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曉波得諾貝爾和平獎,網上世界加平麵媒體熱議不斷,精彩紛逞,如火如荼。讀著這麽精彩熱議,就有了要想狗尾續貂的衝動。
劉得諾獎,是政治鬧劇也好,是彰顯嚴肅的民主進程也罷,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好象粘上諾獎總是惹爭議不斷,悖謬尤其多。我的狗尾續貂就也圍繞著我所認為的悖謬展開。
悖謬一:諾貝爾獎與大國政府
近年,諾貝爾獎有下麵一些有趣現象:
布什政府在氣候議題上的傲慢將前副總統高爾送上了諾貝爾和平獎的領獎台,盡管高爾力挺的東京協議,不僅成效不彰甚至是敗事有餘。
布什政府在軍事上的蠻橫又讓諾貝爾獎委員會把和平獎猶如兒戲般地給了歐巴馬,盡管歐尚未對世界和平作出丁點貢獻(注意中國政府所用"奧巴馬"譯名,露出譯者的英漢語音功力低劣)。
沒有美國政府的大力"推薦",高歐二位不可能得獎。
八十年代中後期,中國政府推行"反精神汙染運動",把作家高行健直接送去法國當了難民,也間接把高送上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台。共和國自己培養的知識分子從此有了諾獎第一人。
現在,又因中國政府以莫須有的顛覆罪,讓異己人士劉曉波鋃鐺入獄要他服刑11年,從而促使諾獎委員會把今年的和平獎直接給予劉罪犯。
沒有中國政府的大力"推薦",高劉兩人不可能得獎。
諾獎自成立以來,自詡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恪守民不與官鬥的辦事原則,做到不受任何政府的影響。但近年在中美兩個巨個無霸政府麵前,古老原則也有了難以為續不絕如縷的疲態。對這兩個政府所送人選竟然照單全收。當然,諾獎委員會恐怕不會這樣認為。
順著這個思路想,西藏也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那位曾經是中國政府人大副委員長的達賴喇嘛也算是曾經的中國公民的話,他那份和平獎的一半也要歸功於中國政府的"推薦"。作為宗教領袖的喇嘛大仙,應該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要有個感謝政府感謝黨的正確態度。
為避免政治話題給人固有的中國式沉重,咱先用得獎人的姓名輕鬆一下。網上戲說,劉曉波得獎劉曉慶跟著樂,他倆是姐弟同歡?"劉曉波"這名字實屬普通,諾獎使這個普通名字一夜間成了偉大的名字。中國人好重名,不知中國叫"劉曉波"的一共有多少?新生兒中叫"劉曉波"的不會一下多起來吧? 此時此刻在中國大地的特殊政治氣場中,同名同姓的劉曉波們是在同喜同樂還是同悲同愁?甚念!
說了劉得主,那也得說高得主。高行健和高倉鍵之間不會有稱兄道弟的巧合吧?最好不要,因為如若這份文學諾獎要由中日分享,中國人民恐怕不能答應。
這段戲說希望大夥能記住劉曉波與高行健兩個偉大的名字,不管怎麽說,中國大陸自己培養的知識分子對諾貝爾獎數代人的追求,首先通過他二人的努力實現了。
悖謬二:諾貝爾獎與中國政府
每年的諾獎的文學與和平兩獎,總是花絮不斷。展示人性、揭露時弊、追求民主、捍衛和平等等(這些都和中國黨和政府的社會可持續發展綱要完全吻合),其實在這些範疇裏選評,也著實難為諾獎委員會了。一是委員會難有硬性尺度,二是對政府歌功頌德之輩都該由政府授獎,即便他們對和平貢獻再大,估計也不可能再得諾獎。所以要由中國政府喜聞樂見的人士得獎,這種場麵恐怕不會發生。第三,諾獎委員會有自己的獨立評選標準,基本上是"願意選誰就選誰",任何外人和外國政府無權幹涉,任何外人和外國政府想要指手畫腳替諾獎委員會當家做主,基本隻能是多此一舉徒勞無益。
中國人的這份諾獎情懷其實大可不必。不就百十萬美元的一個私人獎嘛(國內哪個貪官拿的不比這個數多!?),把它過分放大了,倒反顯得中國人民和政府鼠肚雞腸。過去,"該給的沒給,不該給的給了"這類評說、爭議時有發生,而因意見不同、不尿諾獎那一壺、拒絕或放棄領獎的異國先進人士也不是沒有,這些都是應當應分再正常不過的事。去年和平獎就是一例,歐總統拿獎,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都覺得諾獎委員會集體腦子進水,可人家黑哥哥歐總統受之若怡,該吃該喝該打阿富汗一樣沒落,幹什麽都把它當作是在為世界和平作貢獻。這次和平獎雖爭議依然不小,但有一點共識反對者一定不多,那就是比之去年,今年的和平獎得主更加應得諾獎,這一點連美國上下也一致讚同。
還有,如果把諾獎委員會當成政府,與之斡旋談判那就更是嚴重錯位了。新聞報道說,頒獎前中國政府以副外長遣使挪威,力圖說服諾獎委員會和挪威政府,不要獎授劉曉波(未遂)。頒獎後,又說和平獎授予劉曉波將嚴重影響中挪關係,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說實在的,中國政府這番要求有點過於為難挪威政府。即便挪威政府甘願幫忙,它也不敢冒被暴醜聞的險去左右它所左右不了的諾獎委員會的決定。
這裏也有一個理念上的悖謬。從書麵定義上講,中國政府和西方各國政府的職能十分相近,大體上說都是為人民服務。但公民對政府應有的態度卻南轅北轍。在西方,公民對政府應有的態度是監視政府懷疑政府質問政府高於政府,而在中國,公民對政府的應有態度是"緊緊圍繞黨中央"配合政府協助政府順應政府服從政府。
正是因為這種雞同鴨講式的概念錯位,才使得中國政府做到挪威的國際統戰工作撞了南牆遭遇了碰壁挫敗。加強學習,不僅民眾需要,政府更需要。那位副外長先生,下回在丟人現眼之前,Read a book!
