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
在我童年生活中,有一些有趣的事情,不妨也說一說。
關於童子軍
我上初級小學的時候,學校裏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一律進行童子軍訓練。穿著草綠色的軍服上衣,軍用短褲,頭上戴著船形帽;係著打著十字結的墨綠色的領巾;腰間係著一條皮腰帶。如果裝備齊全,每個童子軍的腰帶上還要掛著白色的用同一種方法纏繞起來的軍用繩子、一種可以收起來的多用刀、手電筒;胸前有一條從右到左橫掛在兩個帶有蓋子的童子軍服口袋上的鏈子,鏈子末端拴著一個哨子。手握一根軍棍。軍服在學校裏穿,偶爾在其他場合也可以穿。學校裏有專門的老師訓練我們,進行各種步法的操練,隨時糾正我們的姿勢。我們還學習各種“結繩”的方法,這是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的一種應急的方法。比如有一種“繩結”可以牢牢地拴住一個瓶子的瓶口,這樣行軍走路時攜帶就很方便;又如用繩子把兩根軍棍捆綁成一個救急用的擔架,可以進行戰地救護。還有一種訓練是拿著兩麵小旗子學習打旗語,打旗語的時候,揮動手裏的兩麵旗子,左右上下,擺成不同的組合形式,構成一種可以表達語言的意思。可惜現在已經想不起來更具體的表達內容了。旗語產生於西方的大航海時代,艦船之間通過旗語來進行聯絡;我不知道這些訓練在電子通訊極端發達的今天是否還有用處,但是,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留下了一絲美好的印象。我喜歡“結繩”和“打旗語”的活動。現在住在英國,看見孫子參加童子軍活動才想起來。但是,想一想,從服裝到訓練內容都不是中國式的。那麽,為什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雲南的小學校裏會有類似西方的童子軍訓練呢?查了一下資料,才明白確實是來自英國的一種對兒童的訓練方法。童子軍的形成,最旱源自於1907年在英格蘭的棕海島(Brownsea Island)上舉行的一次實驗性營區活動。這項活動的組織者貝登堡(Robert Baden一一Pcwell)把他孩提時代的一些戶外經驗和在軍隊時訓練士兵的一套經驗方法用於訓練20名十幾歲的男孩,結果不僅深受被訓練者的喜愛,而且其方法在訓練中也卓有成效。後來在許多國家都有了童子軍的訓練活動
我不知道別的省份對小學生是否也有這樣的活動,但是從雲南昆明市來說,算是相當持久和普遍的。因為小學生的童子軍訓練,一直延續到抗戰勝利以後。
日本的“仁丹”:
在我小的時候 —— 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日本貨傾銷中國的現象十分普遍。昆明市也不例外。比如日本的一種救急藥物“仁丹”就很流行。包裝簡便美觀,服用也方便,口感也好。所以大人小孩經常帶在身邊。“仁丹”吃完了,我還喜歡留下裝仁丹的空盒子。這是一種套裝而透明的紅色的小盒子。記得有一次,我把小盒子的蓋子套在手指上,靠近蠟燭欣賞它的顏色,不小心盒子燒著了,粘在手指上甩不下來,把手指燒壞了。
放河燈
