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2006記中英(澳)美暑期哲學

(2007-02-11 11:33:48) 下一個
http://www.phil-commune.org/phpbb/viewtopic.php?t=895


再過幾日,本年度的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就將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開班了。本期的主題是康德哲學,四位主講教師及各自的專題分別是:
Sebastian Gardner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Kant’s Aesthetics
Onora O’Neill (Newnham College, Cambridge): Kant’s Ethics and Kantian Ethics
Thomas Pogge (Columbia University): Central Topics 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Garrath William (Lancaster University): Kant’s Concept of Reason in the First Critique
這無疑是一個星光閃耀的陣容,匯集了當今世界最優秀的一批康德學者。

不知不覺中,暑期學院已經走過了近二十個年頭,除了1989年因政治風波、2003和2004年因Sars造成的影響而中斷(2004年的主題原定為法哲學),其餘每一年都在堅持進行運作,由最初中英雙方的二人轉,到中途的中英澳三方行,直到今年澳方因故退出,而由美方正式頂替。暑期學院曾經舉辦過的活動計有:

1988年第一期(分析哲學)
1990年科學哲學研討會和專題討論會
1991年第二期(科學哲學)
1992年第三期(心的哲學和認知哲學)
1993年第四期(現代認識論)
1994年第五期(哲學與應用倫理學)和1994專題討論會(中國婦女與女性主義思想)
1995年第一期高級讀書班(Derek Parfit 的Reasons and Persons)和1995年專題討論會(企業倫理學)
1996年第六期(社會科學哲學)
1997年第二期高級讀書班(Richard Wollheim 的Art and Its Objects
1998年第七期(形而上學)
1999年高級讀書班(Robert Nozick的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2000年第八期(政治哲學)
2001年的學術研討會(政治哲學)和第三期高級讀書班(Genevieve Lloyd的The Man of Reason
2002年第九期(語言哲學)
2005年第四期高級讀書班(Frege的The Foundations of Arithmetic)和2005年第十期(生命倫理學)

單從各次活動主題的安排,不難看出組織者對當今分析哲學動向的深刻把握,以及為促進中國的哲學學者和學生對英語世界哲學的了解所付出的良苦用心。十幾年了,能夠始終如一地把這樣一個不牟利、不張揚、沒有多少官方色彩的事業堅持下來,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難得的堅毅、執著、實幹和智慧。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拍案驚奇離線  發送站內短信  
拍案驚奇

養雞能手




加入時間: 2006/01/12
文章: 183

積分: 4500
[ 贈與貨幣 ]

文章時間: 2006-7-20 周四, 下午10:37    標題: 潤物細無聲——記中英(澳)美暑期哲學學院(二)引用回複

我本人與暑期學院沒有太多的淵源,隻是作為一名普通學員參加過1992年第三期(心靈哲學與認知科學)的學習。那時的我還隻是一名一年級的碩士研究生,剛從別的學科轉到哲學不久。那一期的舉辦地是在天津,位於水上公園近旁的一處培訓學校,離南開大學不遠。當時的主講教師也是四位,均來自英國,他們是:

Jonathan L. Cohen (Oxford)
Martin Davies (當時在Birkbeck College, 不久後即到Oxford,後來回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不久又將重返牛津)
Peter Carruthers (當時在Sheffield大學,現在美國馬裏蘭大學)
Jeremy Butterfield (當時在劍橋,現在牛津)

這四位教師均是當代英語哲學圈響當當的實力派人物,其中Jeremy Butterfield的專長是物理學哲學和科學哲學,而不是心靈哲學和認知科學。

暑期學院的學程為三周,每天上午上大課,由四位老師輪流主講。下午則是分組討論,每位老師各領一組,集中討論頭天布置的英文哲學文獻。晚上有非正式討論和答疑,有時還會安排一些聯誼活動。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拍案驚奇離線  發送站內短信  
拍案驚奇

養雞能手




加入時間: 2006/01/12
文章: 183

積分: 4500
[ 贈與貨幣 ]

文章時間: 2006-7-21 周五, 上午11:14    標題: 潤物細無聲——記中英(澳)美暑期哲學學院(三)引用回複

暑期學院的授課和討論,自然完全用英語,而這成為我的一大障礙。雖然在讀本科時即通過了全國首次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但這樣的英語水平,無論是聽說讀寫,距離實用的要求還相差太遠,大大影響了學習效果。相信與我有著同樣切膚之痛的學員,還有不少。來自華中師大的高新民,在聽了頭一兩天的課之後,幹脆從此不再去課堂,成天留在屋裏看自己從北圖複印的一大堆資料。當然有些學員的英語水平還是不錯的,其中有一位北外許國璋的博士生,40多歲,就能夠比較自如地同教師進行交流。記得頭一堂課,老師講了一陣子,然後問同學是否能跟上,這位老兄語音洪亮地回答:so far so good(到此為止,一切還不錯),這是我第一次學到這個習語。

