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新思維 - 第四章 現實主義思潮的興起
(2007-03-15 20:18:08)
下一個
第四章 現實主義思潮的興起
在人類的理性發展過程中,我們產生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第一種是神秘的思維方式,第二種是現實的思維方式。所謂神秘的思維方式,就是以想象為主,將事情神秘化,並且往往擬人化,而不注重事實根據。我們對很多事情感到崇高、神秘,覺得這個世界上有超乎自然之外的東西,有超過我們可以想象的事情。所以盲目的崇拜成為我們思維的一部份,高深莫測、神聖偉大成為我們文化的中心。以這樣一種態度去看待世界、解釋世界,就是神秘主義。神秘主義也強調很多事情的不可知性,認為很多事情是我們不能理解的。距離產生美,無知產生神秘和崇高。這種神秘主義的傾向,可以說已經是人性的一部分。我們人,與生俱來就喜歡崇拜,喜歡那些被我們想象得神乎其神的事物,似乎隻有那樣,事情才會有吸引力,我們的生命也才有意義。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人性,是因為對神秘事物的崇拜曾經幫助過我們理解世界,也幫助過我們生存下來。它是我們人類智慧早期發展的一部分。在我們對外界世界所知不多的情況下麵,用這種神秘的方式去解釋世界恐怕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這種有效的方法讓我們感到世界是可以理喻的,這鼓勵了我們思維的發展。縱觀世界各種文化的曆史,我們會發現,在不同的文明當中,都有神話的傳說。在今天看來,那些神話也許隻是茶餘飯後用來消遣的談資,但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它們也許是對周圍世界所做的最嚴肅的解釋。這種傳統,一直沿襲至今。雖然在今天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不會再相信那些超乎尋常的神話傳說,但這種神秘主義的傾向已經根深地固地紮根於我們的人性之中,成為我們思維的一部份。而一些還沒有完全被科學解釋的現象就成為神秘主義繼續滋生的土壤。這種神秘主義的傾向使我們將不知道的東西神秘化,崇高化,讓它遠離現實的世界,使我們在心裏產生一種神聖的感覺。
現實主義思想與上麵的想法恰恰相反。它將世界看成是平淡的,沒有任何神奇的地方。我們可以從周圍的事物中總結出規律來解釋這個世界,而用不著借助於神秘的想象。 現實主義認為:世界,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這裏並沒有一個在我們所見世界之外的神秘的世界。所有的規律,隻是我們從觀察中總結出來的一些條條款款,沒有任何神秘可言。我們會對這些條條款款進行不斷的的測試和修改,使它們更接近於觀察到的現象。這是一種很現實,很平常的態度,也是一種踏實的態度。而從人類思維發展的過程來看,用這種態度去解釋世界,隻是一種近期的現象。這種態度所代表的就是科學。正是建立在這種態度之上,科學才被一步步地發展起來。而在這一章當中,我們要說的,就是這種現實主義態度的逐步興起,以及神秘主義態度的逐漸衰亡。
讓我們首先談一談神秘主義。神秘主義進一步的發展,就是宗教。我們在前麵一章中談到過,宗教的起源往往是以各種各樣的神化傳說開始。而各種各樣的神話,也就是神秘主義的民間化以及係統化。社會發展到今天,在宗教與科學互相違背的時候,之所以仍然有這麽多人寧願不顧科學的解釋,而照樣接受宗教,是因為人們仍然有這種神秘主義的傾向。這種對神、對上帝的崇拜,使他們內心感到很寧靜。可以說因為這種人性,他們有一種對神秘東西崇拜的需要,這構成了他們接受宗教的最直接的心理原因。不僅信奉宗教,大多數人對於神秘的事情都很容易產生一種信奉和膜拜。比如說“特異功能”的現象,在中國的八十年代,形成一個驚人的高潮。不僅耳朵可以認字,物體還可以從玻璃瓶當中穿出來。所有這些異乎尋常的事情都使人感到非常的驚訝,認為有超自然的東西在裏麵。似乎這些事情不僅使世界增添了光彩,而且讓我們平常枯燥的生活有了新的意義。超然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這讓我們肅然起敬。從某種意義上講,也許我們的好奇心理與這種神秘主義有一定的內在聯係。對於特異功能,不隻在中國有,在很多其它社會中也有過類似的熱潮。比如在前蘇聯,從二十年代起,就一直有特異功能的研究,甚至號稱發展出一套超自然心理學。
