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紅楓坡三結義------毛澤東和他的把兄弟【轉貼】

(2021-10-23 15:27:03) 下一個

紅楓坡三結義------毛澤東和他的把兄弟【轉貼】

1952年9月,湖北省大冶縣銅山口岩山朱村鐵匠朱其升,收到一封來自北京的信。信封顯示裏麵有“中國共產黨中央辦公廳秘書室”發來的公函。

 

 

老實巴交半輩子,隻會掄起鐵錘打鐵的朱其升,根本不認識信封上寫的啥,但這完全妨礙不了他驚喜激動的心情。

他恭敬地委托前來轉信給他的孟淑純老師讀信。孟老師拆開信封,迅速地看一遍,按捺住驚訝,一字一句的將信的內容讀了出來。

“其升兄:來信收到,甚為高興。寄上人民幣200萬元(舊幣,折合現在的人民幣200元),聊佐小貿資本。彭友勝尚在人間,曾有信來,知注附告。順祝,興吉。毛澤東,1952年8月30日。”

“潤之弟……”

朱其升熱淚盈眶,好半天都說不出一句完整的字句。鄉親們聽說鐵匠收到了北京毛主席的信,都擠在朱家看熱鬧,一起聽孟老師讀信,也跟著一起高興,紛紛詢問朱其升到底咋回事,他一個打鐵的,為什麽稱呼毛主席潤之弟。

朱其升擦一把眼淚,喃喃自語:

“潤之弟,我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你官做的這麽大,也沒有忘記我……”

好不容易將自己澎湃起伏的心情平定下來,朱其升順著思緒,回憶翻飛,將他與毛澤東、彭友勝三人一起當兵,一起同甘共苦,並且一起結拜為兄弟的往事,給鄉親們講述起來。

 

 

1891年,朱其升出生在湖北省大冶縣一個偏僻的山區,岩山口朱村。他們家極其窮苦,靠種地為生,但是自己家並無田地,都是被地主剝削的。

家裏僅有一幢土屋,卻有兄弟四人,家貧又孩子多,朱其升也沒怎麽認字念書,12歲就出遠門,在湖南田江給人當學徒,學打鐵、修雨傘的手藝。

15歲時,朱其升出師,留在鐵匠鋪給老板當義務徒工,卻因為肚子餓的慌,偷吃了老板家一點米飯,被老板照臉扇了幾巴掌。

朱其升年少氣盛,連夜卷了自己幾件破衣服,逃走了。他舉目無親,又不認識回家的路,就沿路乞討,苦熬著日子,往前一點點趕路。艱難趕到長沙附近時,聽聞官府在給新軍招兵。

這個新軍要幹什麽,朱其升也不知道。他就想找個地方填飽肚子,再賺點軍餉,好有路費回家。

當時清政府參軍有年齡和身高要求,朱其升都符合,所以,他很順利地投軍成功,被編入趙恒惕管轄的新軍裏。

當時新軍編製是13人為一棚,由棚長、副目來管轄這一棚的兵。朱其升所在棚的副目,相當於後期編製的副班長,正是彭友勝。

彭友勝,出生於1884年,家在湖南衡東三樟鄉粟子港。彭家窮得叮當響,彭友勝大字不識幾個,就早早背井離鄉,自個兒混飯吃,還當過礦工。

1907年,彭友勝參加了湖南新軍,他為人老實忠厚,踏實勤快,所以,當兵幾年後就被提拔為副目。

朱其升與彭友勝個性相投,兩人都是能吃苦也能拚命幹活的人,加上朱其升是個手藝人,有打鐵和修雨傘的基本功,所以,遇到修理兵器等手藝活,都是他辦。很快,他與彭友勝交好,被升為上士,餉銀也漲到了8元一個月。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打響,湖南長沙也隨之戒嚴。

湖北革命軍趕到長沙,請求湖南新軍盡快起義聲援。湖南新軍便隨之起義,分為南、北兩路革命起義軍向長沙發起進攻。

 

 

這個時候,毛澤東在長沙湘鄉駐省中學讀書。武昌起義後,武昌的一位革命黨人來學校給師生們傳播什麽是武昌起義,為什麽要進行武昌起義這些革命思想。

這位革命黨人毫無顧忌地痛斥清政府的昏庸,少年毛澤東聽得熱血沸騰,心中升起了強烈的想法:

他要投筆從戎,為推翻清朝封建君主製度,建立人民共和政府的革命出力。

毛澤東就近來到新軍,要求參軍。但是新軍招兵有規定,必須有可靠的、熟悉的人擔保,才能加入革命軍。毛澤東一個學生,人生地不熟的,找誰擔保?

