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碎語

讀書,行路,越想越糊塗......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快

(2005-03-19 10:31:41) 下一個
  波音七四七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空中小姐微笑著遞上一杯紅酒。

  聖誕快樂。

  昨晚在日本過聖誕夜,朋友邀我到大阪一家名叫“藏”的飯館吃chyanko火鍋。這是相撲手的標準夥食,湯料好像是豆漿,miso和魚湯配成的,倒進研碎的炒芝麻末,加以魚蝦肉片蔬菜和麵條,再汆上幾個魚漿丸子,風味獨特。我們就著清酒下飯,左一杯右一杯,不知不覺就過了聖誕節。這會兒在飛機上再過一遍,看看四周稀稀落落的旅客,一個個睡容滿麵,哪還有過節的氣氛。

  轉眼又是年底,這輩子又少了一年。想想過去這三百六十多天,腦子裏一片模糊。這次出門十三天,亞洲北美跑了三個國家五六個城市,大會套小會,最多的時候一天仨。最後這幾天,天天加班,平均每天隻能睡三四個小時。TIME PASSED BY IN A BLUR。

  快,現代生活無可爭辯的特征。

  於是打開電腦,寫下了這個題目。

  當學生的時候,從一位回國的日本同事手裏買過一輛舊車。那車早已壽終正寢,唯一剩下的是塊黃銅鑰匙牌,上麵有一行英文字,“生命當行快車道”(Life in the fast lane)。

  同事告訴我,他到美國以後,連出了幾次車禍,全是別人從後麵撞上來的。最後一次,撞人的破口大罵,他才茅塞頓開:原來在這個國家裏見到黃燈是要加速的。於是他掛了這個鑰匙牌,以便隨時警醒。我至今還記得他那惶惑的表情。

  我自己也是這種闖黃燈的人。年齡越來越大,耐心反而越來越小,車也越開越快。不管大路小路,總得超過時速限製十到十五邁心裏才舒坦,否則就有浪費時間之感。“病情”嚴重的時候,一邊根據交通狀況抄近路快路,一邊還擔心別人會選到更好的路超過自己。這種快車開起來挺累:不但要跟前後左右的車較勁,而且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免被警察抓住罰款。

  日子過得也很像闖黃燈超速的車。從早上一睜眼就開始忙活:自己想去晨練,孩子要提前到學校參加活動,需要開車去送,頭天晚上還剩下幾張帳單要複。這麽一折騰,咖啡隻能拿到車裏去喝,連刮胡子都跟開車同時進行了。到了單位,會議,電話,電子郵件,一個接一個的“死線”,還有各種首尾相接意想不到的問題,必須不停地multi-tasking,有時吃連午飯的時間都沒有。

  好不容易有幾個周末不加班,又得為家務事奔忙。孩子的體育比賽中文學校,都安排在周末,下個禮拜的吃喝拉撒也得準備停當,出來進去走馬燈一般。在超級市場裏推購物車的緊張程度跟開車上班時的左超右追也不相上下。到了交款台,仍然免不了細細估算每個出口處排隊的人數,每輛車內所裝物品的平均數目,以及每個收款員的平均行動速度,以此來選擇到哪個出口去排隊。有時甚至還盯著其他出口處一兩個跟自己同時排上隊的,看自己能否最先交費出去。

  看看周圍,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如此。人類越來越缺乏耐心。快,成了追求的目標。

  服務行業早就注意到了這個趨勢,讓我們更忙了。書店裏充斥了《N天掌握X》,《M小時學會Y》之類的書,還有五花八門的《XX for Dummies》。要是連這種書也沒工夫讀,買幾盤books-on-tape,超車的時候能得空聽幾段就得了。越不讀書出書越多。有一點兒讓大夥關心的事兒,櫃台上馬上就擺出當事人詳細描述的內幕和所謂專家的長篇大著,好像這幫人都事先串通了,先把書寫好再去犯案似的。更有甚者,聽說在國內十來歲的孩子就有出長篇小說的。

  吃飯有快餐,而且是DRIVE THROUGH,連車都不用下。吃了以後肚子飽得快,身上的肉也長得快。不過沒關係,有各種速效減肥法。若還嫌減得不快,有liposuction,拿機器把身上的脂肪抽出來。忙得睡不著覺,有快速催眠法。實在不行,還有各種鎮靜劑安眠藥,保證讓您定點入睡。超級市場裏的蔬菜水果雞鴨豬牛羊肉多半是靠增長激素喂起來的,因為這樣蔬菜水果牲畜長得快長得大。孩子們吃了這種食物也長得快長得大,兔子般大點兒的年紀就對異性感興趣,十一二歲就好像發育成大人了,體重更是一代更比一代強。