人之所以容易相信神秘的東西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與人的思維方式有關。因為我們大腦的記憶有限,我們總是有選擇地記住一些與我們生存有關的、己經發生的事。對於那些有可能發生但卻沒有發生的事,我們從來不會細心地去分析它們,並把它們記下來。如果真的那樣做,我們的腦袋肯定要爆炸了,因為那樣要記的事情實在太多。如果你在半分鍾前想到一個人,而這時這人正好打來一個電話,你一定會覺得這是心有靈暨,便會記得這事。但人在一天當中不知要想多少件事,多少個人。平均我們幾秒鍾就會有一個閃念,但大多數這種閃念都沒有回響。這些閃念,我們當然不會去把它們一一記下來。我們記下來的都是那些有回響的事,那些小機率事件。這樣一來,我們腦袋中裝滿了那些小機率事件,便會覺得這個世界真神奇,肯定在這些事件後麵有神秘的超自然的原因,否則它們太不可能發生了。這些事情確實不太容易發生。你如果再試一遍,它肯定發生不了。但因為你是在成千上萬種可能性中進行篩選,這種事情還確實不少。有人從統計學的角度計算過,如果以一比一百萬的機率作為奇跡(miracle)的標準,那麽我們每人平均每一個月都會有一個奇跡發生。所以隻要我們細心尋找,這些奇跡就在我們身邊,隻不過從統計學來看,這些奇跡並沒什麽神奇的地方。你如果問一個信教的人,他有什麽證據證明上帝或者神靈的存在,他會說這些證據無處不在,時刻都在發生。細問之下,你會發現他們所說的證據正是指這些小機率事件,這些奇跡。比如祈禱了一件事,然後這件事又成了。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證據。隻不過他們忘記了有多少次他們祈禱過,但事情又沒有發生。所以他們隻是一群善於尋找“奇跡”的人。有人曾說過,為生存而設計的進化過程並沒有使我們的大腦變得能很容易地直覺地掌握大數統計的概念,因為那是不必要的。結果我們的大腦經常在統計的直覺感受上犯錯誤。我們有選擇的記憶經常使我們感覺到事件的神奇。而這種神奇的感覺也就導致了神秘主義。
在哲學上,神秘主義又被升化為對於超自然概念的追求。比如:形而上學的概念,它是要追求物質之上的東西,也就是淩駕於物質之上的原則或事情。這種想法認為:這個世界除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之外,似乎在它的背後還有一種更高級的東西和世界。這種東西比物質本身更有概括性,更有哲學意義,更有研究價值,甚至比物質更真實。所以哲學的一大任務就是要將這種形而上的東西挖掘出來。這裏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柏拉圖的形式(form)的概念。柏拉圖認為:在所有的物質之上,有一種叫做形式的東西。比如說狗,最完美的狗,是一個狗的形式。這種形式似乎存在於天上。而我們看到的具體的每一條狗,隻是這種形式的一個表現或說現身。但這種具體的狗,不是最完美的,甚至也不是最真實的。而隻有那些狗的形式和概念,才是最真實的,它們存在於天上。再舉一個不這些邪乎的例子:數學上的三角形。我們可以畫很多的三角形。但這些都不是數學上最嚴格的,最完美的三角形。因為我們畫的每一條線,總是有一定的寬度,而不是理想的線那麽直、那麽無窮地細。所以我們可以想象理想的三角形,但卻畫不出來。更重要的是,柏拉圖認為:對於它的想象並不是存在於我們大腦當中,而是存在於天上。我們之所以可以想象這種理想的三角形,是因為天上有一個完美的三角形的形式。那麽哪一個三角形是最真實的呢?是我們畫在黑板上的這一個,還是存在於天上的那一個?柏拉圖說是存在於天上的那一個。但如果你問柏拉圖,這個形式存在於天上的哪一個地方? 這就有一些搞不清楚了。也許不止是天上,而是存在於另一個世界當中。當然,今天的科學認為,沒有另一個世界,也沒有其他的任何空間可以用來存放這種形式。這種形式如果存在,它隻能存在於我們大腦當中,它是我們對於具體事物的概括和總結。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哲學的發展也受到非常強的神秘主義的影響。我們總是在追求那些超乎於尋常之上的事,那種帶神靈性的事。如果世界上真有柏拉圖想象的這種形式,那會是一個非常奇妙的世界。可惜的是,這種戲劇化的造物論,在現實當中並不成立。在中國的哲學當中,道家的理論,也有非常神秘的因素。在道家看來:事物氣聚而生,氣散而死。如果我們將它解釋成為:當物質有結構的時候,事物在這裏,當結構不存在了,那麽事物也就不存在了,這倒是與現代的科學十分的默契。但另外一方麵,如果我們追求那些所謂的氣,認為氣是一種實際的存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主宰物質的聚散,似乎它是物質的靈魂,那麽這就帶有超自然的意味了。對這個概念的進一步發揮,就發展出現在的氣功、經脈、以及命數等等說法。所有這些,都帶著東方神秘主義色彩。陰陽的學說是道家的前身,它在中國思想體係上占非常主導的地位。在周易、陰陽的這些學說當中,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兩類,似乎它們是事物的精靈。這當然帶有很大的想象成分,也是神秘主義的代表。
