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碎語

讀書,行路,越想越糊塗......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餃子

(2008-03-26 20:18:34) 下一個

一大早乘新幹線從東京趕到大阪。出了新幹線轉到普通車站,左瞧右瞧,見內田遠遠站在賣便當的小店旁邊,縮脖低頭,翻著眼睛悄沒聲地笑,一臉羞答答。這小子總是這麽靦腆,四十大幾了還找不到女朋友。

我上前跟他握手,感謝他專門請了一天假來接我。自從他離開實驗室回到日本,每年我們都在日本見個麵。這次仍然時間緊迫,三小時後,我必須乘新幹線繼續南下。

我們倆見麵,除了敘舊和一些沒有完成的合作工作以外,最重要的是保持找地方吃飯的傳統。這幾年,日本式pizza餅,大阪廣島東京各種風味都吃過了;生魚片,嚐過各種魚類魚子鯨魚肉海螺肉生馬肉生牛肝;還有各種各樣的火鍋,海鮮的牛羊肉的野豬肉的相撲的。當然後者是給相撲運動員吃的。我心想,不知這回有什麽新花樣?

內田帶著我出了大阪車站,在互相連接的大廈裏轉來轉去,暈頭轉向,最後終於走上大街。穿過路口,繞過叫喊示威的法輪功們,內田指著右邊的一個大樓說:“這回咱們吃餃子。”我抬頭看看招牌,樂了。漢字和片假名組成的招牌,翻譯成中文叫做“餃子運動館”。

餃子,日本人讀作gyoza,一聽就知道是連字帶音一股腦兒從中國剽竊來的。從口音來看,我以為是從膠東偷來的。我老爹就管餃子叫gyozi,在北京住了五十年愣是改不過來。膠東當年鬧倭寇,蓬萊閣至今還有當時戚繼光修建的海防城。倭寇們搶進餃子鋪,學了兩口膠東話,也未可知。這是笑談。運動館這幾個字呢,用的是片假名,讀作“死打雞鴨母”,翻譯成英文就是stadium。我想,光是這個名字就充分代表了日本的文化。

一樓二樓全是遊戲機,擠滿了年輕人。上三樓,小紅燈籠高高掛,就是餃子運動館了。由十來個小攤組成,各賣各的,據說都是名店,專門在此銷售。店鋪都很小,隻開個齊胸高的櫃台,客人點了餃子,拿了帶號的牌子,到一邊的方桌長凳上等著。

這就是死打雞鴨母?日本人可真逗。

內田帶我轉了一圈,原來所謂餃子,大多是鍋貼。偶爾也有蒸的和煮的,但必特別標明。看來海盜們當時沒有時間好好學習,把名字搞錯了。

互不相識的客人們擠在一起,邊喝啤酒邊吃餃子。我不喜啤酒,要了一杯日本燒酒配可口可樂,土洋結合,味道獨特。內田告訴我,這種桌凳和格局,是日本四五十年代典型的吃飯方式。他指給我看牆上的介紹,其中一篇的標題是《餃子與啤酒》。開宗名義:在中國,餃子是當點心跟茶一塊兒吃的,餃子和啤酒相配,是日本的“偶雷雞那魯”——original,也就是說,是日本發明的。我不由哈哈笑起來。

另一幅介紹上,標著日本各地的特色餃子以及每人每頓餃子平均耗費的統計。全國平均為兩千三百日元,宇都宮市的鄉親們最能幹,一頓吃四千多日元。大阪表現不好,連前五名都沒進去。這是認真,還是幽默?

內田告訴我,每個餃子店都有明確的標準,餃子的尺寸重量,餃子皮的厚度,以及煎炸時間和餃子皮的脆度,都有規定。我看到一個店鋪前的圖解,其中有含汁量,含油量,體積,餃子皮厚度,脆度,大蒜含量,蔬菜含量等六七個量度。就連蘸餃子的醬油都有規定:百分之五十醬油,百分之五十醋,加以少量含糖的清酒。忽然想起eHarmony的廣告來:選擇女朋友需要查看二十九個量度。看來選擇餃子也不比找女朋友容易。

餃子上來的時候,已記不得我們都要了些什麽。不過這些鍋貼——不,餃子——味道極佳。牛肉大蔥餡的,海鮮黃韭餡的,更多是從未見到過的,比如整蝦包入,蝦尾巴露在餃子外邊的,餃子上鋪滿蔥屑外加浸過薑汁的蘿卜末的,甚至餃子上蓋滿了醬肉片的。

走出餃子運動館,我想,看來中國又要丟掉一個發明專利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