不加強學習怎麽了得!不緊跟前江總書記"與時俱進"的思想,今後撞的就不隻是南牆了,東牆西牆北牆都有可能撞。
還有,外交部"傷害中國人民感情"這類的套話都是用了幾十年的老詞兒了,不僅是空泛無力,也失掉了一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風範。所用知識和應答技巧都需更新,頗見睿智的回應可以是"鑒於往年授獎記錄,諾貝爾和平獎已經喪失了該獎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今年的和平獎一如往年,上演了又一場和平獎頒獎鬧劇,中國外交部將不予致評"。
建議外交部把這斷話語作為製式應答抄錄在案,因為民主進程在中國還將有個漫長歲月,諾獎委員會每隔七八年都有可能再獎中國人。這也應該,從孫中山的國民黨到毛澤東的共產黨,從台灣的開放黨禁議會打架到中國大陸的一黨專製改革開放,追求民主的努力始終不渝。政府幾經更替,民主發展征途如虹。
中國不缺民主,溫總理接受CNN采訪的話語言猶在耳。所不同的隻是東西方對民主的定義和理解不很一致罷了。因此對於中國政府這次的反映,外國媒體自然是不懂得中國,這麽多年來咱中國人對自己的政府還不了解嗎?實不應過分苛責,中國政府的言行始終如一,不難理解。劉犯得獎,已經是"防微杜漸"方針的失敗,現如今封鎖消息,理所當然,不然就對"防人之口勝於防川"的古訓偏離的太遠了。
悖謬三:劉曉波得獎與其他民主鬥士
劉得諾獎,全世界的歡呼雀躍和來自中國的譴責反對在同一時段內各自發出最強音。國內有識之士和廣大民眾為劉慶賀為劉欣慰,以及中國政府譴責諾獎封鎖消息,這些都符合預料。但讓人始料不及的悖謬在於,其他為中國民主奮鬥過的民主人士,卻多有異議、甚至反對或辱罵劉得諾獎。全無戰友情誼,隻見同行相傾,不知這該被視為民主先賢們在操練他們言論自由的民主權力,還是由此折射出的正是中國民主運動的悲哀?
這批先賢由魏京生作代表當之無愧。魏的話語倒也算平和,他評說在中國比劉更有資格得獎的大有人在,有好幾萬之多。
從魏的言論中,還真看不出有絲毫的酸葡萄心態。但魏急著要當諾獎委員會的家,似乎也太不把自己當外人了,還一下要獎他幾萬中國人。魏哥哥,您這麽幹,挪瑞兩國不僅財務破產,並且一定從此不敢再愛和平。
評獎是有論"功" 行賞的成分,但或許任何話題也都有個時節性。比如說,你的民主功力在劉之上,但不巧的是當初你被提名時,恐怕國際政治時節認為當時的中國民主還不夠成熟、還不到用諾獎以資鼓勵的火候( 此處用" 資"不用" 茲") 。
古語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果把民主比作春雨,還得看它在哪兒下。下莊稼地裏潤了物,那叫一個恰到好處。同樣的及時春雨,要是下到江裏,就算雨再大功力再高,它除了給施奈耐庵老人家提供些描述及時雨送江的小說素材,其他作用也就"聊勝於無"了。春雨不能擇地而下,搞民主不能是為了得獎而搞。民主人士更需要加強學習,要弄懂這樣一個道理:世間萬物,隨人意誌可控的少之又少,絕大多數都是stochastic processes,是個隨即過程。民主先賢們有緣民主,但無機會得降,要服氣,還要明白個中道理。
打比方說,比爾蓋茨肯定不是世上最聰敏的那位,但一不留神當過世界首富;在去歐洲尋求革命真理的留學大潮裏沒有毛潤之的身影(也不是完全沒有,但法語沒考過,去不成),可留學的成海龜後,還得被土鱉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大革命時期是這樣,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今天依然這樣)。這些我們都得想通。
當民主人士也要有共產黨人胸襟寬廣虛懷若穀的情操。撞了狗屎運要不以物喜,放屁砸了腳要不以己悲。要不然,在這"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這麽紛亂的世上,人比人得氣死。放下"命運不公世界不平"的心態,大夥一起由衷地祝賀,賀劉得獎。六四以來,風口浪尖上的一線民主人士,如今也隻劉一人了,他值得這個大獎!