將上麵這些神秘主義的概念應用到人上麵,就很容易得出所謂靈魂的說法。靈魂,當然是指可以超脫於我們物質身體之外的一種超然的存在。它也被認為是我們生命的本質。這當然被應用在宗教裏麵。基督教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保存我們的靈魂,當我們身體死掉之後,讓我們的靈魂上天堂。而佛教認為:我們的靈魂可以輪回。所以,生命最重要的在於靈魂,而不在於我們的肉體。從今天的科學角度來看,靈魂是不存在的,因為它沒有任何科學的根據。有的人有臨近死亡的經驗 (near death experience)。在這種經驗當中,往往會有一種靈魂出殼的感覺,似乎可以看到自己的身體躺在那裏,而靈魂飄在房屋頂上。或者他們看到一個光的隧道,自己從光的隧道當中走過去,並且有一種非常安祥,寧和的感覺。其實,所有這些,都有可能是大腦中缺氧的一種表現。在這種缺氧狀態下,大腦神經元會有一些異常的反應,這使我們感到似乎是在通向一個有光的隧道。所有這些,並不能證明靈魂的存在。另一方麵,自由意誌往往和靈魂牽扯在一起。自由意誌本身(free will),其實隻是說,我們的命運並非在生下來時就確定了,我們做什麽樣的事情,什麽樣的選擇,都是由我們自己在決定。在很大程度上,自由意誌與西方的民主自由的概念有很強的內在聯係。關於自由意誌,曾經有這樣的一個爭論。有人認為:我們不能用對自然的描述來描述我們人自己,因為我們是有自由意誌的。如果用那一套定理,方程來描述我們自己,那麽初始條件定了,以後的狀態也就定了。當然在現在的這個時間,在這個時候的初始條件就已經定了。不管我們知道或者不知道,但這個初始的條件是已經定下來了,那麽以後的狀態是否也已經定下來了呢?如果是這樣,那麽我們就沒有什麽自由意誌好談,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但日常經驗告訴我們,我們自己確實有選擇的能力,我們的努力與所得到的結果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問題出在哪裏呢? 這一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麵來回答。我們在以後的章節中會對這一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在這裏我們隻需指出三個方麵的因素。第一,在想象上這個時候的初始條件已經決定,與我們自已知道這個初始條件完全是兩回事情。相對論告訴我,”這一瞬間”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指不同的時間。所以說,在想象上這一瞬間的初始條件已經決定,本身幾乎可以等同於說整個曆史已經決定。但這並不等於說,我們就知道了整個曆史。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永遠不可能知道這一時刻的所有初始條件。這不僅是因為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也因為如果我們知道了這一條件,它會因為我們的思維而對現在的狀態有所影響。所以測量,或者說”知道”的本身,會對我們自身的狀態有所影響。這在數學上是一個發散的過程,就尤如一個奇點。這使得我們不會完全知道這個初始條件。所以對我們來說,我們仍然可以努力,仍然可以選擇,我們的努力對以後的結果仍然有作用、有關聯。也就是說我們仍然可以有自由意誌。第二點,我們所處的環境,是一個開放的係統,所以不是所有初始條件都取決於係統之中的。要知道所有的初始條件,就必需知道整個宇宙,這是不可能的。對於一個開放係統來說,此時此地的我不可能知道決定此地明天的我的所有初始條件。由於信息的傳播速度:光速是有限的,那在邏輯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第三,現代科學對於事物的描述並非都是決定論(deterministic)性的,而是有隨機性的因素。這種隨機性不僅存在於量子力學中,也存在於非線性動力學的混沌理論(chaos)當中(見第十二章)。所以總的來說,我們完全可以用描述物質的方法來描述我們本身,並且這些物質運動的過程也包括我們自由意誌的過程。科學與自由意誌並沒有矛盾的地方。自由意誌也用不著由一種超乎於物質之外的靈魂來控製。在這裏我們不再需要神秘主義的幫忙。
