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影院觀後感
看之前堅決拒絕看任何關於《色戒》的影評,事實證明是對的。什麽感覺?首先是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和媒體如此發達的社會在某種意義上真是一種不幸,因為外在的垃圾信息太多了,太容易誤導人了。當垃圾匯集如海,滾滾而來時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人會慢慢變成對垃圾甘之如怡的傻子和變態狂,偏執狂。影院看完《色戒》後,感覺大多數中文媒體完全是在誤導觀眾。我不看影評,但相關新聞,影評標題,深入報道莫不是大談特談床戲。相反我看的的西方媒體的報道沒有如此對性感興趣的,隻是很冷靜的說其中有比較直接的性鏡頭。而我看到很多中文媒體評論把此片和色情影片,A片相提並論,說《色戒》就必談三場床戲,眼睛除了盯著這,就沒注意別的了。這是在欣賞藝術,還是在煽動意淫。
《色戒》是A片嗎?任何一個智商正常的成年人都會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隻要看過一部日本A片或歐美色情影片的人都會明白它們是有本質區別的。《色戒》在性描寫方麵從一個劇情片上來看是很大膽的,但按照A片的標準它實在太保守了,沒有任何生殖器的正麵暴露,看的出導演是既想渲染出情欲中人的瘋狂,但又努力避免正麵描寫,讓情欲戲拍得美,而不是突出感官刺激。有人把此片和獲得金棕櫚獎的荷蘭的《黑皮書》相比較,那部電影中間有多處直接的性器官的暴露,尺度遠遠超過《色戒》,但從來沒聽說因為這在西方媒體中掀起什麽軒然大波,中文媒體渲染《色戒》的床戲恐怕主要是出於商業目的,但為什麽普通中國人對此如此敏感呢?
李安說過他從《喜宴》以來就想表現“中國人兩千年來的性壓抑“。雖然很多人不同意他的說法,我是同意的。當今的中國,人們在實際性行為上其實是非常開放的,遠遠比美國開放,但中國的文化是性是藏在桌子底下的東西,是不能拿到台麵上來談的東西,這才是為什麽《色戒》的床戲會在大陸港台引起如此強烈的爭議而對它的藝術價值卻鮮為人談起的緣故。中國文化在性觀念上的虛偽是導致性商業化的根源: 所有中文網站要靠帶性的標題和內容才能提高點擊率,張藝謀大導演還要靠炒作”大胸“來增加他的”大片“票房,所有談《色戒》的文章要大談床戲才有人看。。。
對於我,《色戒》的床戲並不是那麽震撼。我走出電影院想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我是個導演,拍這部片子能去掉這些情欲描寫嗎?李安其實是個很內斂的人,他的過去的作品表現出他的長處就在於把感情寫得非常樸實平淡,沒有任何人為煽情的地方,正是這種真實,平和甚至是壓抑的感覺, 讓人感到一種衝擊,覺得它象是身邊發生的事.《斷背山》中倆牛仔分別後,其中一個人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捶著牆低聲抽泣又努力不哭出聲來,那就是最大的發泄了,除此之外,兩個人都是無聲的憂傷的目光對視。為什麽李安會在《色戒》中走另一個極端呢?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是確實劇情需要。易先生和王佳芝之間不是純粹的愛情,也不是純粹的情欲,一開始易是出於對自己壓抑生活的一種發泄,而王是出於為國奉獻。然而“問世間情為何物?“,到後來,兩個人都慢慢對對方產生了憐惜和愛,可是又都必須壓抑著。這段從始至終複雜而壓抑的情感(注意,不是完全的情欲)是很難用傳統R級電影那樣用象征和暗示把性愛描寫一帶而過的。另一個原因我想就是李安想嚐試創新,他想改變一次自己內斂的風格,利用目前他的名聲和權利,做他以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比如他在《喜宴》,《飲食男女》中都盡量回避性描寫).
