基督教第一次大公會議 (325年),會議通過了《尼西亞信經》①,結束了阿利烏和亞他那修(兩位神學家提出了相互對立的學說)的信徒之間發生的一場論戰,《尼西亞信經》成了正統的基督教學說。同時頒佈《米蘭敕令》,根據這部敕令,基督教成為一種合法的、自由的宗教, 並投票決定了耶穌的神性. 新約聖經的27卷書是在主後393年正式被奧古斯丁主教承認。奧古斯丁主教生於主後354年,也就是在君士坦丁大帝逝世以後(主後337年)。《基本上,新約正典的形成應當歸功的絕對不是君士坦丁大帝,而是東方的俄利根(Origen)優西比烏(Eusebius)和亞他拿修(Athanasius)。並且,最終確定新約正典的會議,並非325年的尼西亞會議,而是393年的希坡(Hippo Regius)大會,在會議中給予新約正典一個明確的界定,並且從此保存下來。最近半個世紀發現的其他福音書,包括《多馬的耶酥嬰童福音》,《彼得福音》,《腓力和馬利亞福音》,科普特文的《彼得啟示錄》,科普特文的《多馬福音》不在其內. 不在其內, 待選的福音中隻挑選出強調耶酥神性的4種. 天主教承認的次經和被排除的偽經,也在死海古卷群之中出現.

①《尼西亞信經》:由尼西亞公會議所編訂,故命。其主要內容為:相信上帝(即天主)聖父、聖子、聖靈(即聖神)。明確規定上帝為“獨一、全能的父”和“創造有形、無形萬物的主”;相信耶穌基督“在萬世以前與父一體”,“受生而非被造”;相信聖靈(聖神)“是主、是賜生命的”,“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崇”這三個信條構成“三位一體”——基督教基本的信仰理論,“相信聖公教會”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