  這一切,我們統稱之為“高效率”。

  當然,高效率本身並不壞。人類在科學和技術上之所以有如此長足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應當歸功於對於效率的追求。問題在於現代生活中,效率常常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跳躍式、淺嚐輒止的生活方式,沒有能力或興趣去細細地讀一本書或是靜靜地想一個問題,更甭提去體驗心靈上的平靜與超脫了。自己忙不算,還把子女的時間表也填得滿滿的。學校的課程要求成了孩子日常活動很小的一部分,音樂美術體育還有社會活動,做父母的要兒女在方方麵麵拿第一,恨不得他們把睜開眼的每一分鍾都用上,一見孩子閑著就運氣。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曠遠,離我們已經越來越遠,到我們的孩子輩兒就更甭提了。

  其實這是浮躁。這種浮躁之所以發生在幾乎每個人身上,是因為整個世界都浸淫在好大喜功之中。

  莫爾發現“定律”,說電腦的儲存能力每十八個月就要翻一番。馬上就有帕金森數據“定律”說,你有多少內存,我就有多少數據把它填滿。就連微軟的蓋茨也出來添亂,說我十八個月也把軟件的速度給你翻一番。這些所謂的“定律”其實無非是些自我實現的諾言,隻要有人相信了就會想盡辦法去實現它們。

  麻煩的是,人們真的相信了,而且死乞白賴地要達到這些目標。於是大夥兒一哄而上,拚命追求幾何級數的增長。前幾年,生產能力、股票價格不停地翻番兒,一時皆大歡喜。那時候,我到勞工部的網址上查詢過通訊工業在未來二十年的前景。它在2000年的預測說,通訊業的人員需求將以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至少二十五年。也就是說,二十五年以後,通訊行業的工作人員將超過2000年人數的一百倍!當然,今天我們知道這個行業在前幾年就已經發展過熱,不少人丟掉了養家糊口的飯碗。

  幾何式增長有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無法維持供與求的平衡。有人說,現代經濟衰退的原因之一就是生產能力過剩。不僅高科技,傳統工業也是如此。聽說幾年前鋪下的地下海下光纜如今隻用了百分之幾,生產的飛機也隻能成群地泊在南加州的沙漠裏。

  快速消費,快速生產消費品,還導致快速消耗能源,快速汙染,快速破壞環境。

  手頭的資料說,美國能源部估計全球能量年消耗為三十八億億英製熱量單位(BTU)——三十八後頭十六個零。其中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能量占總消耗的三分之二,煤炭占四分之一。有人估計,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繼續消耗,再有一百年左右,地球花了幾十億年所積存的礦物燃料將被使用殆盡。這是幾年前的估計,肯定沒有考慮到近幾年中國的崛起對能源需求增加的驚人速度。

  與此同時,全球每年向大氣層放出一百億噸左右二氧化碳(美國貢獻其中的四分之一),產生四億噸固態廢物(美國占一半),毀掉麵積相當於三個新澤西的熱帶雨林(美國是熱帶硬木最大的進口國)。深海裏,百分之九十的大型魚類在過去五十年內消失了——這得感謝我們日新月異的高效率捕魚技術。中國的數據目前還找不到,不過她趕上美國的日子恐怕為期不遠。很可能在有些方麵已經超過美國了。當年我跟貧下中農在水庫捉魚用的是手榴彈。技術雖不先進,但是有斷子絕孫的奇效。

  從手榴彈想到原子彈。記得美蘇核競賽時期有一副漫畫,畫上勃列日涅夫對美國抱怨說,你能毀滅地球十好幾次,我隻有你能力的一半!如今印度、巴基斯坦都變成核國家了,北韓和伊朗也正在努力,毀滅地球的次數大概也是照幾何級數增長吧。高效率殺人武器曆來是人類追求的目標,海灣戰爭中的smart bombs也確實令人驚異。隻是想想將來的戰爭,雙方的智能武器不依不饒地追趕四處逃竄的目標,難免不寒而栗。讓人追急了眼,免不了有捅核按紐的衝動。

  生命的短暫注定了目光的短淺。如果把地球的五十億年曆史比作一天的二十四小時,那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也隻相當於百萬分之一天,而一個人的百年生命還不到千分之二秒。誰都難以跳出自己生命的期限來看待世界。我們平時的精力,多用來對付明年的進展,下季度的成果,月末的報告,每個禮拜的死線。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更重要的東西,不是這些短期的進展成果報告死線能夠處理和代替的。

  不久前回國,跟幾位大學同學喝酒,也聊到人類對短期內幾何式增長的渴望與追求。有一位酒有點兒多了,滿臉通紅地說,自然界裏隻有一類生物能跟我們人類相比——癌細胞!這話讓我想了很久。

  寫到這兒,酒喝完了,人也有點兒迷糊了。座位前方不遠一位旅客的電腦屏幕上,《THE MATRIX》的主人公正在槍林彈雨裏瀟灑地風擺荷葉,讓子彈劃著螺旋線從身邊擦過。人類對於快的夢想越來越離奇了。不過,快到過份,還得放慢鏡頭,否則眼前隻是一片BLUR。

  閉上眼,來幾次腹式呼吸,一個聲音從心底浮上來:

    心同流水淨
    身與白雲輕
    寂寂深山暮
    微聞鍾磬聲

  願各位在新的一年裏有機會享受到慢的悠閑與寧靜。

原載於 2004 華夏文摘 cm0412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