毛澤東滿腔熱血,遇到阻礙也不願放棄,一直耐心而執著的與招兵的人講道理,雙方談話的聲音很大,吸引到了朱其升的注意。

朱其升見這學生長的身形高大、眉目英挺,說話沉穩又有條理,對他第一印象特別好。他上前了解情況,問毛澤東:“你一個學生,為什麽想要參軍?”

“為完成革命而盡力!”

毛澤東擲地有聲的回答,讓朱其升對他印象更好了。朱其升在新軍裏就是聽命行事,革命不革命的,他自己沒有什麽明確的概念。

見這個學生目光堅毅,他不自覺的就被鼓舞到了。

朱其升怕自己擔保資格不夠,就去找彭友勝幫忙。彭友勝一聽,有懂文化學識好的學生願意參軍,欣然同意。

見到毛澤東後,彭友勝看他雖然年輕,卻氣宇不凡,心中更是滿意,於是和朱其升二人聯名為他參軍做了擔保。

經他們上級批準後,毛澤東便用“毛潤之”這個名字編入革命軍,被編入湖南新軍二十五混成協五十標第一營左隊,當了名列兵,月餉銀7元。

作為一個新兵,毛澤東在兵營一開始學的就是列隊步法和射擊技巧。

 

 

稍息、立正、左轉、右轉這些基本步法,毛澤東要一遍遍的練習,朱其升就負責幫助和指導他。打槍時怎麽瞄準、怎麽扣動扳機,這些基礎射擊知識也是朱其升教導他。

毛澤東天資聰穎,學這些都又快又好,訓練“打輪”時,總能獲得優異的成績。

1967年時,毛澤東在一次會見外國友人時,回憶往事,他還津津樂道的說起了這段當兵時光:

“辛亥革命的時候,我背過幾天槍,什麽立正、稍息、槍法還可以。”

有一次,毛澤東的槍支機頭卡住了,他擺弄半天都修不好。朱其升立馬上前,幫他拆開槍支上煤油,把零件擦的潤滑油亮了,再裝配修好,問題很快解決了。毛澤東佩服的誇朱其升:“在這方麵,你真是個能手!”

大家一起訓練生活,彭友勝和朱其升,很快發現毛澤東的與眾不同。

在訓練時,毛澤東與其他混口飯吃的新兵不一樣,他悟性好,勤奮好學,出操訓練的時候尤其努力,一招一式毫不馬虎。因為訓練動作標準,彭友勝經常讓毛澤東為其他士兵做示範動作,使他成為了軍營裏的“教官”型人物。

在生活中,毛澤東博古通今,談吐與目不識丁的普通兵士明顯不同。他經常講《三國》《水滸》《西遊記》裏麵的故事和道理給同宿舍的士兵。

“張飛大戰長阪坡”、“宋江怒殺閻婆惜”、“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些故事,兵士們都愛聽,毛澤東擅長演講,故事講的繪聲繪色,像說書人一樣具有感染力,大家都被他吸引住了。

彭友勝因為是老兵,新兵蛋子很少有被他瞧在眼裏的,但是,對毛澤東這樣有文化又刻苦認真的讀書人,他不得不刮目相看。

因為年長,彭友勝和朱其升在生活上都很照顧毛澤東。

天氣漸冷,朱其升見毛澤東衣裳單薄,就把自己新發的藍棉衣給他穿。有時候軍隊裏有犒賞,夥食裏有紅燒肉,朱其升還將自己分的肉,夾一些給毛澤東。朱其升是打心眼裏敬佩學識淵博的毛澤東。

毛澤東、彭友勝、朱其升三人關係越來越好,他們經常在一起談天說地。

 

 

有一次,毛澤東給他們講《三國演義》,講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時,三人都心情澎湃。毛澤東便說,我們周邊沒有桃園,但是有紅楓,不如我們“紅楓坡前三拜把”,結為至交兄弟,以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朱其升和彭友勝當然讚同,三人便以樹枝為香,撮土為爐,一起跪地拜了三拜,就此義結金蘭。

他們在軍營裏的生活,也會碰到一些麻煩和波折。

毛澤東愛幹淨,喜歡洗溜水澡,用水量大,就經常向挑夫買水。一次他買水時,被兵營裏一個愛惹事的大塊頭看見了,那大塊頭就笑話他手無縛雞之力,連水都要買,還敢來當兵?

毛澤東回敬他,我用自己的錢買水,比你欺壓老百姓來的正當。

原來,幾天前,那個大塊頭仗著人高馬大,欺壓一位賣香煙的老婆婆。他拿了香煙不給錢,毛澤東抱打不平,硬是指責的大塊頭,在眾目睽睽下,掏了錢給老婆婆。

大塊頭也因此懷恨在心,譏笑毛澤東買水這事兒,就是他故意找茬。這時,見毛澤東還敢反唇相譏,大塊頭就怒火衝天的撲上去,準備和毛澤東幹仗。

朱其升閃身而出,擋在毛澤東身前:“你故意惹事,說不過人,還想打架嗎?”