上帝沒有說性是罪惡的,沒有性就沒有人類,所以性的藝術表現也不是罪惡的,但是利用性的感觀刺激來達到商業目的是非常令人不齒的,香港的三級片走入窮途末路是一個明證:有心智的人會不齒於那種低劣的性誘惑的。一個純粹想滿足生理需要而不是欣賞藝術,思考生活和人性的人完全可以租個成人光碟,躲在家裏“自娛自樂“去,電影院還是應該留給藝術。藝術片和色情片的區別其實並不在於暴露的程度,而在於目的。是為了表現人性的一部分?還是純粹為了刺激人的生理需求?這種目的的差別是很難用明確的法律界定,但很容易看的出來的。
《色戒》真正打動我的是梁朝偉和湯唯的目光對視。《色戒》再次證明,梁是華人男影星中演藝術片的NO.1,相比較,周潤發是華人男影星中演商業片的NO.1。 梁朝偉那雙冷峻憂鬱的眼睛,把萬千的台詞都寫在了裏麵。他那口不算很標準的國語別有一種味道。他的角色大多台詞不多,但句句蘊含深意。他把人物內心的壓抑 和掙紮在很內斂的表演中演繹的淋漓竟至,所以偶爾發泄起來也特別真實。湯唯也演的很好,演話劇流淚的一場戲令人印象深刻,即使在和易先生幽會的戲中,她的那雙眼睛還是顯得那麽“幹淨“,你不知道她是在引誘易先生還是真的愛上了易先生,做愛結束,她溫柔的依偎在易身邊,你不知道她是解脫還是滿足。作為一個新人,她的表現應該得到稱讚(要知道她的中戲專業是導演,而不是表演).香港的三級片導演王晶說湯唯身材太差,將來不會走紅。這種靠感官刺激來撈鈔票的所謂導演眼裏也隻有感官刺激,的確,湯唯身材長相都不算完美,但演戲不是選美,人的美和魅力不是外在條件能完全決定的,這些是王晶之流無法理解的。
最後一個感覺是此片在美國絕對不會紅。很佩服李安敢選這個劇本。說他在美國不會紅不是因為它拍的不好,也不是因為演的不好,僅僅是因為這個故事沒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美國的主流電影其實很注意價值觀的”正確“與否的,善良的美國觀眾希望哪怕是悲劇,在正麵人物有個悲慘結局的同時負麵人物也能得到某種程度的”懲罰“。這個故事這樣結尾最真實,但太殘酷,善的力量和愛遭到徹底摧毀,而惡的力量逃脫一切懲罰,美國人不會編這樣的故事的。當然《色戒》不是李安在編故事,他是改編原著,所以也必須忠實於原著的真實的結局。有人說<斷背山>也沒有大團圓的結局,可是《斷背山》沒有明顯的善惡對決,個人和社會對抗,輸了是必然的,是個沒有負麵人物的悲劇,這個電影易先生雖然有他真情的一麵,他也不是真心投靠日本人,但他畢竟代表了惡,他能毅然殺掉救了自己的情人本身已說明這一點,在美國電影裏,這種人一定會得到某種程度的懲罰的。懲惡揚善是美國電影的主流價值觀。僅僅因為這個結局我預測《色戒》會與明年的奧斯卡獎無緣。
但是在亞洲市場,此片會大紅的,一是因為媒體關於性的炒作(不是李安想炒的),二是此片作為對張愛玲的小說的改編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光是上海,香港的外景美工設計和影片背景音樂之精致就讓人佩服李安在藝術上的精益求精。不過話說回來,李安拍這片子是給中國人拍的,我想他應該也知道這個故事對於美國人來說太簡單,沒有過被占領經曆的美國人無法完全理解這個看似簡單故事的全部。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作為對一個女性作家以自身類似經曆寫成的小說改編的藝術電影,《色戒》是成功的。
後記1:
又看了一遍《色戒》,感覺除了結局外,都好。電影本來在有一點上是李安故意背離了張愛玲,張的小說是個很冷酷的故事,易先生並沒有動真情,隻是逢場作戲,是王小姐不知不覺假戲真做了。李安故意加入暖色調,讓易動了真情,來突出人性的複雜和脆弱以及故事的張力。既然在這一點上李安已對小說有所改編,為什麽不能再改一點,讓易最後放王一馬,派人送她出國。用這個結局強化壞人也有人性溫暖的一麵,好人也有人性脆弱的一麵的藝術主題。即使安排一個王在被送出國的過程中自殺的情節,也讓觀眾在心理上好接受一點。
梁朝偉演得是好,兩場流淚的戲不是那種很假的一顆淚珠花落而下的效果(用眼藥水很容易達到),而是兩眼發紅,眼眶泛著點淚花的感覺,看得出完全是演員的自然表演,沒有用任何道具,易這種身份的男人是不可能大滴大滴的掉眼淚的。他看過的值得掉淚的事情太多了。
三輪車之旅一場戲,影片的主題音樂第一次完整的出現,這個音樂寫的太有意境了。王此刻拿出毒藥時的表情和她與易第一次發生關係易走後她的那個微笑一樣,演的很妙。
這種把個人命運和國家曆史交織在一起寫,表現人性的弱點和國家利益相衝突的電影挨罵是必然的。李安應該早估計到這種道德風險的。藝術家沒有一點勇氣是成不了藝術家的。
××××××××××××××××××××××××××××××××××××××××××××
後記2: 《色戒》落選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我早說過,這種揚惡抑善的電影美國人是不會喜歡的。美國不是歐洲。歐洲電影節的寵兒在美國往往吃不開。 李安認為美國票房不好是因為美國沒有被占領經曆,我覺得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這個故事美國人看來太灰色,結局摧毀一切的善,太不給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