在今天,神秘主義大量存在於文學描述和藝術作品當中。它被作為一種文化的遺產保留下來。因為適合我們人性中對神秘色彩的逸好,它的運用可以調動我們的感情,讓我們感到神聖、興奮。藝術的宗旨就在於調動我們的感情,所以神秘主義在這方麵的運用,是無可厚非的。但這不能作為一種嚴肅的認識世界的方法,正如我們不能用音樂來解釋世界一樣。將神秘主義作為我們認識論的基礎,往往會使我們產生盲目的崇拜,對事物極度的狂熱和偏執。比如,我們曾經有過的對領袖的崇拜和神化,認為他們有至高無尚的力量,與我們常人不可同日而語。又比如現在興起的宗教,氣功大師,特異功能大師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內心神秘主義趨向在作怪。在絕望中,我們將希望寄托在這種神秘主義的幻想當中,希望神奇發生在我們身邊。在無聊時,神秘主義的想象又給我們帶來刺激和興奮。神秘感往往發生在我們不理解的事物上麵。比如對於一個物理學家來說,物理的定律,其實是一些簡單的,必然的規則。它們隻是用來描述物質運動的方式。這些規則,並不比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規則和常識高級到哪裏去。但對於那些沒有學過物理學的人來說,這些定律可以說是神秘莫測的,似乎都有神奇的力量。由不懂就可以產生這種神秘的想象,把事情誇張和極端化,由極端化而產生盲目的崇拜。所有這些,都是神秘主義的思維方式。
綜上所述,神秘主義也許是一種快捷的,可以在表麵上解釋事物的方法。但這種解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的想象,是一種比較隨意的解釋。正因為想象是沒有限製的,所以人的這種想象可以把自己搞的激動起來,而將事情神秘化,崇高化,導至誇張,走向極端,而同時也使自己感到興奮。因為這些特點,人們在心理上對這種思維的方式比較喜歡,容易接受。這種對自然的解釋,往往基於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正因為這種力量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我們的想象力才有發揮的餘地。而將這種超自然的力量係統化,就發展出從宗教到哲學的一係列的產物。但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漸漸地發現,這種神秘主義的方式雖然十分的有趣,容易讓我們激動,但它卻是一種沒有效率的方法(和語言係統)。因為它對世界的解釋太隨意,太不注重與實際相比較,它的描述往往離現實相差甚遠。這種方法不具有很強的預測性,它對世界的解釋,既不定量,也不深入。從人類文明到今天,我們經曆了幾千上萬年的曆史,但這種神秘主義的思潮,並沒有將人類理性推到絕頂的高峰。相反,人類在近期找到了另一種更有效的解釋世界的方法。這種方法看似愚笨、平淡,事事都得從現實出發,從經驗出發,使我們失去了想象的空間,但我們卻在這個方法上發展出科學,使人類在近百年得到的知識大大超過了以前幾千年知識積累的總合。這個方法就是現實主義。神秘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一個區別在於:神秘主義認為,檢驗一個理論是否正確,主要看它是否優美,是否自洽,所以許多理論由自己的想象而產生,而不是從實際的觀察當中產生。相反,現實主義認為:檢驗一個理論的唯一的方法是看它是否與外部世界相符合。所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所謂現實主義,就是以觀察出發,以經驗為基礎,來解釋這個世界。它認為:世界上最真實的,最實在的東西,就是我們所觀察到的東西,而在這個可觀察的物質世界之外,沒有其它的超自然的事物存在。這是一種很樸素的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它沒有神秘主義中的那種神奇的力量。但正是在這種樸素、平凡的方法之上,我們發展出了科學。通過科學,我們發現,解釋這個世界用不著那種神奇的,憑想象的說法。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觀察事物本身的運動得到事物內在的規律,而再用這種從觀察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去解釋周邊的事情。這樣一來,神秘主義的想象就是不必要的了。世界上並沒有神奇的事情,也沒有超自然的事情。甚至我們自己的思維和感知,都可以從物質的運動中得到解釋。我們不需要靈魂,也不需要神和上帝。我們所需要的是對周圍的世界進行觀察,並且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思考和總結,再將總結得來的規律用來解釋世界。
