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胎政策,至今三十年褒貶不一。有人說,這政策使中國少生3.5億人(相當於美國人口),效果很好,但也造成人間悲劇無數。"效果好"是說,實施該政策的當初,中國人口約13億,三十年後的今天,中國人口依然約十三億,體現在這個"約"字上的政策神奇,不能不讓人叫"好"。說它造成人間悲劇是因為這政策活生生剝奪了屬於個人和家庭對生育和家庭計劃的決策權。分明是國家強製政策,還要美其名曰"家庭計劃"。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最近更是提出(略去姓名),"城鄉一胎、特殊二胎、嚴禁三胎、獎勵無胎"這一新的計劃生育論,顯出了禦用文人"沒腦子"的風範。
中國傳統觀念上的"多子多福",很大程度上也是年輕父母對自己的將來實行自保的一種經濟行為。舊時的中國,沒有完善的退休金製度,沒有社會安全網(social safety net),也沒有什麽像樣的保險市場提供人壽保險或年金保險,所以,父母年輕時越是含辛茹苦省吃儉用地多生孩子,孩子們將來盡孝給父母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的機會就越大。
還有,東方式家族血脈的香火傳承,要靠男丁來完成,所以要生男孩,還要多生男孩。香火不僅代表血脈,更是家庭財富分配的準則,女孩不具備參加瓜分家庭財產的資格。
所以,老式家庭生養八個十個甚至超過十個孩子的做法,蔚然成風。解放前,家庭生孩子多,但嬰兒死亡率也高 -- 那時的醫療條件落後。解放後,新中國醫療條件大有改善,嬰兒死亡率大幅下降,但政府依舊鼓勵多生孩子。因為那時的中國老想著"解放全人類"的艱巨任務(主要靠軍事手段),我們的軍隊和各項事業都需要後繼有人。多生孩子的媽媽被政府稱做"英雄媽媽","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力搖"。毛主席的全民動員,加上文化大革命年輕父母"抓革命鬧生產不上班",賦閑在家無所事事隻能多生孩子鬧著玩,這一下中國人口就從六億被搖成了十三億。
孩提時代曾有過一男一女兩位朋友,女的"美若天仙",男的"奇醜無比"。二位不僅來同一家庭,還是雙胞姐弟。可就這"奇醜無比"的男同學是全家的"掌上明珠","美若天仙"的女同學是多餘的"路邊小草" -- 這二位上頭已有六個姐姐。七姐妹麵容相似,人稱七仙女。當時傳言,有適齡的仙女參加過副統帥公子的選妃,雖被篩落下來,以此也足以證明七姐妹貌若天仙並非虛吹。但是,就是美貌賽過天仙不還是"賤命"女兒身! 兒子哪怕麵似Hunchback of Notre Dame,那也是香火種子,所以家裏給這位男孩朋友起的大號叫"永生"。那時我總覺得隻有共產黨人才能在烈火中永生,他一副"猙獰麵目",跟我物以類聚,哪配? 再說,電影中那些被稱作"永生"的共產黨員,個個都是早死的,"永生"他爹也不怕犯忌諱。當然,永生是我朋友,我也祝願他長命百歲。
八十年代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永生他們家那種七仙女帶個假寶玉的現象,在中華大地從此可能就沒人能夠重複了。但是,政策實施開初,阻力還是不小。塞外的北方,重男輕女的觀念尤盛,可那時不適當地用的鼓動方式之一就是"計劃生育能夠進一步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有這麽一位生產隊長,公開場合響應政府"計劃生育"號召,給社員大夥做報告訂指標......,可回到自己家中,白天將自己老婆吊起來打, 以便迅速"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晚上還照樣和老婆一起,努力實現那"多子多福"的夢。
這些"趣"事,人人都能舉出一二。他們即是擺龍門的好材料,也是國情的真實寫照。"計劃生育"隻讓生一個,那也不能斷了人們要"多生多養"的念想。那時的一種流行說法是: 隻生一胎好? 我一胎就你弄出仨,看你怎麽辦!
