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號事件:黃海上的三國演義( 5 )
一個德國貴族青年,不遠萬裏,來到大清帝國,多次在黃龍旗下浴血奮戰、死裏逃生,直到終老天津,一生都把大清帝國的改革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套用毛領袖的名著,我們真該問一問:這是一種什麽精神? ( Shel JeAnns 版權所有)
漢納根 (Constantin von Hanneken) 的傳奇一生,給我們後世留下的資料並不很多, 1998 年才在德國出版的《 中國書簡 1879-1886 》 ( Briefe aus China 1879-1886. Als deutscher offizier im Reich der Mitte. ) ,可能是他本人所留下的唯一著作。但在中國近代的大量檔案文獻中,尤其是與北洋艦隊有關的文獻中,這位出身於德國赫森 (Hesse) 一軍人世家的日耳曼貴族,其中文名字卻不時可見。 ( Shel JeAnns 版權所有)
1879 年, 24 歲的漢納根從德國陸軍退役後,由中國駐柏林公使 李鳳苞 聘請來華,先在天津充任淮軍教練。天津武備學堂成立後,又出任學堂的教官。後來的民國副總統 黎元洪 就是武備學堂的學生,二人由此結下情誼。不久,他因不滿清軍還沿用鎮壓太平軍時的老一套戰法,離開軍隊,轉而 “ 從事於測算之役 ” ,改行當工程師了。 ( Shel JeAnns 版權所有)
來華不久,漢納根被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Gustav von Detring)招為女婿,德璀琳與李鴻章的關係密切,有這樣的“高幹背景”,漢納根在李鴻章眼中地位日重。1880年,李鴻章奉旨籌辦北洋海軍,漢納根得以進入其幕府,擔任軍事顧問。(Shel JeAnns版權所有)
李鴻章十分推崇德國的軍事技術,他曾說:“德國近年發奮為雄,其軍政修明,船械精利,實與英俄各邦並峙。而該國距華較遠,並無邊界毗連,亦無傳教及販賣洋藥等事……德國軍器甚精,臣等近年購用不少……據稱,德國陸軍甲於天下,而步隊尤精於馬炮各隊……至炮位一項,英德兩國新式最精。德國克虜伯後門鋼炮擊敗法兵,尤為馳名。……此項炮位(克虜伯後門鋼炮)取準及遠,精利無匹,在西洋各國最為著名利器。”(《卞長勝等赴德國學習片》,光緒二年(1876年)
李鴻章命漢納根會同漢員陸爾發及英國海軍軍官柯克(Captain Cocker)前往旅順勘察炮台及船塢修理之所。李鴻章對於炮台的重要性有深刻認識:“水師以船為用,以炮台為體。有兵船而無炮台庇護,則兵船之子藥、煤、水一盡,必為敵所奪。有池、塢、廠、棧而無後炮台,亦必為敵所奪。故炮台極宜並舉。” (Shel JeAnns版權所有)
根據漢納根等的考察報告, 李鴻章決定先修旅順黃金山炮台,並委派其負責設計、建造、監修,整個工程則由法國人承包。在旅順基地的工程建設中,不僅各處的炮台是由漢納根設計完成,而且開山、挖河、築路、導海等工程也常由他策劃與監督,成為旅順工程局總辦袁保齡最得力的助手。他還經手創辦了旅順水陸兵弁醫院。對黃金山頂炮台,李鴻章十分滿意,認為其“堅大玲瓏,實為各路炮台未有之式”…….“內砌條石,外築厚土,皆欲使炮子陷入難炸,即有炸幵,亦不致全行坍裂……台形扁而小,兵房子、藥房均藏台牆之內,敵炮難以攻入。”日軍也認為“黃金山炮台為第一堅固,置三百六十度回轉自在大炮,海麵攻之甚難……此台瞭望自由,勝過其它炮台……有八麵射擊之便”。(Shel JeAnns版權所有)
另外,漢納根還負責設計和修建了大連灣、威海衛炮台。1887─1890年,漢納根在威海衛港灣南北兩岸、劉公島、日島主持修築了13座海岸新式炮台,炮台之間均以長牆連接,其交叉火力能有效地防禦海上目標,曾被人譽為 “東海屏障”。竣工後,李鴻章於1891年北洋海軍進行軍事演習之際,特地視察了這些炮台,並給予高度評價:“均得形勢,做法堅固,足與大連灣各台相埒……島北新築地阱炮台,鑿山通穴,夾層隧道,安設二十四生特後膛炮,機器升降,靈速非常,能阻擊敵船而炮身蟄藏,不受攻擊,為西國最新之式……島南相距七裏之日島矗立水中,亦設地阱炮台,與南岸趙嘴炮台相為犄角,鎖鑰極為謹嚴。” (Shel JeAnns版權所有)
但威海衛炮台鑒於形勢,隻能顧及海中,不能兼顧後路。同在北洋海軍任軍事顧問的英國人泰萊(William Ferdinand Tyler)說:“威海南岸之陸路炮台,其後路並無保障,敵人可由此來攻也。”漢納根自己也曾“具稟聲明,並條陳慎防敵軍由陸後犯事宜”,建議朝廷加強炮台後路的防守。但當時朝廷從經費角度考慮,不顧李鴻章的多方陳情,堅持要求北洋裁減兵勇,大大影響海岸炮台和整個軍港後方的縱深防禦。從後來甲午戰爭中威海衛防禦戰來看,海岸炮台在打擊日艦、封鎖航道、阻擊日艦突入港口方麵起了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在日軍步兵從後路攻陷南幫和北幫炮台後,日艦從海上發起六次衝擊,試圖突入港灣,但均被劉公島、日島上的炮台和北洋艦隊的艦炮擊退,且有多艘軍艦被炮火擊傷。(Shel JeAnns版權所有)