從曆史上說,這種現實主義的方法,起源於亞裏斯多德。所以說人們又將亞裏斯多德稱為科學之父。亞裏斯多德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將得到的結果分類和比較。他由此發展出一套係統的方法論。他對植物的分類學有非常精深的造就,影響至今。他也是第一個做係統化科學研究的人。因為他曾經做過亞裏山大的老師,通過這個關係,他從亞裏山大那裏得到了不少的研究經費,從而在植物學上開創了大規模樣本采集和考證的研究風氣。他對邏輯學的歸納、研究,使我們擁有了一套做科學研究推論的工具。另一位對科學的方法進行過總結、推廣的是十七世紀的佛蘭克.培根 (Frances Pagan)。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我們人人皆知。在培根上大學的時候,人們隻知道將古希臘亞裏斯多德時候的學說,拿來重新學習,但並不認為我們可以對知識有新的貢獻,也不認為我們有去做研究的必要。在當初看來,所有人類可以得到的知識,大多都在亞裏斯多德所在的經典時期(classical period) 被發現了。那麽我們現代人能夠做的隻是去理解他們,去學習古人,而不是去超越古人。古代經典的知識,是經過時間考驗的,是不可改變的。試圖改變古人的知識,不僅是徒勞的,而且是危險的。比如,如果我們改變了世代相傳的農作物的耕作方法,也許這一年就會沒有收成,這是非常嚴肅的後果。總的來說, 當初人們的態度,不是積極的進取,去發現新的知識,而隻是討論已有的經典學說,認為隻要正確地掌握了、理解了那些經典的知識就足夠了。這種崇古複古的態度,十分接近於兩千年來我們中國人的態度。認為一切東西總是古人的最好。我們的任務是去發現古代文化的精華,而不是去發現新的知識。在中國這一複古的傳統始於孔子。培根對這種複古的態度非常的不滿。他認為,我們的任務不是去複古,而是去創新。怎麽去創新,發現新知識呢? 培根認為這應該通過我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通過實驗,然後總結、歸納出事物運行的方式和規律,然後將這些規律與新的實驗相比較,從而驗證,或者推翻這些規律。這個知識獲得的過程,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人類共同的事業,這也就是科學的事業。在這個事業當中,大家應該互相交流實驗數據,應該互相比較,互相監督,互相驗證。培根創造了一整套新的科學的方法和風氣。在政治上,他極力鼓吹英國議會給科學經費和支持。這是自文藝複興以來,科學的又一次春天。
科學是現實主義思潮下誕生的新生兒。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從這樣一個看似平淡枯燥的方法論下發展出來的科學,到今天會有如此輝煌的成就。通過對物質的觀察,特別是歸元化(reductionism)的方法,我們在物理上可以將所有物質的運動總結為幾條最基本的運動方程。比如說現實生活中的所有的物質、原子、分子,它們的運動都可以用量子力學來描述。而量子力學,現代場論中的基本方程,決定於對稱性以及幾條最基本的原則(坐標不變性,重整化等)。而這些原則往往是簡單、自然、優美的體現。如果說世界上要有規律,那麽這些原則就是最自然的規律。所有這些,讓我們揭開了物質運動的神秘麵紗,使它們不再具有神秘的色彩。歸元化的發展使我們對物質運動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但了解本身,並不等於預測。現代科學所麵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要預測複雜係統的行為。這些複雜係統包括凝聚態物質,有機物質,生物係統,乃至神經思維和社會係統等等。這是一個與規元化相反的研究方法。在歸元化的研究中,我們需要從複雜的物質運動中總結出在它們行為之下的簡單基礎運動規律。現在,當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些基礎運動規律之後,我們需要對一個複雜的係統作出預測。