小的時候,喜歡跟著大人做一些活動,昆明有一種陶瓷燒製的小油燈的燈盞,其實就是一隻上了棕色的釉的小碟,中間有一個爪形中空而且上端有一個小孔的放燈芯的地方。每年陰曆七月,快到過“盂蘭節”的時候大人就忙著做“河燈”。先用紅色的一種棉紙剪成許多蓮花瓣的形狀,然後用一根筷子把一張蓮花瓣的紙鬆鬆地卷在筷子上,再從旁邊用力擠壓,之後把筷子抽出來,打開一看,就成了一個有皺紋的蓮花瓣;把這些做好的蓮花瓣張貼在小油燈的周邊,再用棉花撚成一根小燈芯,放到小油燈的爪形中空的地方,而且把燈芯的一端從小孔裏穿出來,使它直立向上;燈盞裏放一些菜油,點燃了燈芯,就是一盞像蓮花一樣的河燈。在製作河燈的時候,我喜歡做蓮花瓣,一邊做花瓣,一邊聽大人講“盂蘭節”的故事,聽了故事,我就知道放河燈是為了超度那些在陰曹地府的孤魂野鬼,讓他們早日脫離苦海的。所以在放河燈的時候總是懷著一種同情心,看著一盞一盞的河燈在水裏漂呀漂呀,越來越遠了;看著看著,有一盞河燈不見了。據說那就是有一個孤魂得救了。
中秋節
中秋節快到了,家裏忙著購買節日的東西。頭一件,自然是月餅。昆明的月餅,最有名的要算吉慶祥的火腿月餅。不過家裏除了買火腿月餅,還買玫瑰月餅,是用玫瑰花做的糖餡兒做成的月餅。還有椒鹽月餅,這從名稱就知道月餅的餡兒裏有花椒和鹽。另有一種沒有餡兒的大月餅。除了買月餅,還買一些水果,記得總是要買一些寶珠梨,這是雲南特有的一個品種,肉質有些粗,但是水多味甜,很好吃。還要特意買一支蓮藕和一把帶枝幹的毛豆和一些板栗。
吃過晚飯以後,就開始在四合院的正房的走廊裏放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各類供品。大月餅和小月餅、寶珠梨、一隻完整的鮮藕,帶枝的煮熟的毛豆。月餅是圓的,自然有它的象征意義。那一隻鮮藕的意思,也是取其貌似月牙的形狀;帶枝的毛豆,就是和月亮有關的故事裏的那棵梭欏樹了。每年中秋節,我都會坐在走廊的台階上聽我的母親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想著嫦娥會在這一天和她的丈夫團聚。
在皓月當空的時候,她就讓我尋找那一棵梭欏樹。我看著高高掛在空中的月亮,努力地要從那滿月的地方尋出一些模糊的陰影,想象出一棵梭欏樹。我相信嫦娥是住在月宮裏的,她是一個最美的女神。我並沒有奢望會在我仰頭觀望的時候見到嫦娥,但是我相信月亮上麵模糊的陰影就是一棵梭欏樹。許多神話故事在一些孩子們心中留下一個夢幻世界,一個可以發揮無限想象的神秘而美麗的空間。在我的童年生活裏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曆。
後來,才知道關於月亮的神話故事不僅隻有嫦娥奔月,還有吳剛伐桂的故事,還有蟾蜍,還有玉兔搗藥。 所以有時可以見到嫦娥仙女抱著一隻白兔的年畫;也才知道毛主席詩詞裏“吳剛捧出桂花酒”的來曆。
聽完嫦娥奔月的故事,拜過月亮神,就可以吃月餅和水果了。母親用刀把大月餅切成菱形的小塊,分給每一個人,各人也可以挑選自己喜愛的小月餅來享用。大家也分吃寶珠梨和鮮藕,我喜歡吃煮熟的毛豆和板栗。
吃不完的月餅,可以放在一個用篾條編製的盒裏,做為節後幾天的零食。還有剩下的生板栗,也裝在一個盒子裏,掛在通風的地方,時間長了,生板栗的水分蒸發了一些,再生吃的時候,有一種特別的味道。
昆明的白雲
不知道為什麽,在我的童年生活裏,昆明的白雲也給我留下一些記憶。
我記得我曾經坐在四合院的天井裏,抬頭看天上的白雲。天空是湛藍的,清澈的。那白雲就在湛藍的天空中浮動著,變幻著,引起我許多想象。離開昆明之後,我就沒有再見過那樣的天空和白雲。
我曾經再回昆明,想要借此機會拾起兒時的記憶,但我忽然發現已經不可能了。