漢納根則因一再強調後路防衛,被一些中國官吏認為“懷挾私意”,實際上我估計大半是因為他承擔了不少工程項目,利益攸關,沒能擺平一些“關係”——當然,此點僅屬我根據中國迄今的官場生態的推測,尚需論證——既然受到排擠,且任期已滿,漢納根遂於1890年返回德國。(Shel JeAnns版權所有)
1894年6月,漢納根“以私事重至中華”,時值中日危機,漢納根主動向李鴻章提出去朝鮮察看形勢。
高升號事件中,精通中文的漢納根一直在清軍將領與英國船員、日本海軍之間進行斡旋。高升號被日艦開炮擊沉後,漢納根漂流四五小時之後,遊到夏巴奧爾島,並弄到一條漁船劃到塔庫香島,接著到達濟物浦,是他通知了附近的德國軍艦伊力達斯號進行救援,送回了112名中國士兵,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可謂是與中國軍隊用鮮血凝成了戰鬥情誼。(Shel JeAnns版權所有)
漢納根針對高升號事件所做的證詞,成為該事件的重要研究文獻。他在證詞中指控日軍屠殺落水的中國官兵,此點引起國際輿論對日本的嚴厲譴責,但他也指出 “事實是,遊水的人們不但被日軍艦、亦被垂沉的船上的人射擊。後者可能有一種野蠻的想法,即倘使他們一定要死,他們的兄弟們亦不許活著。”很遺憾,中國的研究者們引用這一證詞時,卻有意識地回避了這一段。(詳見本博《日本人屠殺落水中國官兵:又一羅生門史實 [黃海上的三國演義之3]》)(Shel JeAnns版權所有)
僥幸生還並救助了百多名中國官兵的漢納根,進一步受到了李鴻章的重用。
黃海海戰後,漢納根先後向李鴻章和清政府條陳速購西洋快船,以加強海軍。同時,他還向清政府建議改革軍製,籌建新軍。他擴充海軍的建議,得到了清政府的認可,但編練新軍的主張,卻因牽涉到過多的利益調整而難以落實,甚至連相知的李鴻章也認為這一建議可能削弱自己的“兵權”,“專任漢納根,不歸華帥節製。太阿倒持,原不可不慮……仍宜中堂(李鴻章)慨然自任也”(盛宣懷語)。(Shel JeAnns版權所有)
鬱悶之下的漢納根沉寂了一段時間,經老丈人德璀琳指點,在其連襟、開灤礦務局總經理那森的協助下,由德華銀行投資,自己親自勘探,曆時三年,在直隸與山西交界處的井陘找到優質礦苗,建立井陘礦務公司。民國初年,他任用大總統徐世昌之弟徐世綱等“太子黨”,及充分運用自己與黎元洪的師生之誼,從而得到北洋政府的大力協助,迅速成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此前,這位似乎幹一行精一行的德國貴族,在天津曾協助其嶽父開辦天津印字館,建立跑馬場等,在商業上露過一手。(Shel JeAnns版權所有)
漢納根發家致富後,生活奢華,家中仆役都要叫“韓大人”,也算入鄉隨俗。他還資助過德皇威廉二世的禦用廚師起士林在天津開辦點心鋪。一戰爆發後,漢納根在天津為德軍購買大量軍用物資,並在德僑中募捐。漢納根戲劇性的破產據說也與募捐有關:他在會場設立三個德國士兵形象的木牌,分別塗以黑、白、黃三種顏色,其上布滿釘孔,牌前各放一碗銅釘。然後他宣布:在黑色士兵上按一個釘子,代表捐款10馬克;在白色士兵上按一個釘子,代表捐款100馬克; 在黃色士兵上按一個釘子,代表捐款1000馬克。很快,黑、白兩個士兵的身上,按滿了銅釘,而最“貴”的黃色士兵身上的銅釘很少。漢納根見狀不滿,自己拿起銅釘,將黃色士兵身上的釘孔按滿,終於將自己的財產喪失殆盡。(Shel JeAnns版權所有)
中國加入協約國後,在黃龍旗下出生入死多次的漢納根成了敵僑。德國戰敗後,他被遣送回國,井陘煤礦也被 “收歸國有”。 1921年,年過花甲的漢納根再次回到中國,但隻能靠變賣德璀琳的遺產及老部下的接濟度日。1925年漢納根因患食道癌死去,根據他的遺願,遺體運回德國安葬,一代傳奇人物就此結束了他的傳奇一生。(Shel JeAnns版權所有)
(
[下期預告:在整個高升號事件中,日本政府究竟是如何采取外交和國際法的攻勢,最後成功地變被動為主動的?日本究竟和英國達成了什麽交易,令英國放棄了對日本的索賠?……請關注將於
[版權聲明]:本博客(包括但不限於中國之“和訊”及北美之“文學城”)所有原創文章,未經書麵許可不得轉載。已獲轉載許可者,需在轉載中附帶“禁止再轉載”之聲明。版權事宜歡迎在此博客中留言征詢或聯絡sheljeanns@sohu.com。本博客於每周三、周日晚上(澳大利亞時間)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