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之路 | |
施保國 發布時間: 2006-11-28 06:45 來源:光明日報 | |
由中國現代哲學專業委員會主辦,安徽大學哲學係承辦的“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學術研討會及中國現代哲學專業委員會年會日前在安徽大學召開。代表們圍繞“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這一主題,從中國傳統哲學現代轉型的 許多學者一致認為,中、西、馬等多學科交融是中國哲學現代轉型的必經之路。和諧文化的基本要件是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注重文化的包容性,使古今各民族文化、各地域文化自由交流,自然生長。這種融合是多維度、多層次的,既包括傳統哲學內部各思想和流派之間的融合,也包括哲學一級學科內部各二級學科之間的融合;既包括研究方法與思維方式的融合、思想內容與材料的融合,更包括哲學精神與價值取向上的融合。在全球化的今天,哲學的轉型應是在中、西、馬之間進行的,真正成功的轉型應是整合中、西、馬,以“以人為本”的“人”為“體”。在以儒學為主題的中國傳統哲學轉型過程中,要突破陳獨秀時代的局限,在批判封建、禮教過程中防止落入片麵,建立起儒家話語體係,讓其成為中國特色文化的主體內容,讓新儒家“新”的向度接在民族精神、以和為貴、經世致用上。中、西、馬是相互影響、共同發展。近百年來,中國哲學的轉型多數是中西結合的轉型,馮友蘭、張岱年、馮契等是轉型的典型代表。他們以“同情之了解”的態度和原則以及方法,有機結合運用了西方哲學的邏輯分析法,重新詮釋了中國哲學史的傳統與資源,會通中西哲學,開始了中國哲學史的現代化。 一些專家認為,個案研究可以更具體、深入地闡述問題,由個別到一般,升華出很有說服力的論證方式。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開啟了儒學現代轉型的三個向度:梁漱溟主張哲學與鄉村建設結合,開啟了儒學發展的社會向度;熊十力使儒學的思辨化得以提升,開啟了儒學發展的哲學向度;馬一浮以留存讀書種子的心態傾心於儒學的精英化,開啟了儒學發展的精英向度。還有學者提出,明清之際啟蒙思想家們的批判意識、個性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與現代化主流精神合拍,可認定為中國哲學現代化的曆史和邏輯起點,百多年來,進入一個逐步展開的時期。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必須具有繼承傳統的曆史精神、兼容並蓄的包容精神、關注人生的人文精神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