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碎語

讀書,行路,越想越糊塗......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異書奇蹤(八):汲淪穀淚滴禱告文

(2008-09-18 17:12:46) 下一個


八、汲論穀,公元十二世紀

汲淪穀( Kidron Valley )的西側緊挨著耶路撒冷老城東牆,東邊是有名的橄欖山,它彎彎曲曲艱難地向南爬行,穿過猶太沙漠,奔向死海,一路留下些枝枝杈杈。不要被“汲淪”這兩個漢字所迷惑。這條峽穀除了在冬天的雨季,其他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幹涸的。

汲淪穀爬向死海的半路上,滿目荒瘠。一道道裸露的山梁,寸草不生,隻有在千萬年雨水切出的狹窄彎曲的峽穀中偶然看到一點點綠色。就在這樣一個荒涼的地方,幾座四方小樓,顏色和四周的砂岩差不多,沿著陡峭的懸崖逐層疊蓋而成,達幾十米高,煞是險峻。小樓群中,幾個藍綠色的穹頂伸出頭來,給人以神聖意味,這就是聖薩巴斯( Mar Saba )修道院。站在修道院高出放眼望去,北邊是耶路撒冷,正西是伯利恒,即耶穌誕生地,兩地離這裏均隻有十幾公裏。


圖十四:聖薩巴斯修道院。

相傳薩巴斯( Sabas )在不惑之年來到這個荒涼之地,找個岩洞住下來,麵向耶路撒冷和伯利恒,開始隱居生活。那是公元四百七十八年。五年裏,七十多位修行者加入了薩巴斯的行列,各人住在自己的岩洞裏,每日禱告默想,靠編織籃子為生,一層一層建起了修道院。薩巴斯在九十三歲時死了,就埋在這裏。到了十二世紀,十字軍攻入耶路撒冷,也來到聖薩巴斯,把他的遺骸強行運往歐洲,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教皇保羅六世才把它還給修道院。薩巴斯信奉的是希臘東正教,與羅馬天主教互相指責為異教邪說,尤其是想到天主教騎士們一二零四年在君士坦丁堡幹的好事,他們為什麽要把一個東正教信徒的遺骸搶回家當聖物,我至今也沒搞明白。

聖薩巴斯是最早的修道院之一,它的修士以苦修聞名,修士們每日禱告七次,從不間斷。這裏有一本奇特的禱告書,被視為珍寶。此書共有一百七十多頁,全部羊皮製成,做工精細。技藝高超的匠人用希臘文抄滿了東正教的禱告文,並寫下序言和跋,從中我們知道,此書完成於公元一二二九年四月。正是那一年,第六次十字軍東征利用談判重新得到了耶路撒冷和伯利恒。可是數年後,耶路撒冷又被花剌子模人( Khwarezm )占領。

聖薩巴斯的修士們都知道,這本禱告書非同尋常,禱告文的字裏行間,隱隱約約有另外一套文字,模糊難辨,書寫的方向和禱告文垂直。偶爾能辨認的一些詞語有相當奇怪,雖然貌似希臘文,但是不明含義。這是什麽文字呢?是上帝的隱語嗎?他們不知道,隻是在黑暗的岩洞裏點起蠟燭,就著閃爍昏暗的燭光一遍又一遍讀著禱告文,燭淚點點滴滴落到書本上。日久天長,每一頁都塗了一層半透明的燭蠟,神秘的文字越來越模糊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