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當今社會還需要哲學教育嗎

(2006-12-11 15:06:49) 下一個
上個世紀最好的學生非常願意讀哲學,而現在最好的生源會選擇商學、法學

 

  有話要說:當代社會還需要哲學教育嗎?哲學會對大學生的工作手段和思考方式產生何種影響?期待您的觀點,我們將擇優選錄 >>>請發至gga2008#yahoo.com.cn  ,Pinglunpd@edumail.com.cn(發郵件時請將#改為@)

 

    當今社會還需要哲學教育嗎

    作為弱勢群體,哲學如何自救?哲學怎麽吸引優秀的青年人才?中國哲學如何與世界對話?如何為民族培養富有創造性的思想人才?

    今年是李達重建武漢大學哲學係50周年。受邀至珞珈山參加紀念活動的全國各高校哲學院係負責人近日共聚一堂,探討大學哲學教育的發展和使命

    熱門變冷門 教授們反思當下哲學教育困境

    “哲學改變了我們很多人的命運。”同濟大學哲學與社會學係主任陳家琪是恢複高考後武漢大學哲學係第一屆碩士。這改變了他之前在監獄工作的人生軌跡。

    回想起當年麵試的情景,陳家琪依然感慨不已:武漢炎熱的夏天,三四百名男性報考者住在武漢大學老體育館裏,大通鋪,水龍頭前24小時不停有人排隊洗澡。晚上,大家光著膀子、穿著褲頭,討論著宏大的哲學問題,其中有解放軍團長,也有父子齊上陣……

    但現在,給哲學係的本科生上課,陳家琪的心情並不好。哲學係的本科生不願意學哲學,反而選修課的學生熱情很高,甚至願意放棄本專業的保研改讀哲學係碩士生。為了高考,不少學生隻會背書,而很少有業餘的讀書時間,背了那麽多年的思想政治課,他們恨死這些東西了,以為哲學就是這樣的。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院長郭齊勇從另一個角度反思了中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困境。他說,幾十年來受蘇聯影響,中國大學人文學科的課程體係成為概論加通史(或斷代史、專史)的模式。而這種模式是以否定東西方人文傳統和不相信師生們能讀懂、能分析與理解原著經典為前提的。

    概論、通論、原理、通史、專史等隻是一些專家們嚼過的饃,以此硬性地、填鴨式地喂養學生,隻會養成學生學習的被動、怠惰,特別是思想的懶惰。長此以往,便喪失了思想的能力,隻會人雲亦雲,無法培養出具有原創力的人才。哲學教育,往往變成背誦無聊教條的過程,學生獲益甚少、甚淺,隻是為了應付考試,而無關身心修養。

    “我們一定要改變概論(原理)加通史(專史)的模式,使之變成以研讀中外古今之原著經典為主的方式。”麵對曾經被糟蹋了的哲學教育現狀,郭齊勇力推研讀原著、原典。

    他指出,學生隻有短短的4年,去掉找工作,所擁有的在校學習時間並不多,所以更應該把世界文化史上最精華的東西,中西哲學最耐咀嚼的東西給他們,讓他們浸潤其間。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顧海良指出:“人文社會科學是大學曆史的起點,邏輯的起點。一個大學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就是重視大學的曆史和現實。沒有社會科學研究就沒有綜合性大學,而哲學承擔了其中很重要的任務。”

    量化的考核體係下哲學係受到很大衝擊

    在量化的考核體係下,哲學係受到很大衝擊,不少大學哲學院係負責人感慨哲學成了大學的弱勢群體,但大家並未悲觀。

    複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吳曉明表示,哲學教育雖然目前比較艱難,但社會生活正在發生變化,提出了很多問題,比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提出的問題都具有哲學的性質。哲學和其他知性科學的合作前景非常大。

    另外,我們的社會建設正在尋找新的道路、新的生活意義,這也具有哲學性質。中國麵臨的問題不是知識類型的,而是思想的。“中國如果不能在哲學上有所創造的話,那我們這個民族也就沒有什麽大的希望,隻能亦步亦趨”。吳院長說。

    怎樣把優秀的人才吸引到哲學領域來成了諸多大學哲學院係麵臨的問題。現在最好的學生去讀法學和商學,而原來,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最好的學生非常願意讀哲學。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去年才剛成立,卻已經感受到了哲學不能直接創造效益帶來的困擾。

    哲學要培養不隨波逐流 阿諛奉承的人才參與現實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院長劉傑介紹說,學院經費很足,但生源、研究生質量卻成問題。他真正感到悲觀的是:50年了,中國還沒有產生一個真正被世界認同為哲學家的人,甚至連和世界哲學領域進行對話的人都少之又少。“哲學的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問題是要做有價值的東西”。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從2000年開始嚐試從入校的大一新生中招收學生,二次選擇吸引了願意讀哲學非常優秀的學生。

    郭齊勇認為,大學的學科總有“冷”和“熱”之分,這是生態的平衡,全民學哲學也並不是好事。大學哲學教育並不直接創造效益,但具有參與現實的責任,通過培養一批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不隨波逐流、阿諛奉承的人才來參與現實,傳承文明,撒播智慧的種子。

    50年來,武漢大學為國家培養了5000多位本科生與博、碩士研究生,這些學生畢業後分散在黨、政、軍、商、文各界,其中有不少優秀人才,也有大量的普通勞動者。

 

    “但有一點是共同的,由於他們有了哲學智慧,他們的勞動品質會有所不同。”郭齊勇總結道。

 

  原載《中國青年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賈平凸 回複 悄悄話 人們都在忙著解決現實問題,哲學距離這些現實問題太遠了。哲學對求知者要有吸引力,哲學家必須可以做閑人。閑人大部分成不了哲學家,但是哲學家一定要有閑,不用去擔心柴米油鹽。一種情況是,他們本身修身養性,要求奇低;另一種情況是,國家肯養著這些人,讓他們有閑無事,就必須去思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