如果說歸元化使我們對物質的運動不再有神秘感,那麽現在的研究是要充分發揮科學的有效性,使它用來預測、解釋我們周圍發生的事情。科學最初可以說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哲學將物質世界的研究,化分成一個新的學科,那就是科學。雖然在它的早期,科學看起來枯燥無味,沒有其他哲學分支中那種神秘的光環。又因為它事事需要與實驗比較,它的發展也看似緩慢,不如神秘的想象那樣來得輕鬆自如,可以隨意發揮。但正是這種平淡而踏實的科學方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知識寶藏。相反,哲學上的那些追求形而上的努力,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追求,到頭來都是途勞的,因為那些神秘的物質之上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的科學已取代了夕日哲學的地位。如果以前哲學是人類獲得知識的最主要的方法,那麽毫無疑問的,今天科學是我們獲得新的知識的主要方法。今天的科學,不隻可以對物質世界進行研究,也可以對我們人本身進行研究,這包括感情,心理,思維,以及我們的感知。這是因為人本身也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它並沒有超脫科學對物質世界研究的範圍。科學的興起,也就是現實思潮的興起。如果神秘主義是以人的想象作為最主要的運作手段,那麽現實主義就是以對外部世界的觀察、實驗以及比較作為最主要的手段。雖然這種方法不能象神秘主義那樣可以調動起我們神聖的感覺,以及對宇宙的幻想,但它卻成為我們人類當今理性發展的基礎。
用現實主義的態度來看待人生,這可以說是貫穿於本書的最重要思想之一。從曆史上看,人生的意義往往被用神秘主義來解釋。在這種方法下,人們通過想象給出一些看起來似乎崇高而偉大的人生意義,比如說信奉上帝,比如說輪回。所有這些都隻存在於我們的想象當中,而與外部的事實毫無關係。它們將人生的意義寄托在超自然的空間之上,認為我們不可能從現實的,平凡的生活當中找到人生的意義。它們認為人生的意義隻能從更高級的地方去尋找。什麽是更高級的地方呢? 那就必然是在那些超然的空間裏麵,在那些神聖的光環當中,在神與上帝的意誌裏。而從現實主義出發,我們就需要在人生平凡的生活當中,找到人生的意義。我們否認超然、神秘事物的存在,我們不相信有脫離於我們身體之外的靈魂。要尋找人生意義,我們必須首先對這句話本身做進一步分析。什麽是人生的意義?這是指人生的目的(purpose)嗎? 當我們說一個事物的目的時,是指用它來派什麽用場。比如說一張椅子,它的目的是有人可以坐在它上麵。這是因為這個椅子是人製造出來的,他的製造者在製造它的時候對它有一個目的。所以目的存在於製造者的心中。如果我們相信人是被上帝製造出來的,那麽在上帝製造我們的時候他心裏會有一個目的。也許是想讓我們執行一個任務,或者隻是出於他的好奇心,將我們製造出來玩一玩。但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已是上帝的產物,而認為是進化的產物,那麽我們沒有一個製造者,我們就不可能從製造者那裏知道我們的目的。所以問人生的目的(purpose)是什麽,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當然,人生的意義這一問題,除了目的之外,還可以被換成很多其它方式來問。比如說,怎樣的人生,怎樣的生活,才更值得,才更有意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我們人的行為,分析我們人的特性,而從中得到答案。首先我們可以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行為有沒有一個傾向,我們是否更喜歡一些事情,而不喜歡另一些事情。當然我們更喜歡高興的事,而不喜歡不高興的事。這是因為高興的定義就是被喜歡。那麽達到這種持續的高興的狀態,也許就是人生的意義。除此之外,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崇高、更神秘、更偉大的人生意義。我們在這此想說的是,人生的意義可以通過現實主義的方法來尋找,而用不著建立在神秘主義的想象之上。對於這些人生意義的具體探討正是我們在下一章中要闡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