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看中國百年前畫報:甲午年中國其實'打敗'日本?

(2007-06-24 05:04:38) 下一個
看曆史,有的時候感覺就像看鬧劇,國人的“策劃功夫”看來果然是獨步世界的。
    中國最早最著名的時事畫報《點石齋畫報》,在報道甲午之戰時,捷報頻傳,如下麵的一幅“牙山大勝”,描繪了清光緒二十年六月(1894年7月),朝鮮牙山戰役(又稱成歡之戰)中,清軍"打敗"日軍: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點石齋畫報》所配的文字為:“牙山離海口不遠,向為華兵戍守之所,此次葉曙卿、聶功亭二軍門之督兵援高(即高麗)也,駐守期間,頗得形勢。乃倭人不知利害,突於六月二十五、六等日,有倭奴之名亞希瑪者,聞中國六軍將到,深恐四麵受敵無處逃生,遂率倭兵四千餘人前來攻擊。時華兵僅二千餘名,各奮神威,短兵相接,無不以一當十。鏖戰良久,我軍大獲勝仗,斬獲倭首二千餘級,刃傷倭兵不計其數。倭兵官見勢不佳,急調占據韓京之兵回陣助戰,而兵鋒既挫,依然敗北而逃,倭兵死亡枕籍,滿目瘡痍,有自相踐踏者,有長跪乞哀者,悲慘之形動人憐憫。華軍聲威大振,奏凱而回。是役也,我軍以少勝多傷亡無幾,而倭兵已死傷過半矣。若待厚集雄師大張撻伐,吾恐倭人皆不知死所矣!”
    而真實的情況是,清軍大敗,主將葉誌超在雙方軍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作戰失利,卻假報戰功,竟受到清廷獎賞。

    日本人在當年的畫報中,描繪了另一種牙山戰役畫麵。 出版於1894年的《日清戰爭畫報》,其第三卷有專頁描繪牙山戰役: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日清戰爭畫報

    而同時期的日本東陽堂發行的《風俗畫報》增刊《日清戰爭圖繪》中,幹脆將化裝成女人逃走的葉大人作為封底人物,並配詩一首:
       功名非所慕
    一意隻奔逃
    鶴唳風聲際
    知君汗馬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點石齋畫報》中,類似的“小說式”新聞還不少,用這樣的新聞引導民眾,到了最後真相實在包不住的時候,當然就隻有指責李鴻章賣國了,這樣,大家便都沒有責任了......


    (Shel JeAnns作於2007年6月23日@南洲雪梨 北石齋)

[版權聲明]本博客(包括但不限於中國之和訊北美之文學城)所有原創文章,未經書麵許可不得轉載。已獲轉載許可者,需在轉載中附帶“禁止再轉載”之聲明。版權事宜歡迎在此博客中留言征詢或聯絡sheljeanns@sohu.com。本博客於每周三、周日(澳大利亞時間)更新。

 

 

中日甲午戰爭之牙山戰役

  又稱成歡之戰,清光緒二十年六月(1894年7月)中日兩國軍隊在朝鮮進行的第一次陸戰。
  是年五月初三(6月6日),直隸提督葉誌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2400人進入朝鮮,駐紮忠清道牙山縣。日本政府也向朝鮮大舉增兵,搶占仁川、漢城等軍事重鎮,決心與中國開戰。六月二十二日,清軍援兵陸續趕赴牙山。二十三日,就在日本挑起豐島海戰的同一天,日軍少將大島義昌(1850-1926)指揮日本陸軍混成旅團向駐守牙山的清軍進犯。葉誌超、聶士成因牙山無險可守,遂移師牙山東部的成歡和公州。成歡驛位於朝鮮忠清道平澤縣東南,是漢城通往天安、全州的南北咽喉要地,丘陵環繞,安城川河水兩岸沼澤密布,地勢複雜,易守難攻。公州位於成歡之南,背山麵江,亦是兵家攻守要地。聶士成部2000餘人赴成歡後立即構築工事,分左、右兩翼展開。左翼部署在成歡西北約2公裏的牛歇裏高地,集中了主要炮火及兵力,以阻擊日軍由成歡趨牙山的道路。右翼在月峰山一帶,兵力較為薄弱。葉誌超率1000餘人退守公州,作為後援。二十六日,日軍抵達成歡前沿素沙場。大島義昌了解清軍軍事部署後,於二十七日五更指揮日軍乘黑夜重點進攻清軍右翼。日軍前衛部隊涉過沼澤,越過安城川上的橋梁安城渡時,突然遭到於光?、周憲章等四名武備學堂學生率領的數十名清軍的伏擊,死傷多人。由於黑夜迷失道路,又不知清軍虛實,驚慌後退。很快,日軍發現清軍兵少無援,再次猛攻。數十名清軍以寡敵眾,與敵人激戰一個多小時,於光?等壯烈犧牲,餘眾被迫撤回。拂曉,日軍攻占了牛歇裏陣地前沿佳龍裏,逼近清軍主陣地。6時30分左右,雙方步兵在陣地前展開激戰,炮兵亦猛烈對射。大島義昌親自指揮日軍炮火猛轟清軍右翼兩個堡壘,清軍士兵奮起還擊。陣地前炮彈飛馳,爆炸聲震耳欲聾。聶士成身先士卒,在槍林彈雨中往來策應,鼓舞士兵,指揮戰鬥。由於清軍右翼陣地火力薄弱,不久一號堡壘被攻占。聶士成急調左翼數百人支援,日軍則傾全部火力攔截,援軍受阻。6時50分許,右翼二號堡壘亦被攻陷。不久,左翼陣地又告失守。清軍被壓縮在成歡驛街道附近,四麵受敵,聶士成不得已率眾撤退,成歡遂被日軍攻占。二十八日,聶在率部退奔公州的途中,路遇北撤的葉誌超部。葉認為成歡失陷,公州亦不可守,遂決定牙山清軍北奔平壤。為避免與日軍相遇,葉、聶率軍繞經漢城東部,於七月下旬與左寶貴、衛汝貴等駐守平壤的清軍主力會合。牙山之戰是中日陸軍的首次交鋒,清軍投入3000多人,日軍4000多人,雙方傷亡相差不多,但清軍輜重損失較多,且牙山失守,因此,牙山之戰是清軍的一次失敗。但葉誌超卻戰敗誇勝,假報戰功,竟受到清政府的獎賞。牙山戰役後,中日雙方於七月初一同時宣戰,甲午戰爭全麵展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