大塊頭欺負朱其升老實,還想打他,他二人快打起來時,彭友勝趕到,問清情況後,狠狠批了大塊頭一頓。大塊頭見副目來了,又自知理虧,再不敢尋釁滋事,灰溜溜的跑了。

冬天到了,軍營駐紮的山坡被鵝毛大雪覆蓋,新軍的冬訓因此暫停。

在軍營裏沒事幹,毛澤東就教朱其升和彭友勝寫字,耐心地教他們握筆和練字的方法。毛澤東還幫兵營的士兵們寫家書,朱其升就找毛澤東寫過三四封家書,寄給了他祖父祖母,可惜後來都沒留存下來。

因為天氣寒冷,有一天半夜,朱其升感冒嚴重,發起了高燒,整個人頭昏目眩、唇幹舌燥。毛澤東發現後,熬夜燒水給他解渴,照顧他直到退燒。

朱其升病好後沒多久,他們所在營隊接到命令,向瀏陽進發。在行軍路上,三人互相照顧,相處的情同兄弟。

一次雨夜,營隊急行,毛澤東體力不支,一個人掉隊在後麵。朱其升不能不顧結拜兄弟,就陪他一起掉隊在孤山野窪裏。

營隊停下休整時,彭友勝發現朱其升和毛澤東沒跟上,立刻原路返回找他們。三人一起互相鼓勵,走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時,走到一個叫陳家大灣的村子。他們商議休息好了再去追趕營隊,卻不料,一隊清廷騎兵忽然從天而降,將村子給包圍起來。

 

 

清軍在村中高喊捉拿革命黨,他們三人又身體疲憊,無法與清軍對抗。一番分析後,他們觀察周圍環境,發現附近屋外一麵矮土牆底下,有條陰溝比較隱蔽,可以藏身。

於是,三人貓腰鑽進去,在裏麵找了塊沒有積水的潮濕之地,借著上方大石板的阻擋,等待清軍離去。

哪知那些清軍不按常理出牌,竟在村中守了三天三夜。

毛澤東三人不敢貿然出來,餓了渴了,都要硬生生忍著。在彭友勝和朱其升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毛澤東就悄聲講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激勵他們兩個,三人就這樣苦苦支撐了三天三夜,終於在第四天傍晚,撐到那隊清軍撤走。

他們三人餓得頭昏眼花,找村民要了食物和水,吃飽休息時,生火烤衣服,略作休整,又火速趕路,終於找到了營隊。

這次患難與共後,毛澤東與朱其升、彭友勝的感情更加深厚。

1912年春,孫中山和袁世凱和議,預備的戰爭取消,南北“統一”,一時無仗可打,新軍便就地解散,每個士兵發3個月餉銀,自行回家。

這時,毛澤東在新軍已當了半年列兵。雖然,軍令裏還有一條通知,三個月後,士兵原地集中。但是,毛澤東經過半年當兵生涯,深知知識的重要性,他決定繼續念書。

毛澤東率先離開營隊,朱其升、彭友勝還為他辦了桌餞行酒菜,其中有一碗菜,正是毛澤東最愛吃的紅燒肉。

彭友勝知道毛澤東是窮學生,一點餉銀根本頂不了什麽用,便將自己的2個銀洋塞給了他,離別之際,對他千叮嚀萬囑咐,望他珍重。

三兄弟就此分別,各奔東西。

毛澤東於1913年春季,進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預科讀書,之後走上革命道路,開始了一段波瀾壯闊的人生旅程。

朱其升離開部隊,回到老家後,再沒有當兵的意願。他的個性又忠厚老實,便在老家以打鐵種田度日,為生活奔波勞碌。

 

 

對於當革命軍的事情,朱其升怕惹禍上身,將那段兵營生活,深深藏在心裏,從來不敢對別人吐露半句。

而彭友勝繼續留下來當兵,在解放前,還與毛澤東重逢過一次。

十多年後,彭友勝所在的部隊轉戰到廣州,參加國民革命軍,彭友勝被任命為少尉排長。當時,毛澤東正南下廣州主辦第六期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報紙聞訊刊載了他來穗講學的消息。

彭友勝在報紙上看到這則新聞,喜出望外,特意理發洗澡,換上新軍裝,精神煥發的去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探望毛澤東。