四位老師,除了J. L. Cohen的講課略遜,另三位都是相當出色的講師:準備充分、條理清晰、口齒清楚,注重課堂互動,並有一定的幽默感。畢竟他們才四十出頭,是新一輩的哲學教師,在演講和教學法上有自覺的訓練和要求。Cohen則是上一輩的人,是屬於在課堂上自顧自地念稿子的一代,不太理會下麵學生的反應。對這種代際之差,我後來才有了更深的體會。

下午的分組討論,強度也很大。頭天晚上,我經常要弄到一兩點,才能將布置的文獻基本通讀一遍,當天午飯後小憩一會,我還需要把文獻再過一遍,把要點整理出來。我是在Martin Davies的一組,當時讀過的文獻,我如今還有印象的有:

Daniel Dennett的兩篇:True Believers和Quining Qualia
Thomas Nagel的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
Frank Jackson的Epiphenomenal Qualia或What Mary Didn't Know
John Searle的Consciousness, Explanatory Inversion and Cognitive Science
Colin McGinn的Can We Solve the Mind-Body Problem?
Jerry Foder的Making mind matter more
LePore和 Loewer的More on Making Mind Matter
David Rosenthal的Two concepts of Consciousness
(應該還有一些(包括曆史性文獻),但我已回憶不起來了)

每個正式學員要從中認領一篇,並作為討論課上該文的主講。我領的John Searle的那篇,他的作品一貫語言清晰,結構有序,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處理。而且在此之前,我曾經在北圖訂有的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期刊上大致讀過那篇文章。

正式學員最後還有一個結業考試,就是根據老師提供的選題完成一篇英文論文。我沒日沒夜地幹了三天,針對Rosenthal 的意識即二階(高階)思維之說,運用計算機體係結構的一些概念對之展開了一些分析,這是我的第一篇英文哲學習作。幾個月後,社科院哲學所寄來了一張精致的結業證書,通知我由於我在暑期學院的表現,得到的評分為Distinction。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拍案驚奇離線  發送站內短信  
拍案驚奇

養雞能手




加入時間: 2006/01/12
文章: 183

積分: 4500
[ 贈與貨幣 ]

文章時間: 2006-7-26 周三, 下午6:52    標題: 潤物細無聲——記中英(澳)美暑期哲學學院(四)引用回複

參加暑期學院的學習,對我個人來說,收獲還是不小的。首先,是平生第一次感受了英語主流哲學的教學方式,無論內容、形式還是基本要求,同我們平常接觸的中文哲學是大相徑庭的。雖然由於英文水平低,學得很辛苦,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但至少開闊了眼界,手雖低,但眼光開始變得不那麽低了。

其次,作為正式學員,可以拿到幾本好教材。當時,因為運輸環節出了問題,暑期學院的教材沒有及時運到,是在學院結束一兩個月後才郵寄給學員的。總共有四本教材:

Stephen Stich: From Folk Psychology to Cognitive Science (MIT Press, 1983)
C. L. Hardin: Color for Philosophers (Hackett, 1988)
William Lycan (ed.): Mind and Cognition: A Reader (Blackwell, 1990)
David Rosenthal (ed.): The Nature of Mind (OUP, 1991)

前兩本是心靈哲學的經典著作,後兩本是廣為采用的論文匯集。這在當時的前互聯網時代,是無比寶貴的資料。

第三,結識和見識了一批朋友。當時參加學習的學員中,如今還記得的有:

徐向東(當期暑期學院的實際負責人之一,隨後獲得暑期學院獎學金,赴牛津訪學數月)、唐熱風、高新民、薛平、鞠實兒、楊學功、肖峰等。

有些人當中有些成為了好朋友,還有些竟在中斷聯係十餘年後,為我的命運帶來了新的機遇。

由於當時自知水平低,沒敢多往幾位老師跟前湊,沒能給他們留下什麽印象。不過,在一年以後我在撰寫碩士論文時,曾經給當時擔任Mind and Language執行主編的Martin Davies去信索取該刊有關eliminative materialism的專輯,他欣然滿足了我的要求。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拍案驚奇離線  發送站內短信  
拍案驚奇

養雞能手




加入時間: 2006/01/12
文章: 183

積分: 4500
[ 贈與貨幣 ]

文章時間: 2006-7-27 周四, 下午10:38    標題: 潤物細無聲——記中英(澳)美暑期哲學學院(五)引用回複

暑期學院能夠堅持近二十年,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的靈魂人物Nicholas Bunning(中文譯名為“邦寧”或“布寧”),暑期學院的英方教務長。Bunning本科畢業於哈佛大學,隨後獲得著名的羅茲獎學金前往牛津學習,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幾所英國大學任教後,他現擔任牛津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Bunning的妻子是一位華裔,這或許是他與中國不解之緣的開始。十幾年間,除了通過暑期學院,從Bunning處獲得過其他寶貴幫助的中國哲學學者數不勝數。