人類政策有時鬥不過自然法則 -- 一胎政策的無奈。
如按自然生育,一胎三胞的機率很小,僅五十萬分之一。中國實行計劃生育,當然就不能普及使用人工受精技術。沒有人工受精作為選項,一胎雙胞一胎多胞就隻能是個稀罕物。不久前,美國加州一位母親人工受精,一胎八胞全部存活,創下記錄全球為之雀躍。讀這段新聞還長了學問,八胞胎英文叫octuplets。另一篇配合八胞胎事件的科普文章,還提供了有關生育的科普詞匯:
twins = two offspring = 雙胞胎
triplets = three offspring = 三胞胎
quadruplets = four offspring = 四胞胎
quintuplets = five offspring = 五胞胎
sextuplets = six offspring = 六胞胎
septuplets = seven offspring = 七胞胎
octuplets = eight offspring = 八胞胎
(以上關於人類,以下目前隻有動物界才有可能)
nonuplets = nine offspring = 一窩九仔
decaplets = ten offspring = 一窩十仔
undecaplets = eleven offspring = 一窩十一仔
duodecaplets = twelve offspring = 一窩十二仔
tredecaplets = thirteen offspring = 一窩十三仔
quattrodecaplets = fourteen offspring = 一窩十四仔
quindecaplets = fifteen offspring = 一窩十五仔
sexdecaplets = sixteen offspring = 一窩十六仔
septdecaplets = seventeen offspring = 一窩十七仔
(暫列這些,再往上就要進入低等動物世界了,比如魚,一生成百上千)
以上從三開始,其實都是拉丁文的數字。這樣的數字在英文裏常見,十到十七也是簡單堆砌,隻是個位數在前十位數在後。要注意一點的是六,即sex。不知"性"和"六"有什麽關係,曾經讀到過這樣一種說法,一群動物,隻要有六位個體聚在一起,就很可能至少有一位異性存在,但不知是什麽道理,也許是因為概率六十四分子六十三(63/64)很接近於1的關係嗎?
英文數字體係混亂,除了羅馬的,還有自己的。比如這twin,其實就是twofold的意思,照次類推,我們也可以用threefold, fourfold, fivefold, six-fold, ......。
就是羅馬數字,拚寫也可以不一樣: 上麵十到十七中的十,有拚deca-的,也有拚decu-的。
還有那offspring,它的單複數拚寫都可以是offspring,當然,你非要寫offsprings也沒人攔你。
我就佩服研究生物搞醫學的人士,他們記憶力好遇事擅長分門別類,新鮮用詞還層出不窮。一個細胞分類就能分出生殖細胞(germ cell)、體細胞(somatic cell)、還有幹細胞(stem cell)。這germ不是細菌嗎,用在生孩子的過程中,就成生殖了!
人的繁殖過程學問大了,這生殖細胞還分公母,有些生殖細胞具有單元染色體並能夠和另一性別的單元染色體組成雙元體,這樣的生殖細胞又有了新詞,叫gamete(漢語翻譯稱"配子",有點別扭)。女的gamete叫ovum,就是卵子,俗稱"蛋"(人的ovum叫卵子,雞的ovum叫蛋?),男的gamete叫sperm,就是精子(暫時沒有俗稱)。卵子和精子遇著了,就叫受精卵了,對這東西英文又有新詞,叫zygote。
受精卵進入發育過程(fertilization),長大一點(約前八個禮拜)叫胚胎(embryo),再大些(三個月後)就叫胎兒(fetus)。瞧人家醫生,分類就這麽細,懷孕的過程就有這麽多新鮮詞兒: zygote, embryo, fetus;出生後,還要分infancy, childhood, adolescence, adulthood。
如果雙胞或多胞來自於一個受精卵,生出後孩子們的性別和長相一樣(identical),如果雙胞和多胞來自於一胎中不同的受精卵,孩子們的性別和長相就會不同(他們隻是同一胎裏的兄弟姐妹--fraternal)。我那永生兄妹二位朋友,就是兩個受精卵。
這樣看來,如果當時中國也能使用人工受精,那永生家七仙女帶假寶玉八個,永生娘也許一胎就成了,就不用永生爹那麽費勁努力了! 但人工受精那時沒有、現在沒有,不等於將來也沒有。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已相對鬆動,中國醫學技術也更是突飛猛進。以上詞匯為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出現七胞胎八胞胎作下語言準備,是未雨綢繆也是與時俱進。
P.S., 以上這些東西都是那篇科普裏提到的。我說的不對,您多批評。
問得好! 當時我在中國做的事常和人口有關,80年前後所用數字記得是超過10億,但80年代中後期就到11億了,到2000年達13億。但官方數字不能令人信服,發展形態也似乎"邀請人提問題"。80年到90年十年增一億,但90到2000年十年就增兩億? 按說經濟發展快了,人口增長會減慢才對,因為人們忙於賺錢時,生孩子的成本會
高,人們就會"自覺"地少生。所以有人說80年代中國人口恐怕已經是13億了,但這說法沒有證據。
當然,我這篇隻是調侃,沒太在意數字的準確性。以後會注意。
Where did you get this number?
fraternal twins = dizygotic twins (異卵孿生)
nonuplets in human (人類中的九胞胎)還是有,但很難存活,存活最長的紀錄是六天。see http://www.incrediblebirths.com/nonuple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