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七絕從文采上看,十分一般,這也正常,歡呼勝利的應景之作,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從這首七絕,倒很能透視下當時的日本民間是如何看待李鴻章乃至中國的。
“四億人中第一翁”,這是對李氏的地位的評價,應該說,這個評價是中肯的,是當時東西諸國的公認。在李鴻章去世後不久,在這本書中,梁啟超為他所作的傳中,也相當客觀地說:“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曆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曆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日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美國人的評價是:“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朝野對李鴻章的敬重,的確並非僅僅是出自外交禮節或後世所說的日本人的虛偽。甲午戰前戰後,日本最優秀的政治家伊藤博文與李鴻章有過多次的深談,尤其是馬關談判的首日,兩人海闊天空地討論過政治體製和文明製度對國家強盛的關係,應該說,都提出了相當深刻的見解,今後有機會我會在這裏和大家交流一下他們的對談。
“敗餘來仰聖恩隆",甲午一戰,從中國本身到國際社會都認為北洋水師是必勝無疑的,但卻失敗得十分徹底。日本朝野在舉國動員的同時,也做了戰爭輿論準備工作。比如將出兵朝鮮、挑動戰爭說成是拯救朝鮮人民等。在《日清戰爭實記》所載的日軍第一軍告示《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中說:“曩者,朝鮮數無禮於我,我往懲之,清氏拒以朝鮮為我之屬邦,不容他邦幹預。我國特以重鄰好而敬大國,是以不敢強爭焉,而質清氏,以其應代朝鮮納我之要求,則又左右其辭曰,朝鮮自一國,內治外交,吾不敢關[聞]。彼之推辭如此也。而彼又陰唆嗾朝鮮君臣,索所以苦我日本者施之。昨東學黨之事,滿清氏實陰煽之而陽名鎮撫,破天津之約,派兵朝鮮,以遂其陰謀也。善鄰之道果安在耶?是白癡我也,是牛馬我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我國之所以〈舍〉樽俎而執旗鼓,與貴國相周旋也。”所以,在《日清戰爭實記》及當時各種雜誌中,日本朝野對戰爭都宣稱為王師掃蕩妖氛、宣揚聖恩的,那些戰爭詩文中大量引用中國的古聖人語錄。
“卑辭厚禮請和議”,這句不必多解了,中國求和帶去的禮的確是太厚了,光是賠款就令日本出現了一個經濟史名詞“賠款景氣”,何況還有台灣和遼東半島的割讓。
最後一句“不似平生傲慢風",我覺得最有意思去揣摩一下。這說的無疑不是李鴻章本人的風度,而是泛指中國的。其中,不僅有著日本人骨子裏的自卑,而且有著暴發之後的狂喜和驚詫。甲午戰前日本人有很濃厚的“恐清症”,這不僅僅是千百年來,中國一直是日本人所仰慕的上國,更因為自從洋務運動後,中國在器物的層麵上急起直追,當時排名世界第八強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就多次出訪過日本,赫赫軍威令日本人膽寒。北洋水師出訪日本,也如同西洋各國海軍在中國港口般趾高氣揚,甚至水兵為爭奪妓女和日本警察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雙方各有死傷,清政府竟也逼迫日本政府賠款道歉。明治維新後逐漸強盛起來的日本,對中國還是沒有足夠的信心與勇氣決戰,隻是甲午戰前在台灣和朝鮮的多次小規模衝突後,日本逐漸看到了中國的敗絮其中,膽子便逐漸大起來,尤其在將征服朝鮮和中國作為基本國策後,日本對於戰爭還是做了破釜沉舟的準備,一旦戰敗將萬劫不複。當時的中日關係中,實力的對比是很微妙的,日本更像一個小流氓,在逐漸的挑釁得逞後,他發現自己完全可以做一回強盜,便明火執仗起來。而可憐的中國政府,好不容易調整好對西洋諸夷的蔑視,還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接受一個倭國的挑戰。
關於《日清戰爭實記》
《日清戰爭實記》由博文堂出版,創刊於1894年8月30日首刊,終刊於1895年1月7日,是日本的從軍記者根據他們在中朝戰場上的所見所聞編寫的,共50編。卷頭有4~6幀照片,多為日本軍人肖像,亦有戰場的照片。文字初期為104~112頁,漸增至120~130頁。這是甲午戰爭期間及戰後對日本人思想影響最大的戰爭報道專門雜誌。我的收藏中共有40編,還餘10編正在竭力購置。
根據日本大學文理學院國文學係教授金子明雄(KANEKO Akio)《戰爭報道與傳媒的形成---以博文館〈日清戰爭實記〉為視點》一文中說,日本報業發達史上,戰爭是其成長的強力誘因。東京的報紙發行總數由日清戰前的1893年的每天35萬份、1894年的每天45萬份,到戰爭爆發的1895年上升至50萬份。
除《日清戰爭實記》外,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新聞界的其它媒體如《東京日日新聞》、《國民新聞》、《郵便報知新報》、《大阪每日新聞》、《每日新聞》、《讀賣新聞》、《二六新聞》和《中央新聞》等等,在日本政府的授意下,也紛紛派出隨軍記者,活躍在戰地上。
[版權聲明]:本博客(包括但不限於中國之“和訊”及北美之“文學城”)所有原創文章,未經書麵許可不得轉載。已獲轉載許可者,需在轉載中附帶“禁止再轉載”之聲明。版權事宜歡迎在此博客中留言征詢或聯絡sheljeanns@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