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薩亂彈: 劫波未盡恩仇在

(2007-01-30 00:17:45) 下一個

魯迅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曾應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寫過一首希望中日友好的詩。最後四句為: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訊《題三義塔》)

意思是說中日能夠不計前嫌,共同努力,象兄弟一樣相處。 魯迅留學東洋,有許多日本友人,有這樣的希望也是自然。況且,在近代中日關係中,日本除了侵略中國以外,也曾經幫助過中國,也許目的並不那麽單純。清末的革命黨是在日本成氣候的。中國近現代科學文化思想許多是日本轉運過來的。比如,現代漢語裏的許多雙聲詞, 比如,革命啊, 政治啊,物理啊。 好像有人專門研究這個,許多很“漢語”的東西其實從日本而來。當然,從根上說,日本這些文字也是從中國漢字裏麵去的。

魯迅死在1936,雖然日本已經開始侵略中國,占了東三省,在上海也打了仗,但中日之間還沒有正式宣戰,盧溝橋事變是在37年嘛。 八年抗戰,到日本45年投降。日本在中國的禽獸行為,蒼天有眼,不用老薩羅嗦。

49以後,黨為了政治經濟等等需要,對日本可謂慷慨。在那個曆史條件下,為了生存和發展,創造一個比較好的周邊環境,無奈也好,主動也罷,也不失明智之舉。此後幾十年,咱們這邊的橄欖枝就沒放下過。到八十年代兩國關係正常化以後,關係很是熱乎了一陣。老薩讀大學的時候,還被選中迎接陪同三千日本青年訪華。當然,也不能說日本就沒有這個意思。和平畢竟對雙方都有好處。

但是幾十年的修補以後,現實又是如何呢?老薩最近看到了一份調查數據,給了一個硬棒棒的灰色的答案。

這份調查是美國PEW CENTER 做的,時間是2006。主要是問亞洲各國之間民眾彼此的看法。有興趣的可以點這個連接看看 http://pewglobal.org/reports/display.php?ReportID=...

裏麵有一些很有趣也應該引注意的問題。老薩簡單概括一下:

1。中日依然仇視

71%的中國人對日本反感,大概同樣比例的日本人對中國持同樣的態度。這個看來是半斤八兩,旗鼓相當。中國人對日本的態度不難解釋,舊恨恐怕是一大原因。日本人對中國如此敵意,就不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是因為欠了人家的,擔心別人遲早算帳?

不管怎麽說中日之間的梁子不太容易化解。劫波未盡恩仇在。

2。中國人最喜歡哪國人?

冒一點來說,中國人對於其它國家基本的好感度是負多正少。對於問卷裏的國家,持反感的人數通常大於好感的人數,唯一的例外是對北朝鮮和美國,將近51%的人對北朝鮮有好感。這個好像有點不太正常,也許還是因為曆史,中國人比較念舊?其次是美國,好感與反感的比例是 47比43。中國對印度,也是彼此彼此,互相不感冒。有意思的是,最喜歡中國的是巴基斯坦,比例高達69%,隻有很少的7%對中國沒有好感。出乎意料的是,中國人好像沒理人家的岔,隻有33%的人覺得人家還不錯,44%覺得人家不怎麽的。 要說巴基斯坦可是中國的鐵杆兒,曆史上幫過中國不少的忙。當然, 巴基斯坦也得過中國不少得好處。不知道怎麽的, 巴基斯坦的笑臉碰上中國人的冷屁股了。不會是中國人把巴基斯坦、印度弄混了吧/

3. 中國人自我感覺最好。

中國人94%覺得中國好,5%的覺得不怎麽樣。單看這個數字也沒什麽問題。可是, 同別國的數字一比較,就會發現咱中國人自我感覺最良好。 比如,日本人隻有77%的人覺得日本不錯,22%的人覺得不怎麽樣。

94%並不一定代表咱中國人都特別愛國,如果將來國家有難,光漢奸恐怕也不止這個5%。我倒是覺得咱中國人能多一些自我批判精神。一個能夠自我反省、解剖,自我更新的民族才是一個真正有希望的民族,而不是非等自己病入膏肓,外族欺負到家門口,才狂喊什麽最危險的時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