悖謬四:中國的苦難史與諾貝爾和平獎
階級仇民族恨,中國的苦難史在正統的教科書裏在影視舞台的戲文裏,至今還在天天講年年講,可有一樣,關於諾貝爾和平獎曾經是如何欺負中國的卻沒有講。
從1904年2月到1905年9月,日本和俄國在中國的東北打了一仗,史稱日俄戰爭。從戰爭的名稱上看,好象沒咱中國什麽事兒,可這仗又在中國地界上打。這可真應了那句老話:什麽事到了中國它總就那麽費解。兩人掐架,不在自家院裏打,還非要到第三位的家裏去打,這第三者也讓這二位在他家沒事亂砸東西,這叫什麽事?據說這叫"積弱"。
更費解的還在後頭。小日本甲午一戰打敗了大中國,得了朝鮮拿下台灣還有遼東旅順港。而老毛子從中國割下海滲威後,又嫌海滲威冬天封凍,故又得隴望蜀也想要那終年不凍港旅順。於是,兩個無賴未經愛好和平的中國同意就在中國的地界殺個天昏地暗,難辯雌雄,人腦打成了狗腦,其中好些人腦可是中方人腦。
據不完全統計,毛子死近八萬,倭寇死近七萬,中國死兩萬(傷者不計),外加經濟損失六千九百萬倆白銀。
戰爭一時沒有了局,但日占上風俄被打出熊樣敗落,最終由居心叵測的美國調停日俄在美國緬因州樸茨茅斯簽了停戰協議。為此美國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獎和平獎,這或許是和平獎曆史上最大的悖謬與諷刺 -- 日俄開仗,中國遭殃,美國得獎。
這一仗殺戮太重,尤以海戰為甚,其後果直接導致第二次日內瓦協議的誕生(救扶海戰傷兵),這也算是這場殺戮為現代戰爭文明所作的貢獻。但以國別論,你說這算是日俄的貢獻還是中國的貢獻?
樸茨茅斯協議終止了這場日俄戰爭,但由這場戰爭加在中國頭上的災難卻一發難收。這一戰,把小日本打成了大日本,從此進入列強行列,並在中國滿洲贏得鐵路經營和駐軍的權利。這一惡果持續發酵直至九一八,日兩萬鐵路駐軍(也有人說是四萬),開始侵占全東北,而當時在鴉片將軍張學良領導下的東北,擁有成規模成建製的陸海空力量,人員裝備均占優勢。這回不積弱了吧,可三十萬東北軍將士不出一兵不打一槍不放一屁(話語有些帶感情色彩的誇大,出幾個人放過幾槍還是有的),"為了和平"把大好河山拱手相讓。而有不抵抗之嫌的張將軍,隻因西安事變中配合中共,身份地位幾乎等同於抗日英雄。中國的事,你說費解不費解?
由九一八揭開的東北十三年亡國、全國八年抗戰,腥風血雨裏中日打出了九世大仇,而整個來龍去脈的拐點就是那場由美國總統調停而得諾貝爾獎的日俄戰爭。
這,才是諾貝爾獎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真正所在。
附記:日俄戰爭俄大熊讓小日本揍趴下,俄舉國上下對沙皇發泄不難,布爾什維克黨人乘機發難,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轟東宮,蘇維埃共和國的建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勞工當家作主的國家。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也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共產革命,由星火燎原直至燃遍祖國大江南北。如果說,送給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俄國式革命也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生活,那二十世紀初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的、在中國打的那場日俄戰爭,也算沒有安全白打。
今天讀到一段讚同付明泉的話,比較讚同:“人就這一輩子,別人可以用他的標準和觀點來衡量和評判你的行為和思想,你也可以隨時歌頌和貶低一個哪怕大多數人認為最偉大的人物,然而這對於整體和世界都不重要,因為人類本身還是按照其時代和曆史的觀點來評價一個人,不會因為你的歌頌和貶低而有損那個人絲毫。但是,當然,對你本人來說,你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中享受和苦悶,這些在外人看來,又是微不足道的。”
這個世界是一個功利十足的世界,是一個利益決定一切的世界,今天的“是”可以變成明天的“非”,反之也然。 年老了有一個好處:不會輕易情緒化,因為經曆了太多的人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必然即無法不然。”
又見智叟,給個"Hi”。
asdf99有點出言不遜哈。 可以批評文章,但罵人不好。
反對劉的人列出一個個劉的語錄
支持劉的人卻從不引用“名人名言”
看來劉的言論確實見不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