毛澤東正在伏案備課,看到彭友勝拜訪,一時間意外又激動。他二人雖十多年未見,再相見也依然親切。

彭友勝將自己這十幾年的經曆講給毛澤東聽,講他身在軍營,卷入軍閥混戰,也是隨波逐流。

毛澤東一直認真聆聽,待彭友勝說完,也對他說了心裏話。毛澤東說,我們現在要走的路,就是要喚起千百萬工農民眾,打倒軍閥、打倒列強,爭取國民革命早日成功。

毛澤東還讓彭友勝留下來,說他身邊需要人,邀請彭友勝與他一起幹革命。

彭友勝思考片刻,想到自己沒有什麽文化,大字都不認識幾個,怎麽能在講習所裏做舞文弄墨的事情呢?他麵帶愧色的婉拒了毛澤東。

之後,他們兩人還針對士兵情緒、農民生活、工人生活討論好久,直到深夜,言談甚歡。

 

 

廣州一別後,彭友勝參加了北伐戰爭,衝鋒陷陣、出生入死,因作戰有功,還被提拔為副連長。可是,國民黨軍隊日漸腐敗黑暗,勾心鬥角之事,比抗日救國之事更重要。

彭友勝在部隊待的越來越心灰意冷,於是借機離開軍營,回了老家衡東縣,在吳集糧行當了多年倉庫保管員,到1940年的時候,他因年紀大了,便回鄉務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彭友勝知道毛澤東當上了國家主席。他心中無比自豪激動,逢人就說他與毛澤東一起當過兵的往事。別人聽他說的多了,就不斷質疑他:你們既然關係那麽好,你怎麽沒跟著他走到底呢?

彭友勝想起當年他與毛澤東廣州那一聚,想起自己婉拒了毛澤東的邀請,心中也後悔萬分。

1951年,土改工作組到達彭友勝老家,因彭友勝家中一貧如洗,被劃為貧農,國家給他們家分了土地、耕牛和田地。

彭友勝念及與毛澤東以往的情誼,再念及如今國家對他們家的恩情,越想越睡不著覺。這年3月14日,彭友勝買回上好的紙筆和信封,請了他們老家學問最高的老先生代筆,給毛澤東寫了一封書信。

他在信中講了自己多年的經曆,講了自己從貧農到有田有地後的喜悅之情,講了自己渴望見到毛澤東的心願,最後,他委婉的請求毛澤東,給他找份差事幹,他還想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這封信寄出後,彭友勝心裏七上八下,一直殷殷期盼。一個多月之後,他終於收到了毛澤東給他的回信。這封回信,被收錄於《毛澤東書信選集裏》。

毛澤東在回信裏,表達了收到彭友勝書信的高興之情,對於他家劃分貧農的事情,毛澤東說,這是經過群眾同意的好事情。

 

 

關於彭友勝提到的工作事宜,毛澤東建議他“待在鄉下”為好,如果確實生活十分困難,可以持信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齡求助。

彭友勝拿著這封回信,全家高興的像過年一樣。後來,他在生活艱難的時候,持信找了程星齡幫忙,按照相關規定,接受了政府每月30元的生活補助。

彭家房前屋後,栽種著大片茶林。毛澤東對彭友勝諸多照顧,他沒有什麽能回饋毛澤東的,便每年采摘茶葉,製作茶包,郵寄到北京贈給毛澤東,年複一年,從未間斷。

毛澤東對彭友勝贈送的茶葉讚不絕口,也經常囑咐辦公廳的人回信表示感謝。

1969年11月23日,85歲高齡的彭友勝去世,從此,再也沒有昔日的“副目”為毛澤東每年郵寄茶葉了。

朱其升則在1952年與毛澤東書信聯絡上後,兩人往來關係更為密切,還曾見過兩麵。

1952年10月份,朱其升揣著毛澤東的親筆信,用他寄來的錢做路費,搭上去北京的列車,進中南海見到了他。兩人一見麵,毛澤東就迎上前握著朱其升的手,極為高興。

他們一起聊往昔當兵的歲月,聊起了彭友勝,兩人敘舊良久,毛澤東以他慣常吃的三菜一湯招待朱其升,知道朱其升也愛吃“硬菜”,毛澤東特地讓廚房做了一道紅燒肉。

朱其升這回在北京待了一個多月,毛澤東有空閑的時候,就邀請朱其升吃飯聊天,談的都是基層人民群眾的生活,朱其升也毫無保留,將自己接觸知道的基層事情,都告訴了毛澤東。

朱其升回家前,毛澤東將自己的500元稿費給了朱其升,叫他補貼生活。朱其升覺得自己對革命沒任何貢獻,不肯收這個錢,毛澤東強調說,這是他的稿費,個人的心意。

朱其升這才收下錢,回到了湖北。

朱其升為人忠厚,拿著這錢,就想為國家做點貢獻。於是,他以這些錢為資本,將漢口礄口附近的手工藝人,一些補傘的、修鞋的、補鍋的、箍木桶的工匠藝人都召集到一起,成立了“和平油布雨傘廠”,朱其升任經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