中方教務長則一直由邱仁宗先生擔任,暑期學院也成為他為之自豪的一項事業。江怡先生多年以來也為暑期學院做出了重要貢獻。

由於我本人與暑期學院的沒有更深的關係,對它的了解僅限於此。對我個人來說,當年參加暑期學院的學習是我人生中的重要一環,自然對此深懷感激。

至於暑期學院對於中國哲學事業的貢獻和影響,這已大大超出了我所能了解的範圍,無力進行評估。

Jonathan Wolff是倫敦大學的政治哲學家,曾經兩次在暑期學院擔任教員,前不久在一個點擊率頗高的哲學博客上他提出如何通過哲學幫助非洲的發展:

http://leiterreports.typepad.com/blog/2006/07/philosophy_for_.html

他的一個提議是可以搞一個政治哲學的暑期學院,而給他以啟示的就是中英暑期哲學學院:

There is, by the way, a very well-established Anglo-Chinese summer school, which has been running for more than a decade (I have taught on it twice). And just look how well the Chinese economy is doing as a result.

嗬嗬,中英暑期哲學學院對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的貢獻,恐怕可以完全忽略不計,而對於中國哲學界所產生的影響,恐怕也相當有限,但不管怎麽說,這樣一個持之以恒、專事耕耘而用意深遠的事業,值得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願。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拍案驚奇離線  發送站內短信  
木獨

勞動模範




加入時間: 2006/04/24
文章: 59

積分: 1724
[ 贈與貨幣 ]

文章時間: 2006-8-07 周一, 下午11:55    標題: 引用回複

想參加,不知怎樣申請報名?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木獨離線  發送站內短信  
拍案驚奇

養雞能手




加入時間: 2006/01/12
文章: 183

積分: 4500
[ 贈與貨幣 ]

文章時間: 2006-8-08 周二, 上午11:56    標題: 引用回複

今年的暑期學院已經結束,至於今後的動向和報名等事宜,可以在每年2-4月份參閱網上或其他哲學期刊上的通知。

http://philo.ruc.edu.cn/pol04/sc/

http://www.chinaphs.org/summerschool.htm
返回頂端
閱讀會員資料 拍案驚奇離線  發送站內短信  
拍案驚奇

養雞能手




加入時間: 2006/01/12
文章: 183

積分: 4500
[ 贈與貨幣 ]

文章時間: 2006-9-02 周六, 下午7:50    標題: 引用回複

在“忘學居:哲學工作者日誌”博客見到的一則關於暑期學院的信息,特轉載。

-----------------------------------------------------------------------------------------

暑期哲學學院與“青春寫作旅”、乾元國學教室 [原創 2006-08-10 11:06:13 ] 發表者: 淇澳


忙了幾個月,暑期哲學學院2006康德哲學研討班終於順利閉幕了。我也可以開始準備英國之旅了。

這次暑期學院的情況以後再寫。這裏說說另外兩件事。

報載:近日,一個由著名作家,北大教授等授課的“青春寫作旅”的培訓班在北大未名湖畔正式開課,招生麵向全國中學生,主辦方打出的招牌是“提高作文水平,增強應試能力,締造文科狀元,八位大師親自麵授,價值珍貴機會難得”一共10天課,價格不菲,4900元。在北大未名湖畔第一體育館的一個房間裏,記者見到了正在參加寫作培訓的30多名中學生,今天的授課老師是北大中文係教授、語文教育專家錢理群,他正在和同學們探討魯迅文學。舒乙、曹文軒、孔慶東等作家也將在今後幾天裏陸續登場。

評論:老潘胡噴:北大中文大師班是劫掠財富和消解神聖的把戲

另一件事是所謂乾元國學教室,即所謂老板班,收費好像有3萬。

暑期哲學學院呢?英方主席Nick負責籌集經費,一部分用於聘請英美學界的一流學者來講學,負責他們的往返旅費,另一部分用於購買所需的原版教材。中方主席邱仁宗、副主席江怡負責聯係國內承辦單位,承辦單位負責教師的食宿,教學場所的租用,相關材料的印製等。暑期學院為期三周,上課15天,每天三次講座,一次Reading Group,一次Common Room,考試2天,休息2天。收費呢?海外正式學員900元¥,大陸正式學員600元,旁聽學員300元,食宿自理。國內承辦方的總支出呢?本期6萬左右。對於英美學者來說,這基本上是義務教學,對於國內承辦者來說,要出一大筆錢,對於我來說,要付出至少3個月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暑期哲學學院辦了18年了,除了Sars和禽流感流行的2003和2004年,一直沒有間斷,一直也沒有炒作,一直也不想賺錢。

比較前兩件事與暑期哲學學院,我不想說孰是孰非,而是想說,我們為什麽有“青春寫作旅”、乾元國學教室,而沒有暑期哲學學院呢?除了暑期哲學學院,人大哲學院還要宗教社會學的學習班,因為時間隻有一周,有國外基金會的資助,所以完全免費。二者基本上都是公益事業,而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大概也包括公益事業的意思在裏麵。

最後,我倒是建議知名學者不要參加商業演出。
http://www.phil-commune.org/phpbb/viewtopic.php?t=89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